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赛场上竞争比较激烈的两个国家,还是中国和美国,最后都获得40枚金牌,但美国专家却分析我国综合实力已赶超美国。
中国奖牌总数比美国少,为什么美国专家还对我国做出高度评价呢?
奥运会是一面镜子今年8月11日巴黎奥运会闭幕,无论是开幕式上的表演者,还是每个在赛场上挥洒汗水的运动员,能因为这场奥运会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的都不是普通人。
这场奥运会开始前国际权威机构曾对参赛国奖牌数量进行预测,他们的预测结果和实际情况相差不大,并不是他们有提前预知未来的功能,而是有些结果是可以被推力出来的。
比如今年权威机构预测美国队将拿到7枚金牌,结果美国队拿到40枚金牌,预测中国队将拿到6枚金牌,结果中国队拿到40枚金牌。
无论是从预测结果还是实际结果里,都不难发现中美两国运动员之间的竞争都比较强烈。
权威机构能预测中美等国家运动员的获奖情况,离不开他们参考往届不同国家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可以说中美两国运动员今年能获得40枚奥运金牌,是一步一个脚印完成的,尤其是我国。
40年前我国参加洛杉矶奥运会的时候,美国运动员拿到的奖牌数量稳居世界第一,直接和我国运动员拉开一定差距。
但40年后的今天,我国运动员拿到的奥运会奖牌总计91枚,仅次于美国的枚,背后有运动员、教练等人的共同努力,当然也有国家的大力支持。
追求更高更快更强今年巴黎奥运会奖牌榜前十名里,前三是美国、中国和日本,排在后面的也没有一个冷门国家。
对世界各国名称了解有限的人,发现奖牌榜排名第四、第六的澳大利亚、法国和荷兰也不陌生。
而这些国家能挤进奥运奖牌榜前面,和它们的自身综合实力有很大关系。
综合实力较强的美国排名第一,综合实力相对比较弱一些的德国等国家就排在后面,19世纪末德国的综合实力下降,在大众心目中的分量也逐渐下降,取而代之的其它西方强国。
对历史有研究的美国专家格雷厄姆·艾利森专门总结过相关规律,觉得这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不少国家很难绕开的一条路。
他还专门提出过一个叫“修昔底德陷阱”的概念,就是来总结一个强国的发展走向,还结合了一些真实的历史事件。
比如雅典并不是突然崛起的,它是一步步崛起,逐渐取代了斯巴达的地位,甚至还给斯巴达带来一定的恐慌。
因为“第一强国”的位置只有一个,雅典和斯巴达的宝座争夺之战是免不了的。
艾莉森借雅典和斯巴达的过往,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简单来说只有一句话,一个新兴的大国必然挑战守成大国的地位。
今年8月10日,巴黎奥运会临近结束的时候,艾莉森并没有提出什么新的学术观点,而是借巴黎奥运会点出中国的迅速崛起。
他直言自己观看巴黎奥运会,和很多普通人一样,明明自己一个观众是不能上台领奖获得荣誉的,却还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