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大语文最好的方法,居然是看北京奥运会开

米粒妈

前段时间米粒妈看奥运看得热血沸腾,因为东京奥运开幕式确实有点可怕比较特别,就连殿堂级大神导演北野武都连连吐槽:

“太丢人了,以后都不敢出国了!”

当主持人试图为奥运会挽尊说:“条件有限,而且又换了几位导演”时,北野武直接打断说:

“这种东西根本不需要导演吧。”

于是米粒妈格外想念北京奥运开幕式。

其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被封神的原因,除了他恢弘壮丽的视觉成就,还有一点,就是它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上具有一个标志性作用。

比如开场的“击缶而歌”里演员大声吟诵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就出自《论语》;

巨幅画卷展开,五幅长卷《游春图》、《清明上河图》、《大驾卤簿图》、《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乾隆八旬万寿图卷》都是中国经典名画;

昆曲演员吟唱着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千名舞蹈演员用船桨,呈现出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形象。

画卷、文字、戏曲、礼乐、丝绸之路、太极……

信息量巨大,简直是大语文的天然教材!

在重温了一下这场开幕式后,我又看了一遍讲述北京奥运会整个创意和编排过程的纪录片:《张艺谋的》。

直接把米粒妈看哭了,张艺谋真的是一名可敬的导演,他执导的北京奥运开幕式真的yyds,能吹一辈子!

米粒妈必须得跟大伙讲一下这部好看的纪录片了。

这部《张艺谋的》整部共有8集,每一集都是25分钟左右,一口气看下来也不费劲。

张艺谋带领整个奥运会开幕式筹备团队经历了一年的时间,无数个没有睡眠的日日夜夜,他们毫无保留的创造出了一场震惊世界的经典之作,非常热血。

米粒妈建议大家带着孩子一起看,穿越回那个激情洋溢的经典时刻的同时,还能学大语文。

受命的压力

在选定张艺谋为北京奥运会总导演之前,他经历过很多的非议。

在他执导的年的雅典“欢迎来北京”八分钟表演中,外国人激动地对张艺谋说:“你们让我们动了想去中国的心。”

但在国内,却有很多人说“张艺谋已经江郎才尽”,有人说他是“中国最烂的导演”。

最后北京奥运会只能选取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选定导演。

顶着巨大的压力,张艺谋还是参加了竞标,与他pk的都是国内顶尖的导演,李安、陈凯歌等。

但决出的结果,还是张艺谋作品的得分最高,北京奥组委刘淇向张艺谋正式颁发了开闭幕式总导演的聘书。

除了总导演张艺谋外,团队汇聚了当时国内超一流的艺术家团队。

其中包括了:解放军总政歌舞团团长张继刚和副团长陈维亚、著名烟火艺术家蔡国强、多次获得香港金像奖奖的造型师奚仲文、作家刘恒、武术指导程小东、画家陈丹青、法国艺术家马克·菲舍等。

拿到聘书的张艺谋开始忐忑不安,他说:“没想到这变成真事儿了。”

全国13亿的厚望全都压在他的身上,他知道这次跟他以往拍片完全不同,他只有这一次机会,国家和世界都不会给他试错的机会。

在开始构思奥运开幕式创意的时候,张艺谋正在拍摄《满城尽带黄金甲》。剧组里的人回忆拍戏的时候,叫导演,导演通常托着下巴半天不回应。

张艺谋的心早就飞到奥运开幕式上去了。

张艺谋把奥运筹备组的团队全都叫到武隆,随处搭棚子开会想创意,随时都会被拍戏的进程打断。

他每天很少睡觉,可以每天十几小时谈方案,惊人的旺盛精力让大家佩服不已。

他最怕的就是让全国观众在世界面前丢脸,他扛着国家的重担,可以看出那段时间的张艺谋心很累,比什么时候都要紧张和焦虑。

接受采访的时候他说:“如果演砸了会是什么情况?那就是人生最低点了。按理说,创作应该单纯,可是这个位置,这件事,没法单纯。”

米粒妈特别能体会这句话的千斤重量,整个团队加在一起经历了两千多次会议,面对封闭的房间,团队每天迸发出N个创意,再一次次推翻重建。

团队去美国找灵感的过程中,张艺谋萌生了四大发明的构思。这个想法刚刚成型,就被领导否定了。

当整个团队士气低迷的时候,张艺谋迅速面对现实:“不要再想这个事了,否了就重新想下一个。”

用他的话说,这种背负着国人使命的艺术创作犹如带着枷锁跳舞,但他说:“不仅要跳,还必须得跳好。”

更改了新的方案后,画轴的创意取代了四大发明的主线。地面铺开横贯场馆的超大LED灯,是前所未有的尝试。

需要对接的部门太多,很多都不知道该由谁负责,张艺谋经常直接跟商家讨价还价,联系演员订饭事宜,沟通演员有没有购买保险事宜等。

团队成员视觉负责人马文说:“导演他既做了导演,又做了制作人,导演他就是急得吧,好,这个人没有弄,我弄,这个人没有管,好,我管。你就把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搭进去,你也做不完。”

团队的另一个成员编导孟艳有一次偶然看到张艺谋一个人坐在那里,没有人跟他说话,他呆呆地、冷冷的,有一种莫名的寂寞。

那一刻她感到很心酸,感受到了张艺谋背负的压力。

无限风光在险峰

对于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张艺谋的野心一直很大。他要做的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大制作。

张艺谋说:“我们之前的很多艺术,从晚会到电影到电视,许多许多东西,就是致敬致敬再致敬,基本上国人的期待、领导的习惯,大多数艺术的主流方向都是强势的,张扬的,宏扬的,违反大众的期待值才是新鲜的。”

他既要推翻自己以往的创作,更要推翻“表演”的形式。他想呈现的是一种带有文化情结的行为艺术。

这个想法本身就很大胆。

团队成员一度情绪很大,认为他太冒险了。可他坚持的东西坚决不松口,每天都在推翻旧的创意,萌生新的点子,团队都跟着改动方案,全都有点跟不上趟。

融入了张艺谋最大偏执的一个节目就是“击缶而歌”。

因为团队的构想是第一个节目一定要把世界镇住,歌舞表演总导演张继刚觉得打鼓最合适。

但张艺谋一直执拗地强调这次一定不能用鼓,因为鼓是太平常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了,已经用烂了。

而且在他自己制作过的大场面中,太多次运用过鼓,一点也不新奇。

为了既能不落俗套,又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大家想到了古乐器“柷”,但是请来专家后,因为不够粗狂,演奏方法也已经固定,不适合创新,所以又被推翻。

团队反复寻找思路,终于想到了“击缶”,这个古代乐器既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又厚重大气,而且还符合张艺谋的要求:“要有金石之声”。

乐器的制作,加上几千名战士的日夜排练,击缶而歌大气恢宏的经典场面终于呈现在世界眼前。

而且很少有人知道,这恢弘厚重又有金石之声的“天籁”,来自京郊废品收购站的瘪汽油桶。

这次尝试非常大胆,整场击缶的动作都经过精心设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另一个冒险的尝试,是整个开幕式主线的设计:巨幅画卷展开的led动态设计。

在四大发明的主线创意已经基本成熟时,被领导全盘否定。重新设计了主线,确定了画卷卷轴后,要采用LED这种极易损坏的材料进行大型铺设,是从没有过的尝试。

在经费、技术限制、生产周期等一系列问题的压力之下,张艺谋整个人一天比一天焦虑,他每天都在对接、想办法,憔悴了不少。

就在临近正式举办前的彩排,画卷LED还屡次出现黑屏。他太怕出岔子了,还好最后呈现出来的是完美状态。

主创团队在这场表演结束后欢呼道:“真是天佑中华,设备完全没有出问题,从来没有过这么完美的一场。”

创意的一年,张艺谋的脑中随时都在迸发出灵感。

奥运五环从地上揭起的创意,是撕白板上的保护膜时产生的;

中国船船桨的设计灵感,是团队成员让张艺谋在邮票集上签名时,他看到一张“郑和下西洋”邮票时产生的;

而奥运圣火螺旋式点燃的最终方案,是他在纽约跟同事吃饭的时候,看着手里的苹果想到削苹果皮的形态,突然迸发的灵感。

李宁在画卷上脚踏祥云腾空奔跑,所到之处展开一幅幅动态影像,最后火焰顺着螺旋式的火炬上升,到达顶端点燃圣火,成为了前无古人的视觉盛宴。

如果奇迹有颜色,那就是中国红

开幕式中本来有一个节目是表演皮影,节目需要两个演员抬着重达两百多斤的道具,武警战士训练得非常辛苦。

但到最后,因为演出效果不理想,以及各种原因,领导决定砍掉这个节目,编导和演员都不理解,想不通,反复找上门来说情。

张艺谋觉得特别无奈,觉得对不起参与这个节目的人。他将过错全部揽在导演组的身上,反复强调是创意出了问题,与编导和演员无关。

编导和战士们全都哭了,一年的辛苦排练白费了。

张艺谋在片中说,“谁坐在合格位子上都要妥协,每天都要妥协,一切为了大局”。

表演前的48小时,张艺谋和整个编导团队全都异常紧张。他们一遍遍地祈祷,因为这是决战的时刻。

一切的努力和付出都在这一刻兑现,一幕幕经典完美呈现在世界面前,当圣火点燃的那一刻,整个团队相拥欢呼,米粒妈真的看得热血沸腾,眼泪在眼睛里打转。

尽管国人对张艺谋褒贬不一,但是每一次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的关键时刻,都是他站在了最前沿。

他能顶住巨大的压力,在多方力量的重压下一次次反复尝试,不断迸发新的灵感,重建、推翻、再重建,他绝对是个有担当的导演。

东京开幕式当天,5万观众在B站重温北京奥运会,在弹幕上打出“北京奥运开幕式yyds”霸了屏。

两千年的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和五千年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交相辉映,导演团队呕心沥血,用毫无保留的爱国热情谱写了这场华美的视觉盛宴。

夜幕下的鸟巢流光溢彩,每一帧都成为经典,值得反复刷。

这部《张艺谋的》真的好看,因为刷开幕式看得是经典,而刷这部纪录片,看到的是艺术家的匠心。

匠心成就不朽的经典,大胆的尝试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奇迹。

开幕式结束时,运动员们身着红色队服,手里挥动着小国旗欢呼。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个人简介:

米粒妈频道(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470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