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
选自罗素《西方的智慧》
张卜天译
雅典
希腊哲学中最伟大的三个人物都与雅典有关。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出生于雅典,亚里士多德则在雅典学习,后来又在那里执教。因此,在讨论他们的作品之前,我们应当先了解一下他们生活过的这座城市。公元前年,雅典人在马拉松平原上孤军击败了大流士(Darius)的蛮族游牧部落。十年后,希腊人又联合起来击溃了薛西斯的海陆大军。斯巴达的一支后卫部队在温泉关使波斯人伤亡惨重。随后,雅典所领导的希腊舰队又在萨拉米给敌人的海军以致命打击。次年,波斯人在普拉蒂亚最终落败。
但雅典被完全损毁了。雅典人被疏散,波斯人烧毁了城市和神庙。一场伟大的重建开始了。雅典曾是战斗的主力和领导者,现在危难过去了,它又成了和平时期的领袖。希腊本土的人民获救之后,接下来就是解放爱琴海诸岛。在这方面,斯巴达的军队几乎派不上用场,因此围攻波斯大王的使命就落在了雅典海军肩上。雅典人遂渐渐控制了爱琴海。以提洛岛为中心的提洛同盟最终成为雅典帝国,财富也从提洛岛运到雅典。
雅典为共同事业蒙受了损失,因此认为用公共资金来修复它的神庙是无可非议的。于是雅典人建起了拥有帕台农神庙等建筑物的新的卫城(Acropolis,意思是“高处的城市”),其遗址一直保存至今。雅典成了希腊最壮观的城市,也是航运和商贸中心,艺术家和思想家云集此地。雕刻家菲狄亚斯(Pheidias)为新神庙制作了许多雕像,尤其是雅典娜女神巨像高耸于卫城,俯瞰着前厅和台阶。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从爱奥尼亚的哈利卡纳苏斯来到雅典定居,写出了他的波斯战争史。正是在参加过萨拉米海战的埃斯库罗斯(Aeschylus)那里,希腊悲剧才显示出了自身的特点。埃斯库罗斯讲述薛西斯战败的《波斯人》,破例没有取材于荷马。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Sophocles)和欧里庇得斯(Euripides)在有生之年目睹了雅典的衰落,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也是如此,他那辛辣尖刻的讽刺从不放过任何人。修昔底德(Thucydides)是第一位科学的历史学家,他记录了斯巴达与雅典的那场大战。在波斯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之间的数十年里,雅典在政治和文化上都达到了顶峰。后人曾用一个人的名字来称呼这个时代,此人就是伯里克利(Pericles)。
书中插图
伯里克利出身贵族。他的母亲是改革家克利斯提尼(Cleisthenes)的侄女,克利斯提尼开创了使雅典政制更加民主的事业。阿那克萨哥拉曾是伯里克利的老师,年轻的贵族伯里克利从阿那克萨哥拉那里学到了一种机械的宇宙论。伯里克利逐渐摆脱了当时盛行的迷信,个性含蓄而温和,大体上有点蔑视平民。但正是在他的领导下,雅典的民主才臻于成熟。当时,类似于上议院的雅典最高法院已经大权旁落。除了审判杀人罪,其全部功能已由人议会、公民大会和法庭所取代。这些机构的所有成员都是通过简单抽签选举产生的享受俸禄的城邦官员。一套新的社会服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旧的传统美德。
伯里克利天生是做领导的材料。公元前年其对手修昔底德按“陶片放逐法”被放逐之后,伯里克利连年被选为将军之一。这位雄辩的演说家和能干的政治家深受人民爱戴,使同僚们相形见绌,几乎像独裁者一样统治着雅典。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后来写到伯里克利时期的雅典时说,民主徒有其名,雅典实际上被第一公民统治着。直到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前,民主派才开始要求更多的权力。到那时,人们才感觉到把公民权限制于公元前年以前雅典父母所生的雅典人所带来的恶果,以及连年大兴土木所导致的财政紧张。斯巴达对雅典帝国作风的猜忌引发的战争从公元前年持续到公元前年,最后以雅典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公元前年,伯里克利在战争爆发之初死于前一年降临雅典的瘟疫。虽然在政治上衰落了,但雅典作为文化中心却长盛不衰。直到今天,它仍然象征着人类努力追求的一切伟大而美好的东西。
现在我们来谈谈雅典人苏格拉底。他也许是唯一一位尽人皆知的哲学家。我们对他的生平了解不多。他出生于公元前年左右,是雅典公民,没有什么钱,也不想努力赚钱。他最大的消遣就是与朋友等人讨论问题,并为年轻的雅典人讲授哲学,但不像智者那样收取报酬。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曾在《云》中取笑他,因此他必定是全城皆知的人物。公元前年,他被控从事了非雅典活动而被判处服毒自尽。
苏格拉底
饮酒杯;“讨论会”(symposium)的希腊文意思是指“饮酒聚会”
至于其余,则必须依靠他的两个学生——色诺芬(Xenophon)将军和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了。其中柏拉图的著作更为重要。他在几篇谈话录中向我们展示了苏格拉底的生活和言论。我们从《会饮篇》中得知,苏格拉底很容易进入失神状态。他会在某个地方突然停下来陷入沉思,有时长达数小时之久。同时他体格强壮,据说在服兵役期间比别人更能忍受严寒和酷热,也更能忍饥耐渴。我们还知道他作战英勇,曾经冒着极大的危险救了已经负伤倒地的朋友阿尔西庇亚德(Alcibiades)的命。无论在战时还是和平时期,苏格拉底都是无所畏惧的人,直到临终也没有改变。他相貌丑陋,不修边幅,穿着又皱又破的短袍,总是光着脚。他做事从不偏激,对身体有着惊人的控制力。虽然他很少喝酒,但真喝起来却能让同伴们瘫倒在桌子底下,而自己却毫无醉意。
从苏格拉底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晚期希腊哲学中斯多亚派和犬儒学派的先兆。他和犬儒学派一样不关心世俗利益,和斯多亚派一样以德性为最大的善。除了年轻的时候,苏格拉底并不习惯作科学思辨,他最感兴趣的是善的问题。在苏格拉底形象最为突出的柏拉图早期的一些对话录中,我们看到他在寻找伦理学术语的定义。《卡尔米德篇》中的问题是何谓适度,《吕西斯篇》中是何谓友谊,《拉凯斯篇》中则是何谓勇气。虽然他没有给出这些问题的最终答案,但却表明了提出这些问题的重要性。
这引出了苏格拉底本人的主要思路。虽然他总是自称无知,但他并不认为知识是我们无法获得的东西,我们恰恰应该努力去寻求知识。因为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正是因为无知才会犯错,知道了就不会犯错。因此,无知是罪恶的首要原因。为了达到善,我们必须拥有知识,因此善就是知识。善与知识的联系是整个希腊思想的一个标志。基督教的伦理观与此完全相反,它认为重要的是一颗纯净的心,而无知者的心灵可能更纯净。
苏格拉底试图通过讨论来澄清这些伦理学问题。这种以问答方式来查明事物的方法被称为辩证法,苏格拉底是一位辩证法大师,尽管他不是最早使用这一方法的人。据柏拉图的对话录《巴门尼德篇》的记载,苏格拉底年轻时曾见过芝诺和巴门尼德,领教了后来用于别人的那种辩证法。柏拉图的对话录表明,苏格拉底富有极生动的幽默感,尖刻而睿智。他的反讽既让他出名,又使人畏惧。希腊词“反讽”的字面含义有点像英语词“有意轻描淡写”(understatement)。苏格拉底说他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时就是在反讽,尽管玩笑背后总是隐藏着某个严肃的论点。苏格拉底无疑熟知希腊所有思想家、作家和艺术家的成就,但在面对浩瀚无边的未知领域时,我们知道的就太少了,简直是什么也不知道。一旦看到这一点,我们的确可以说自己一无所知。
点击图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