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一封集训征调函,登上了各大媒体的体育头条。
男足国家队集训训练营横空出世。这是联赛自年职业化之后,25年来第一次出现这样的国家集训队训练营。有多达55名球员入选训练营,他们都是95后,其中大部分是U23球员。
这些球员来自16家中超俱乐部和4家中甲俱乐部。毫无疑问,中国足协这个举措会对各家俱乐部接下来的联赛产生重大影响。
具体影响稍后分析。在此之前,我想强调,在过去一年里,中国足球的U23新政已经经历了一年n变的窘境。不得不感叹,足协改变政策比变脸还快。
年这个时候,足协推出“版U23新政”,年底,足协开会研究最新U23新政。年联赛开赛前,“18版U23新政”实行,到今年8月的亚运会,U23新政迎来“亚运版本”。亚运会8月下旬结束,过了1个多月,足协在国庆期间再出新政,国家队集训训练营成立。
正常情况下,相关单位出台一个政策,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调研,考虑各种情况和复杂局面,并提出相应预案应对突发状况。但中国足协出台政策似乎并不是如此。
足协新政背后,可怜的是20家中超、中甲俱乐部。球员作为俱乐部最重要的资产,在非国际比赛日被国家强行召集,是违反国际足联规定的行为。但没有一家俱乐部敢讨价还价,都乖乖进行了执行,是为什么?
足协在集训营的证调函末尾,特意强调了一句:“俱乐部以及运动员本人未经批准不参加集训、比赛的,按照足协纪律准备和球员转会管理规定进行处罚。”
后路被堵死。被点名的这些球员,俱乐部,除了把自己“上交国家”,别无选择。
足协新政究竟会对中超、中甲的俱乐部具体有什么影响?这得分开来说。被召集的球员在各自俱乐部所扮演的角色不同,给俱乐部造成的影响自然也有所差异。
对大部分中超强队来讲,国家集训营抽调的球员,都不算主力。譬如卫冕冠军广州恒大队,虽然入选集训营队的有5名球员,但这5名球员甚至连球队替补机会都难觅。因此规则调整与国字号征调对恒大来讲,可忽略不计。与恒大情况类似的球队还有上海上港、北京国安、江苏苏宁等。
强队中受影响较大的是山东鲁能,他们有多达6人入选,其中姚均晟、刘洋都是主力替补,李海龙、刘彬彬、陈哲超也获得过不少的出场机会。
不过与中超中下游球队相比,鲁能又算得上什么。
升班马大连一方与“副班长”贵州恒丰是“被伤害”的典型代表。一方队共有汪晋贤、李帅、王耀鹏3名球员入选“集训营”,而后两人是一方本赛季防线的绝对主力,汪晋贤也是球队进攻方面的一个奇兵。在一方主帅舒斯特尔战术体系中,3人都不可或缺。
而恒丰两位入选“集中营”的队员中,陈吉曾先后16次以首发身份代表恒丰亮相本赛季中超联赛,是恒丰队保级路上的中坚力量。恒丰接下来将面对上港、一方、恒大、建业、重庆,近乎场场事关重大竞争利益。陈吉的长期离队对恒丰的影响,恐会逐渐显露出来。
足协“劫贫济富”的新举措,使得各队实力此消彼长。弱队被“端了底”,可能会引发争议。还需要注意,被召集球员的薪水怎么计算以及如何支付?如果这个情况下,俱乐部继续支付他们的薪水,对俱乐部显然有些不公平。如果国家队进行补贴,该补贴多少呢?
我们再思考一下“新政”本身的作用。组织一帮球员、集中在某个地方进行“封闭式”管理,这绝不是第一次。中国国字号球队曾经长期奉行这一种集训模式,但这种模式对国足真的有帮助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无须我再赘述,国字号队伍长久以来的比赛成绩大家一看便知。
按照媒体说法,这种封闭式集训管理胜似“圈养”,因此被嘲讽为“圈养”模式。
其有两个显而易见的弊端:
1.难管理。尤其是当你要“圈养”几十号血气方刚、腰缠万贯、看惯了花花世界的大小伙子时,管理上的问题将更加突出;
2.长期单调、呆板的集训生活,会直接损耗球员踢球的灵感。足球的美妙,就在于它是一项讲究艺术与创造力的运动,不能把它生生简化为拼个人体力与意志品质。之前封闭管理的结果,是中国球员都被诟病球商不高,被打上处理球缺少观赏性乃至粗糙的标签。
本土教练朱广沪、高洪波等,从新世纪开始就已摒弃这种封闭的圈养模式。如今,这种模式再度被中国足协认可并在集训营实行,囊括了多达55名球员,封闭时间长达近3个月,力度在中国足球的“圈养史”上,绝无仅有。
再看足协召集球员组成集训营的做法,之“粗鲁野蛮”,就像媒体口中的“强盗”。“中超之父”郎效农对此谈到:这不仅严重损害了中超联赛的制度、秩序和公平竞赛原则,还对市场环境、社会投资足球的积极性,以及中国足协自身的信誉,都将造成难以估量的破坏性影响。
回看中国足球历史,足协出台了太多可以称之为奇葩的政策。
上世纪80年代,国足被新西兰用两记头球击溃,随即足协认定国足的头球优势可塑,就出台规定,头球进一个可算俩。结果比赛中笑话频出,明明可以用脚得分的机会,也非得挑起来然后再头球攻门,眼见闹剧越来越多,随即第二年废除规定。
年和年的甲A,中国足协要求各队锻炼年轻球员,故而推行U-21政策,要求各队在场上要派遣U-21球员上阵。但不少俱乐部认为这太不合理,对政策极为敷衍,最终超白金一代早早折戟沉沙,无缘雅典奥运。
年,中国足协下发转会规定,拥有4名国脚(含以上)的球队,不得再引进新的国脚。不过足协反被自己的政策搞晕——每期国足集训名单都不一样,如何定义国脚的标准让足协自己也犯难,这条政策最终不了了之。
年,足协在足代会上宣布了几项保证“08计划”的措施,规定没有国奥球员的球队,每场比赛20岁以下的球员登场人数不得少于2人,上场时间不得少于半场,否则判0-3告负。不过这项政策影响太大,最终被足协取消,闹剧就此告终。
就拿足协最近两年力推的U-23球员政策为例。从去年开始,足协就大力“扶持”U-23球员,其本意是希望U-23球员能在今年年初的U-23亚洲杯和今年8月的亚运会上有所斩获。
这两届大赛的最终结果球迷都已经知晓,U-23亚洲杯中国队虽然打破了此前两届6连败的尴尬纪录,但作为东道主小组赛出局;亚运会虽然提前小组出线,但1/8决赛面对小两岁的沙特队却打道回府。
U-23亚洲杯和亚运会都惨淡收场,意味着U-23球员政策基本没有“奏效”,再实施下去也就没有意义,于是足协无视俱乐部与联赛整体利益,弄出了国家队集训训练营。
其短期的目标自然是瞄准明年的亚洲杯,而长期来看,国家集训营都是25岁以下的球员,则是为和世预赛做准备。
但足协的如意算盘真的能实现吗?
国足主教练里皮曾说过:足球是一个文化概念,它的发展在于文化建设。文化建设不会像物质建设那样,能够通过高度密集的资源与人力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
足协这种一切为了国字号成绩的做法,究竟会是从失败到成功,还是从失败到失败,恐怕答案大部分人心中都已经清楚。
呜呼啊!我们国家的足球职业化都已经进入第二十五个年头了,但我们的职业联赛还是如此“伪职业”。
为什么足协颁布政策后可以朝令夕改?为什么足协在做错一件事之后,可以毫无顾虑地做错下一件事?为什么足协与俱乐部的关系如此的不平等?为什么足协要牺牲谁的利益谁就必须服从?说好的管办分离呢?
哎~中国的足球问题,真的太复杂了。
中国足球就是中国社会形象的缩影。足球体制就是社会体制、政治体制的在体育系统的延伸。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足协在进行管办分离的时候,成立了运营中超联赛的中超公司。对外宣称,独立自主。表面上,中超公司是独立的公司法人,但实质上隶属于中国足协;表面上,它运营整个联赛,实质上它仅仅局限于项目招商,充其量不过是足协管理下的一个商业部。
看到了吗,中国足球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瓶颈,和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最大瓶颈是一样的。我们的掌权者太短视、功利;我们的体制太官僚、腐朽。
这个社会的风气,使人们都渴望在短期内获得成功。但人们都忽视了一个道理:成功,一定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得来。
法国足球之所以能夺得年世界杯冠军,不是因为他们的球员被拉到高原上天天跑一万米,不是因为他们通过军训加强了集体荣誉感,更不是因为他们的足协颁布了一些奇奇怪怪、与众不同的“政策”。
很遗憾,我们的掌权者并不明白这一点。他们觉得,执行所谓的“新政”,就可以快速成功,一口吃成一个胖子。在他们内心里,一直有这么个声音:我的任期内,我一定要拿到成绩,我走后是否洪水滔天,我不管。
当我们做事情变得短视、功利的时候,这件事情就很可能会偏离应有的轨道,往往就做不好。
我想说,我们能不能真正沉下心来,把目光放长远一些,不再以四年为周期、以出线为目标、以管理者任期为准绳来为中国足球做规划?
我们能不能真正做到政俱分离。成立由各俱乐部组织起来的对职业联赛进行统一管理和经营的机构——职业俱乐部联盟。
我们能不能把职业联盟和中国足协的关系,变成两个互相监督,互相作用的关系,而不是上下级隶属关系。中国足协负责管理全国性比赛,杯赛和国家队比赛,而职业联盟则负责管理职业化联赛,俱乐部的建设和经营。彼此最终相得益彰。
有人说,中国足球崛起唯一的出路就是成立“职业联盟”,没有这个体制上的根本改变,青训什么的都没用。
我举双手双脚赞同。如果没有“职业联盟”为俱乐部利益保驾护航,俱乐部与足协就永远不可能平等,足协永远可以“一手遮天”,集训营召集球员这类的事只会层出不穷。
英格兰、意大利、法国、西班牙,以及我们的近邻韩国,都无一例外地将职业足球联赛交付给“职业联盟”管理。其结果,这些国家的职业足球联赛都非常成功。
联赛是基础。联赛成功,有助于本国球员在高竞技水平的实战中保持与提升实力,有利于国家队选拔人才,带来国家队的发展与繁荣。
同时,成熟的联赛会慢慢形成成熟的俱乐部,使俱乐部在青少年足球培训上下功夫,从而在源头上确保了足球人才的涌现。
欧洲五大联赛所在国,哪个不是大赛热门?足球水平长盛不衰的国度,哪国联赛会有失水准?
俱乐部与足协,联赛与国家队,本是鱼水关系,本能实现双赢。但中国足协凌驾于俱乐部之上,不顾其利益、一味追求国家队成绩的做法,无异于在开历史的倒车。
我们的祖先数千年前说过:“人人不损一毫,则天下治矣”。而今天,我们在足球上的所思所为与祖先的智慧却大相径庭。
哀哉!那些对中国足球曾怀揣希望的人,看到中国足球如今如此动摇迷茫,看到足协近乎回到原点的举措,会是怎样的心情?
那些中国足球的掌权者,什么时候才能拥有“播种者”的担当,而不是一味地想当“收割者”?
中国足球,现在是在前进,还是在开历史的倒车?
时代在变,球员在变。但有些东西,二十五年了,却还未改变。
感叹一声,还要我们看着中国足球,再蹉跎二十五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