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希腊的教育
(一)荷马时期(因《荷马史诗》而得名,教育萌芽时期)
关于荷马时期的历史记载主要来自《荷马史诗》(盲人荷马所作),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修记》两个部分,此时的古希腊正处于从氏族制度向奴隶制度的过渡时期。
教育机构:尚未出现专门的教育机构(即此时的教育是非制度化教育,对儿童嗯哼青少年的教育主要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但无学校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足智多谋、能言善辩的武士
教育内容:军事和与军事有关的知识技能;演说;道德教育(“四大德”: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
教育方法:军事训练;说服
特点:非制度化教育
(二)古风时期(希腊奴隶制城邦形成时期,教育制度化时期)
斯巴达教育
(1)教育目的:英勇的保家卫国的战士
(2)教育内容:军事体育忽视了个人发展和知识学习
(3)教育方法:鞭笞;训练
(4)体制:教育由国家控制,被视为国家的事业。出生时受长老的体格检查,不合格者处死;7岁离家接受军事教育;18岁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即埃佛比;30岁成为国家公民;60岁解除兵役
(5)地理与政体:地理:内陆平原,适合发展农业。政体:奴隶制专制,军事专制
(6)特点:教育具有阶级性;重视女子教育,女子教育和男子教育差不多
雅典教育
(1)教育目的: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
(2)教育内容:重视文化教育,以和谐教育著称,教育内容上德智体兼顾,并设置了文法、修辞、体操、音乐等学校
(3)教育方法:温和,民主
(4)体制:不完全由国家控制,私人讲学盛行。7岁前家庭教育,重视游戏和玩具;7岁后,女子家庭教育,男子学校教育;7—12岁男子进入文法学校和琴弦学校(音乐学校);12岁以后,在文法和琴弦学校的基础上,再加上角力学校,接受各种体育训练;16岁进入体育馆;18岁选择性接受军事训练;20岁成为公民
(5)地理与政体:地理:优良港口,适合发展商业。政体:奴隶主民主制度
(6)特点:教育具有阶级性;忽视女子教育
比较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异同:
1.相同点:
(1)政治上都是奴隶制城邦,教育主要为奴隶主阶级控制,具有阶级性
(2)都提倡教育为国家服务
(3)都注重军事体育训练
(4)都出现国家管理的教育体制,且按年龄划分了相应的教育阶段
(5)教育与生产劳动没有发生关系
2.不同点:
(1)地理、政体不同
(2)教育目的不同
(3)教育内容不同
(4)教育方法不同
(5)教育体制不同:斯巴达为专制型,雅典为民主型
(三)古典时期(教育辉煌时期)
旧教育衰微:体育地位下降;音乐成为纯粹的欣赏艺术;道德教育功能弱化,致力于个人发展而非为城邦服务
新教育萌生:雄辩术成为最重要的教育内容;出现了修辞学和修辞学校(伊索克拉底);出现了柏拉图的学园和亚里士多德的吕克昂
智者活动:
(1)简介:所谓智者,原本泛指有智、有才之人,后来专门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智者是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标志着西方教育工作职业化
(2)教育育内容:广泛,雄辩术是核心,还有文法、修辞等
(4)思想特征:现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怀疑主义
(5)贡献:
a.云游讲学,传播文化,以钱而不是以门第作为受教育条件,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了文化传播;
b.扩展了教育内容和学术领域,确定下来西方历史上延续千年之久的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
c.提出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并提供了一种新型教育——政治家的预备教育;
d.开始将教育与其它社会现象相区别,并认识到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明确教育在国家中的地位;
e.标志着古希腊教育黄金时期的到来;
f.是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标志着西方教育工作的职业化。
(四)希腊化时期
教育机构:初级学校由重视军事和体育改为重视读写算等知识性科目;中等教育里文法学校取代体育馆;雅典大学是著名的学术研究中心和高等教育中心
教育内容:知识性科目
特点:
(1)东西方文化教育不断融合,希腊尤其是雅典的学习教育制度广泛传播
(2)文化与教育中心发生转移,从古典文化时期的雅典转移到希腊化时期的亚历山大城
二、古希腊的教育思想
(一)毕达哥拉斯
简介:是古希腊古风时期的最重要的思想家,黑格尔称他为第一个民众教师,亚里士多德认为他是第一个试图讲授道德的人。
理论基础:灵魂论——主张灵魂不死,灵魂轮回。
教育作用/教育目的:为人的精神和灵魂的净化接受教育,即要求为知识而求知识,是一种非功利型的教育目的。
教育内容:算数,几何,音乐,天文,其中他高度重视数学,认为数学是万物的本源,是全部知识的基础。
(二)苏格拉底
简介: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希腊三杰。他的理论由其徒弟著成《理想国》
教育目的:培养治国人才,即有才有德、深明事理、具有各种实际知识的治国者。
教育内容:广播而实用的知识
教育方法:苏格拉底法
(1)简介:是古希腊时期由教育家苏格拉底提出的教学方法,又叫问答法,也叫产婆术,是一种反对灌输、主张启发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由四部分构成: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
(2)内容:讥讽就是对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就是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归纳就是总结事物的共性和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定义就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的概念得到事物的普遍概念
(3)评价:优点:是世界上最早的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使对方能够主动学习并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自然而然得到正确的结论;缺点:受教育者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还要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
德育论:
(1)德育内容:智慧,正义,勇敢,节制。
(2)美德即知识:智慧即德行,德行可教,教人道德就是教人智慧,知识可以转换为美德,知识是通向美德的途径,甚至认为如果学习了知识就可以拥有美德。
(3)智德统一。
(4)自制是德行的基础,守法就是正义,身教重于言传。
(5)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教人学会做人。
(6)评价:优点:认为道德可教,主张德智统一;缺点:知识不等于道德,知识的确是拥有道德的第一步,但道德还需要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体育论:健康在于锻炼。
(1)首先,人们做一切事情都需要用身体,要尽可能使身体保持最好的状态;
(2)其次,他要求每个人的身体能经受酷热、严寒、饥渴、疲劳、困顿等,以便能适应各种环境;
(3)最后,一方面人们要尽量向哪些知道怎样保持健康的人学习,另一方面人们自己也要注意,什么食物和什么运动对自己有益。
(三)柏拉图/《理想国》
代表作:《理想国》,《法律篇》。《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尔》、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教育史上三个里程碑式的著作。
理论基础:学习即回忆,人出生以前就拥有所有知识,出生之后灵魂与肉体一结合就忘了,学习就使回忆知识的过程,教育可以帮助人回忆知识。
教育作用:
(1)对国家:有利于建立理想国,向整个社会培养人才,促进社会发展和稳定。
(2)对个人:有利于培养哲学王,促进灵魂转向。
教育目的:
(1)世俗目的:培养哲学王,即有知识的精英领袖
(2)最终目的/哲学高度的目的:促使灵魂转向,让人们可以看到事物的真理,认识最高的理念——善
教育内容: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天文、音乐、几何、算数
教育阶段:
(1)学前教育:注重早期教育,教育由国家掌管,公养公育,应注重游戏。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出者
(2)普通教育(7——18岁):以体育、音乐为主,男女平等,学习内容主要以读写算、音乐和唱歌为主
(3)高等教育:目的是培养哲学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意志教育阶段(18—20岁):军事训练及四艺(音乐、天文、几何、算数)为主,为了保家卫国。发展智慧阶段(20—30岁):四艺,重点学习辩证法,为了培养高级官吏。继续学习(30—35岁):继续研究哲学,为了培养国家重要官吏。哲学王(50岁左右):经过各种考验,有高深造诣,为了培养国家统治者。
学园:是西方最早的高等教育学府,存在了几百年。开设多种科目,教学方法上思辨、讲授和自由讨论相结合。是古希腊的科学与艺术中心。
评价:
(1)最早提出国家管理教育的必要性
(2)涌现出例如学前教育、强迫教育、注重早期教育、寓学习于游戏、男女平等、用考试来选拔人才等先进教育思想,对今后有很大的价值
(3)缺点是较为强调培养人才的一致性,忽视个性和自由发展,并且拒绝改变,认为变革会给社会带来危害。
(四)亚里士多德
简介:被称为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马克思认为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认为他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黑格尔认为他是人类的导师。
理论基础:灵魂论
(1)内容:人的灵魂由三个部分构成: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理性的灵魂,这三个部分相对于植物的灵魂、动物的灵魂、人的生命。植物的灵魂是最低级的,即营养的灵魂;动物的灵魂是营养的灵魂和感觉的灵魂,属于终极部分;人的灵魂是在理性的领导下,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三者共存,理性的灵魂是最高级的。
(2)意义:说明了人有动物性人不同于动物,人高于动物,人具有理性为德智体育提供了人性论的基础最早在西方提出关于理性的内容
教育目的/教育作用:发展人的理智。人形成人的三个因素:天性、习惯和理性。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发展人的理智,天性和习惯要服从于理性的指导。但他不认为教育在人的形成中是万能的。
道德教育论:一个人有没有德行关键看他的道德实践,即要实践道德。(与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不同)
和谐教育论:即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其中,美育主要以音乐教育来承担,从而使人形成高尚灵魂。
自然教育:首次提出并论述了教育效法自然原则,即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来提出。奠定了近代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基本观念。
年龄分期论: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按年龄阶段划分教育阶段。
(1)第一阶段:0—7岁家庭教育阶段
(2)第二阶段:7—14岁初等教育阶段,主要接受自由教育。所谓自由教育就是指教育要学习广博的文化知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供了西方经典的教育模式——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但有时代局限性,只有自由民才可以接受教育。后来在文艺复兴时期演变为通才教育,也叫文雅教育和博雅教育。
(3)第三阶段:14—21岁高等教育。
教育实践:吕克昂。这是亚里士多德以哲学为主建立的一所高等学府,主张学习多种多样的学科知识,并依靠亚历山大的帮助建立了实验室和博物馆、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