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阔爱们,周一好呀!“这物品竟出自独立设计师之手,高级呀!”如果看到“设计”二字,你就脱口而出这句话、将它与“奢侈”“品质”“高端”挂钩,说明你的小脑瓜里充满误解。因为“设计品的奢侈属性,正始于其功能的结束”。设计是一种为生活服务的行为、是商品的附属价值,如今却喧宾夺主,变成了商品的主要卖点。雅典女性设计师KaterinaKamprani对这种“尬夸设计”的营销手段深恶痛绝,决定“以毒攻毒”,用一系列反人类设计品来反击。Katerina的设计思路很简单,先思考一件物品最纯粹的功能,然后反转功能。尺子是用来衡量长度的,但如果只有1cm长呢?戴眼镜是为看得更清,但如果是会戳痛鼻梁的眼镜框呢?浇水壶当然是用来浇花的,但如果是“自己浇自己的壶”呢?椅子是用来坐的,但如果根本坐不进去呢?雨靴是防止双脚被弄湿的,但如果是镂空雨靴呢?用了这款红酒杯,你再也不能优雅地喝酒了。(酒顺着下巴滴到白衬衫上,这画面太美)谢天谢地!终于见到一个能装水的杯子,但是……手柄没有着力点啊!以上设计品,用一句话形容,就是“毫无用处,除了恶心人”。而这,恰恰就是Katerina想要的效果——打破常规后,我们才能发现常规有多美好。其实市面上的奢侈品,比如异形跟的鞋子、胸前破一个洞的衣服、不显示时间的手表、挂在隐形眼镜上的吊坠等,与以上“无用设计品”的逻辑很像,都是为了突出商品的独特性,削弱甚至放弃功能性。只不过,Katerina是在反讽。高颜值的海报和产品包装,正在削弱我们对实用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