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有位年轻的女硕士火了。
杭州32岁的女硕士刘双会英语法语,称因结婚生子,年放弃年薪30余万工作回国,偶然发现并进入家政服务市场。
刘双称在培训期间,已有客户开2万月薪。
这一举动引发了网友热议,纷纷对刘双从事保姆一职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人赞同,表示尝试也未尝不可,都21世纪了,需要转变新思路。更多的是反对,认为受过如此高等教育的人不应该从事这种不需要学历的工作。
那么真相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我们注意到刘双是因结婚生子才回国的,“偶然发现”才进入的家政市场。
这里面透露了两个信息:
第一,刘双并不是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回国的,不得不离开的原因是结婚生孩子。
第二,“偶然发现”意味着刘双在国内就业的时候,并没有把家政考虑在内。
这意味着,刘女士所在的行业无法提供足够的有效就业,导致了她的转业。
英语溜、学历本科到硕士、而且真的受过专业家政培训的20岁至30岁女性劳动力,让他们做保姆得多少钱?
六七千吧,人民币。
放心,中国没有,是菲佣。
菲律宾师范大学的便宜点,五千;雅典耀大学得六七千,菲律宾国立大学八千甚至一万。
菲律宾师范大学没排名;雅典耀大学亚洲排,比北京工业、大连理工高;菲律宾国立大学亚洲排63,低于中大,高于北理北航哈工大。
对这个类比不爽的,出门右拐找QS。
国内对菲佣的服务质量没概念,是因为我们基本禁止了菲佣的输入。
要保就业嘛。
你说这些年轻菲佣有口音吗?有;
你说他们带孩子会把孩子带废吗?屁。
如果有的选,我肯定要这些考过托福雅思也学过营养学的正规从业者,而不是各种水平偏差值极高的本土野蛮生长大神。
我是来买服务的,不是来抽卡的。
菲律宾早就想向我们输出菲佣了。他们知道中国富人基数庞大,香港新加坡给他们开一个月五千到八千,这个数字国内至少万个家庭能够支付得起。
我们坚决不许,因为要保就业。家政行业是消化城市失业中年女性的重要出口,这块没了失业阿姨们往哪放?都放居委会?
也就是这个口子不开,国内高学历失业者还能到家政行业里捡漏,毕竟这行当普遍水平实在太差。
万一这口子一开,来了几十万学历不差、还能住小隔间、全天打扫收拾做饭、一周只休一天、一个月只要六千的,别说高学历保姆,低学历的大妈们都得吓哭咯。
所以没什么必要去讨论高学历者从事家政行业的未来,人家菲律宾就是举国体制干这个的。
但凡觉得这个个案可以拿来推广的,建议都去菲律宾转转。往返机票才一千多,宿务太平洋经常能抢到七八百的。
这里风景好物价低,边旅游边考察,你问问当地学生为什么要去做佣人。
菲律宾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很复杂,不过人口过剩、工业化失败、底子好,是三个重要原因。
菲律宾人口一个亿,工业化稀烂,这个大家应该比较熟悉。
底子好这事,很多人不熟悉。
在二战后十年,亚洲就两个国家有富裕的样子:一是被美帝重金投资重建、打造为西太平洋桥头堡的日本;另一个就是菲律宾。
年人均GDP,日本美元左右,菲律宾左右,台湾左右,韩国都没过。
考虑到那时日本已经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工业化,而菲律宾只有一个马尼拉,菲律宾那时候的富庶可以想象。
年美帝拿下菲律宾,把菲律宾视为手上第一块像模像样的殖民地,砸了不少钱;二战后,日本承担了冷战的军事风险,菲律宾退在后面,搞搞贸易和加工,日子也算自在。
有钱了,自然要搞点高等教育,何况人口基数也不小。一搞,就把菲律宾的高等教育在六十年代搞到了亚洲第三,前面只有日本和中国。
当时的菲律宾恐怕想不到,搞出来的受高等教育人才,最后大批大批做佣人去了。
没办法,工业化不行。
香港七十年代制造业起飞,菲律宾也跟着开始小起飞。但等到中国一启动改开后,大量欧美加工制造业转移至中国而非东南亚,东南亚的工业化进程在八十年代逐渐缓了下来。
工业化缓了,但是市场还是这么热,搞啥捏?炒房吧。菲律宾和泰国炒得尤其凶,菲律宾觉得自己可以炒成亚太中心,泰国觉得自己可以炒成印度、中国、东盟的重叠中心。
索罗斯站出来扇了他们几巴掌:这心那心的,你们都是产业空心。
房价暴跌,汇率崩盘,大举负债。
老百姓还得过日子,咋办?
菲律宾咬咬牙,举国打工开始了。
所以不要把高学历群体从事家政服务想得太美好,这其实就是脑力劳动者挤入体力劳动行业。
少量发生,可以说是有人不走寻常路;一旦形成规模,其实就是资源错配的信号。
而资源错配就两个解决方向:
一,不要再供给这种资源了;
二,给这些资源找市场。
前者,有些市场没什么需求的高校专业该调调该收收。专业的价值根本是市场需求,不是拿来给体制加编制开工资的。
后者,罗斯福新政或入关。
这个案例最好玩的地方,是这两边都沾:
首先,我国高校的语言专业一直搞得很混乱,大语种一窝蜂小语种没人搞。学外语除了掌握一门语言,是不是还要和一些技能做绑定?不绑定技能,外语的应用性在哪里?
这些问题高校一直没有整明白。
其次,英语法语最好的去处是哪?非洲啊。
非洲对女生的压力比较大,一般都要靠高薪来弥补。如果说三十万这个数都不能轻松给,证明我们的海外毛利率还在稳步下降。
二十年前就能给去非洲的法语翻译开三十万年薪了,这么多年通货膨胀下来,怎么还是这个数?
说白了非洲还是没拿下。
所以我建议,要闲扯,从这两面下嘴,发挥本案例的最大键政价值。
作者:王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