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泰勒斯、阿纳克西曼德等人直到德谟克利特,这些哲学家们仅仅就“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的问题进行探讨,他们的理论体系综称为“本体论”(ontology)。真理是唯一的,“世界的本源无论多么复杂也只有一种”,到底哪个观点是正确的成为摆在后人面前的问题。当然,后辈们也可以依着本体论的路子继续去制造出更多的答案,但总的来讲能想象出的答案并不会很多,可见的本体、不可见的本体,一种元素的本体、多种元素的本体等等不一而足。想象一下如果我们面对这么多不同的解释,仿佛每个都有道理,但却不一定认为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这是今天我们所面对的情况,他们普遍的受到辩证法与不同的影响而无法确定一种答案,因而陷入了相对主义的泥潭。
普罗泰戈拉与德谟克利特古希腊这些前期的被称之为“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家们长期处在自由论辩的氛围之中,每个人都有提出自己观点的权利,这种风尚延续到普罗泰戈拉这一代人身上的时候,自然而然的以怀疑论的面孔出现了。这些答案可能都对,也可能都错,真正继续研究哲学的“智者”们开始从本体论的层面转向研究本体的人的身上,因而转向“认识论”(epistemology)或者知识论的层面上而去探讨这样的问题:是否存在一个标准的答案呢?如果是,这样的标准是什么?因而智者学派不再单纯的关心自然界,而是更进一步的去关心人自身,进而关心政治与伦理。本篇文章主要介绍普罗泰戈拉的思想观点,他也是智者学派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哲学家。
在介绍智者学派之前,几个版本的哲学史无一不提到了当时雅典的情况,最主要的还是政治上的情况。雅典的民主制度虽然有限,但已经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民主制度,公民通过抽签决定法官与行政官员去参与审判。雅典的审判庭与今天的法院很相似,法官的判决主要依靠原告与被告的论辩情况。我们知道苏格拉底是被这样的公民审判庭所判处死罪的,而罗素也提到“体现出来我们心目中所谓希腊文化的,大体上都是富人”。由于陪审团法官皆是由未经专业训练的公民构成,因而他们的判断更加偏向于能说会道的一方。而智者学派在当时主要为那些需要在政治上有所成就的人教授实用的论辩术,也可以说是诡辩术。有一个例子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情况。
引用:这就说明了智者们何以受到一个阶级的欢迎而不受另一个阶级的欢迎;但是在他们自己的心目里总以为他们并非是为个人的目的而服务,而且他们之中确乎有很多人是真正从事于哲学的,柏拉图对他们极尽诋毁谩骂的能事,但是我们不能用柏拉图的论战来判断他们。在他较轻松的语调里,让我们从《脩狄底姆斯篇》的中引下列一段文章,文中说有两个智者狄奥尼索多拉斯和脩狄底姆斯故意去捉弄一个名叫克里西普斯的头脑简单的人。
狄奥尼索多拉斯说:你说你有一条狗吗?是呀,克里西普斯说,有一条恶狗。他有小狗吗?是呀,小狗们和他一个样。狗就是他们的父亲吗?是呀,他说,我看见了他和小狗的母亲在一起。他不是你的吗?他确乎是我的呀。他是一个父亲,而且他又是你的;所以他就是你的父亲,而小狗就是你的兄弟了——罗素《西方哲学史》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得出来,通过偷换概念,这种讥诮的对话得以实现。虽不知是否属实,但从侧面反映了那些专于论辩术的人的公众形象,柏拉图就曾对此大加批判。鉴于智者学派的哲学家们普遍的不对“本体论”的问题抱有幻想,而转向为研究以人为本的认识论的问题,自然而然的就会涉及到人的本质、伦理学的幸福、政治与自我这些偏向与自己息息相关而更加实用性的问题。普罗泰戈拉本人就对认识论的哲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普罗泰戈拉(公元前—前年之间),出生于色雷斯的阿布德拉,与德谟克利特是同乡。是一位比较著名的老师,曾在多个城邦讲学。在雅典,他接触了很多人,其中就包括伯利克里将军和哲学家欧里庇得斯,普罗泰戈拉留有著作《论神》和《论真理与反驳》等等。
关于他的哲学部分,广为人知的一句名言要数“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当我们提到人这个概念的时候,首先这句话解读为“人给予万物以真理”,因而是从对“万物本源是什么”这样的命题转向认识者,而去反省怎样才能产生真知识的问题。一个举世无双的哲学家纵然在认识论上有莫大的成就,仍然会面临这样的情况。
这个命题从个人的角度上升至普遍性的每个人的时候,纵然我们面对同样的事物与自然界,也会产生不同的判断,譬如,一把锤子在商人、铁匠、物理学家那里可以诠释为一件商品、一个工具、和一件广延的存在。所以进一步的我们可以将这句话理解为:一个命题的真理性,它的普遍认同的程度取决于大家普遍认同的范围。现实中,一件事物是什么,不仅是语言上的问题,还有实用性以及其他方面的考量,因而对于一个命题有的人赞同,有的人不赞同。所以在这个意义上真理成为了拘泥于个人的经验、学识甚至偏好为基础的判断,因而这种判断只能具有相对的意义。
男人认为衣物应当是穿起来舒服和保暖的,女人认为衣物应当是用来修饰身躯的,传统的人认为婚姻是门当户对,现代的人认为婚姻应当是性格与三观相符,土豪认为车子是用来炫耀的,实用主义者认为车子是要用来解决出行问题的。因而当大家的观念全都不同却又需要面对同样的问题的时候,矛盾与争执自然在所难免。我们可以将这种相对性上升至更加普遍的程度,譬如不同的组织之间、不同的民族之间、不同的国家之间等等,由于这样的集体之间并没有一个更高的普遍性的真理用以遵循,因而他们之间的矛盾更是在所难免。相应的,文化与政治的冲突即成为动乱的根源,我们只能勉称这样的情况为多元化的时代。以上的内容是对普罗泰戈拉的大致介绍,有兴趣者可以参阅柏拉图的《理想国》或他本人的残篇著作去获取更多的了解。《完》
本系列文章作为小编学习和整理康德之前哲学家思想观念和哲学训练之用,也希望能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