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分钟,传达中国AI平昌奥运会在争议声中闭幕了。从“冰雪老大”俄罗斯被禁赛,到短道速滑项目上加拿大队和中国队各被判了9次犯规,中国队无缘决赛;再到韩国队内讧,选手磕头道歉……各种仇各种怨都该随着闭幕式化解。因为冬奥会在“北京8分钟”之后,正式进入了北京时间。今天我们聚焦的是这北京8分钟,传达出的和智能科技相关的信息。
读芯术原创出品
作者:读芯君
在各种黑哨黑幕之后,平昌冬奥会终于落下了帷幕,然而闭幕式依然没能躲过网友们的高级黑。
慕西_haru: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一开始展示葬礼文化,这是认真的么?活生生将一盛会整成蹦迪夜场,这又是认真的么?虽然委婉,但央视解说员也吐槽这个从里约奥运会开始的“缅怀逝者”的固定环节:“对还在过年期间的我们来说,可能不太适应。”
把酒黄昏静待东篱:大过年的表演葬礼也太瘆人了,不过我们的北京八分钟是真的好看,分分钟吊打啊。看完了韩国的黑白灰丧,网友直呼,要依靠“北京八分钟”来洗眼睛和拯救审美。似乎还是上面这样的色彩缤纷更喜庆和大气,更对咱们中国人的胃口和审美。
和当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不同,平昌冬奥上的“北京八分钟”似乎有意弥补之前的美中不足——只展示过去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却没有告诉世界,现在的中国是什么样。
也许是为了填补这个遗憾,在北京八分钟里,张艺谋用更加简约现代的方式,以科技、智能智造为亮点,力求勾勒现代中国的形象。
一位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现场观看演出的观众告诉读芯君,“北京8分钟节目结束后,全场中国人热烈鼓掌,但坐在我后排的韩国观众却沉默了,可能是因为和前面的节目效果相比,太令人惊讶了!”
扭动斤的身子冰上炫舞
在8分钟里,全程亮相的是由智能机器人操作的24面LED冰屏。
屏幕上滚动出现了各类冰雪项目、中国的地标建筑、历届冬奥会会徽、世界各地儿童的笑脸,尤其展示了高铁、天文望远镜、空间站等一系列由中国创造的科技成果……
24面冰屏由24个智能机器人搭载,需要扭动自己斤的身体完成16套动作编排,比如从直线变换排列成曲线。
以及自动弯曲成一条自然的弧线,
又或者自动环绕成一个完美的圆。
这是中国新一代智能机器人,第一次在国际赛事上表演高难度舞蹈动作,机器人要做复杂而有艺术特点的动作,包括行进中的旋转和扭曲,最大的难题是运动姿态的多样性和与演员表演、演出音乐、地面投影、场地灯光等的高度统一和相互配合。
除了自身的协调和相互配合,智能机器人还要克服环境带来的各种状况。
比如大风、零下的低温,加上活动场地并非水平状态,给机器人的正常运行增加了很多不确定因素。而“冰屏”的“眼睛”——激光导航系统,如何“看得见”“看得准”“走得美”也需要克服干扰,稍有偏差,机器人可能就迷失了方向。
针对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新松的机器人研发团队研制了全新导航控制算法,以确保所有移动机器人在演员移动频繁、场地光照复杂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精准定位和运动。此外,技术人员迅速升级机器人通讯系统,以确保所有机器人可以正常接收指令。
虚拟预演效率高
单从视觉效果来看,今年的北京8分钟还是让人满意的,而在最终表演之前,团队实地且完整的彩排只有1次。这对于参演要素多、创意过程复杂、排练关联度高的“北京8分钟”来说,不出状况并不容易。
除了准备应急方案外,也要归功于“文艺表演预演”和“训练彩排与数字验证”这两个系统,由北理工虚拟视觉团队,利用影视虚拟制作技术和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进行专门的创新研发。
两套系统可以根据导演的创意方案,将整场文艺表演过程全部仿真,以可视化的界面和图纸、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演员的运动轨迹、位置信息、队形变化、运动速度等,帮助导演把控、决策及完善表演方案,保证前期创意设计与现场排练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中,文艺表演预演系统以可视化的界面和图纸、视频等多种数据输出载体将各种待选表演方案的真实效果进行呈现,帮助导演把控、决策及完善表演方案,从而确定最终方案。
另外一套系统是训练彩排与数字验证系统,该系统将创意数据转化为执行数据,指导表演要素进行排练,并保证数据在时间、空间上的一致性与准确性,还能帮助导演实时观察到演员和道具的队形状态以及演员的姿态,以便指导后续节目的编排,演员也能迅速直观地了解自身和理想运动轨迹的偏差并纠正,提高排练效率。
零下3℃的发光发热
闭幕式上“北京8分钟”展示是在韩国当地时间晚上9点15分进行,此时现场气温已降到零下3度左右。
但仔细一看,24名轮滑演员却衣着单薄,难不成是靠这些灯泡发热?
并不。
为了做好演员的防寒保暖工作,主创团队采用了具有超高强度、超高导热系数的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制作成上下连体的智能发热服饰,来确保演员在穿着较薄的演出服时不会被冻伤,还可以保证动作舒展。
这就要求演员的服装要保暖兼顾轻薄,能让他们灵活地做动作,石墨烯服饰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温发热效果,无论是在北方﹣28°的严寒气候条件下,还是南方阴冷潮湿的环境里,石墨烯发热服可在30秒升温到40℃左右的高效保暖效果,即使是在零下20度的条件下,也能发热4小时。
轻巧、便捷、保暖、美观的特点,让它成为了“要温度也要风度,但不要厚度”人士保证温度和演出质量的高科技秘密武器。
这比暖宝宝可好用多了。
读芯君开扒
一样的配方,不一样的形象
从雅典的北京八分钟到平昌的北京八分钟,张艺谋大概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有两次策划奥运8分钟节目的导演,一样的导演,一样的审美,但两次展现出来的形象却不一样。
雅典上的北京八分钟,是满满的中国元素,茉莉花、中国民乐、太极、武术、京剧……在北京奥运开幕式上,中国元素更是被无限放大,传统中国文化底蕴的呈现几乎无可挑剔。但遗憾就在于,对当代的中国,现在进行时的中国的形象刻画几乎是空白缺失的。
到了平昌奥运会,我们有更多值得呈现的故事和成果,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组成的新四大发明,自主研发的天文望远镜、国际空间站……我们在用科技的力量展现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国家形象。
在读芯君看来,这8分钟的舞台效果很美,线条色彩变换也很大气,科技元素的融入相信是想要树立一个新时代的科技大国的形象。
读芯君把自己当成一个对中国一知半解的外国观众,去看这8分钟的内容,我会说,视觉上挺亮眼的,线条也很简约大方,但我还是get不到一个核心点,里面没有故事,只有一晃而过的图像,我接收不到多少科技感,也看不明白中国人的生活状态。
还是,对于8分钟,我们不应该要求太多?
你怎么看?
众声喧哗年代,我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