“文艺复兴”时期所谓的人文主义知识分子非常之多。举几个例子,讲艺术方面。艺术,是一个可视形象的东西,但是你看了以后能够从中看到它的精神——它所代表的精神,体现出来的精神。比如说达芬奇。达芬奇的那幅《蒙娜丽莎》画像,那确实是很美的。《蒙娜丽莎》在法国卢浮宫展出,专门给它加了一个框子,还不许热照相,不许人用闪光灯,那确实是很好的。但是他画了很多宗教画。有人不理解,你是人文主义者,怎么还画宗教画?我说这种看法太绝对了。“文艺复兴”并不反对宗教,并不反对宗教信仰,而且他们都是基督教。包括但丁、彼特拉克都是基督徒,虔诚的基督徒。问题是什么呢?问题时他用人的眼光来看一切。达芬奇的一幅名作《最后的晚餐》,耶稣和一大堆他的门徒,其中也有背叛他的,出卖他的那个犹大。那一幅《最后的晚餐》,确实精彩。放这幅《最后的晚餐》的时候,那个陈列室正在修。意大利人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这间房子个炸掉了,整个房子给炸毁了,只有这幅画纹丝未动。哈哈,耶稣显圣了!这带有偶然性,不过那幅画画得确实非常好。问题在于他准备这幅画的时候是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准备这幅画的时候画了很多素描:犹大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圣保罗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耶稣本人应该是个什么样子的?他都做了很多素描,而这些素描留下来了,反映出达芬奇对于人体解剖学的了解。这是了不起的创造。人头比例怎么样,身子比列怎么样,都是用数字标示出来的,所以达芬奇也是个数学家。达芬奇没有留下成本的著作,但是后来,逐步地发现了一些他的笔记,就是他在作这些画时候的笔记。这些笔记里面有很多精彩的东西,比如说重视经验、重视感觉,这都是在大陆当时所没有的。他的一句名言是:眼睛是心灵的窗子。所以说他非常重视画人物的眼睛。人家都说“蒙娜丽莎”无论你站在哪儿,她老在看着你:你站在左边也看你,站在右边也看你。我倒没这感觉,反正我觉得画得很好就是了。达芬奇这一代艺术家是开拓性的、开创性的。比如说拉裴尔,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拉裴尔有两幅名画是很重要的。一幅是梵蒂冈教堂里画的那幅壁画,那幅壁画叫《雅典学院》,把希腊的哲学家一个一个的全表现在那里头,非常浩大的一幅画。画当然是第一流的,也确实反映了他的思想,反应了她这种“人”的思想。他的另一幅画叫做《圣母玛利亚》,那幅画实在是太精彩了。在西斯廷教堂时,有一个展览,绘画展览,从中世纪看来,那些画好像都是宗教画,“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也是宗教画,还是画得圣母、耶稣等等,但是中世纪那时的画,画面上的人一个个神情呆滞、凄苦:圣母玛利亚是一脸的愁容,耶稣总是在那受苦、受难的样子。慢慢地接近到“文艺复兴”了,那画风突然一变,圣母玛利亚变成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妇人,非常美丽、温柔,抱着耶稣,非常好玩的一个小孩。这些在我们看起来没有什么,你要看到那个历史时代的发展。再举个列子,比如说米开朗琪罗。米开朗琪罗实际上是两个字拼起来的:“米开”就是michel,“朗琪罗”就是angelo,天使。这是个很伟大的雕塑家。另外他留下了一本诗集,他的诗集现在好像也已经翻译出来了。我就这些例子来说明人文主义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发展,并且集中在佛罗伦萨的这样一些图景现象。那么,“文艺复兴”有哪些影响呢?第一,是对人生态度的影响。把人与神的剥离,是一种人生观的态度,也是个人文主义的一个基础。就是个人成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基本的部分,要表现人。我们中国,或者说古代,包括近代,对这个“人”本身常常是不去怎么理解。Individual,human-being这个东西,在我们国家的传统思想里面是比较薄弱的。这跟西方有很大的不同。这是“文艺复兴”的一点影响。在这以后的一些文艺作品也好,所写的哲学的文章,社会学的文章也好,都比较突出这个问题,以人为本。第二,“文艺复兴”所产生的的影响是社会性的。应该说它使得城邦,或者说城市,或者叫社会活跃起来。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人们觉悟提高了。商业、经济、文化各方面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更加相互影响了。中产阶级的意识,既然城邦发展了,也逐步地成熟起来。我想一个社会的发展,我们这里专讲欧洲,没有中产阶级的作用,那个社会是发展不了的。为什么呢?在那个时代知识、技能、文化,都掌握中产阶级手中。在中世纪的时候,中产阶级不成熟,也没有自觉的存在意识。“文艺复兴”推动了城邦的发展,也就推动了这种bourgeois自己的存在意识。“Bourgeois”,你可以说它是市民,也可以说它是中产者。第三,由于思想活跃了,因此在学术上,在文化方面批判意识加强。如果说中世纪的时候,人们的内心世界主要是信仰和服从,那么到了“文艺复兴”以后,人们的精神世界就发生变化了,就有了他自己的意见,对现实有了批判意识。比如说,那时候但丁,但他那种批评还是非常隐晦的、非常隐蔽的,但是你想想也很露骨了。到15世纪的伊拉斯谟写《愚神颂》,开始对教会对神父冷嘲热讽了。这不是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代的进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