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三千年里,西方世界文明都深刻受到希腊和罗马的影响,整个欧洲都是建立在希腊罗马的基础之上。本文主要从建筑的角度看古希腊和罗马艺术。古罗马建筑手绘古希腊在大约相当于古埃及中王国时期的爱琴海地区,克里特和迈锡尼文明点亮了欧洲文明的曙光,随后希腊兴起,这一地区的文明受到了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影响。埃及-卡纳克神庙古希腊地区岛屿林立,农业条件不好,本土不能养活众多人口,农民主要种植生产橄榄油之类的商品,各个岛屿之间商业贸易频繁,形成了古文明中独特的海洋性格文明。帝王谷-代尔祖尔埃尔巴赫-埃及古罗马公元前年,亚历山大率军远征,发动一系列闪电战,埃及,西亚,印度被悉数征服,而此时的罗马尚属于比较落后的状态,虽然罗马所在的亚平宁半岛距离马其顿不远,但根本入不了亚历山大大帝的眼。希腊-萨洛尼卡-亚历山大大帝罗马的诞生是个传奇,而其建国后历四百年统一了西方,将古希腊留给它的遗产发扬光大,不同于希腊的是,罗马在经历短暂的共和国时期后,以罗马帝国的姿态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法国作家左拉曾经说过:“这是一种怎样巨大的文明呢?从旁经过的人宛如蚂蚁。”建筑柱式西方古典建筑中,以柱式为核心的建筑美学,列柱围廊式占有突出地位。不得不说古希腊建筑早期受到了埃及建筑的影响,古希腊建筑最典型的风格就是其柱式,古埃及建筑虽不以柱式见长,但其立柱源于生产生活的一种形式的美,对古希腊产生了影响。古埃及柱式古希腊柱式古埃及常见柱子形式:莲花束茎式,纸草束茎式,纸草盛放式。其柱头常为纸草花,莲花或棕榈叶形。形式上尽量还原古埃及人熟悉的形式,源自“芦苇柱”。古希腊三大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柱式由柱子(柱础,柱身,柱头)和檐部(额枋,檐壁,檐口)组成,其中柱子是和古埃及一致的。三柱式各自特点已经熟为人知,在此不做赘述。古罗马将古希腊的三大柱式发展到五种,分别是塔斯干、多立克(有柱础,柱头更细致)、爱奥尼(柱头为工整直线)、科林斯、组合式(柱头卷涡+花篮),其普遍特点是更加细长,尺度大,并且柱子有基座。罗马五柱式建筑风格——巨人的文明古希腊是商业的奴隶民主政治共和国,由公民大会领导,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公共建筑非常重要,而古希腊的建筑也以神庙、剧场、竞技场等公共建筑为主,最大成就在于,利用纪念性建筑物展现出艺术形式,应用在公共建筑上。雅典-阿克罗波利斯最具有希腊风格代表性的帕台农神庙,以其满足黄金分割比例著称,其所在的雅典卫城被认为是希腊的象征,建筑风格上,其特点是和谐、完美、崇高。帕台农神庙位于卫城中心,呈长方形,神庙背西朝东,耸立于3层台阶上,玉阶巨柱,画栋镂檐,遍饰浮雕,蔚为壮观。帕台农神庙神庙有两个主殿:祭殿和女神殿,从神庙前门可进祭殿,踏后门可入女神殿。内部安排力图简洁,前厅安置着菲迪亚斯制作的黄金象牙雕的雅典娜巨像,高达12米。因为神庙整体背西朝东的缘故,太阳升起时,晨光可穿越柱廊打在到女神像上,营造了一种神圣、唯美的艺术氛围。帕台农神庙模型古罗马继承了古希腊以柱式为基础的建筑构图,并将它与拱券结合,但为适应贵族奢华生活对建筑愈加装饰。古希腊典雅风格到古罗马愈发精致,并解决了大体量建筑及组群问题,其建筑特点是“以厚实的砖石墙、半圆形拱券类型包罗万象”。古罗马拥有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城市,建筑相当壮观,而罗马城尤为突出,28座图书馆、11座城市广场、10座公共会堂、4座赛车场、5大剧场、9大浴场、11条输水道(满足人均日用水约1吨)......何等壮观的城市。罗马拥有广阔的疆域,各个行省都有如同罗马城一样的城市,由贵族建造的供贵族享乐的公共建筑林立,而这些公共建筑又在贵族拉取选票时对普通市民开放,罗马的城市规模是当时全世界最大最壮阔的。罗马大斗兽场罗马神话与希腊神话很相似,许多地方仅仅是神明的名字不同而已。私以为与古希腊帕台农神庙相对应的不是罗马的万神庙而是如今仅存有少量遗迹的位于罗马卡比托利欧山的朱庇特神庙,这里也是古代罗马将军凯旋入城式的最后一站。与希腊形制神庙最大的不同是,帕台农神庙从前面和后面都可以进入内部,而古希腊伊特鲁里亚神庙则更为明显,各个方向都可以进入,这和他们都建造在城市中心地形的中心有关,也表现了古希腊的精神理念——早期的民主共和。罗马万神庙穹顶罗马的神庙只能从正面进入,后面是封死的石墙,是建筑的背部,朱庇特神庙更是背部是悬崖,非常地“神圣”,“不亲民”,这也和罗马强大的国家意志有关,罗马的建筑也总是能营造出伟大、壮观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