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没这个弹丸小国在战火纷争的历史中

圣马力诺是个“弹丸”国家。它位于意大利中北部,是蒂塔诺山峰下的一片小小的四边形土地。

它这个“弹丸”,到底是多大呢?也就60多平方公里,其国土从北到南也就是出租车跑20分钟的路程。

因为圣马力诺太小(再小也没有梵蒂冈小),所以对它有印象的人真不多,而且它似乎在历史上也没有多少存在感。不过,圣马力诺的过去并不是平静寡淡的。在如今的世界里,圣马力诺就像一个身材极度矮小,一直沉默寡言的老人,静静地待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晒着太阳。你以为它的一生可能都是平平庸庸,与世无争的。然而,这个“秀珍老人”的过往,却和众多风云人物和风云事件纠结在一起。它绝对不简单。

一个圣徒,一众“粉丝”,建立了一个“世外桃源”

话说在公元3世纪后期,巴尔干半岛的达尔马提亚(今天克罗地亚境内的地区)有一个叫马力诺的石匠,因为某些不可知的原因,他驾船越过亚得里亚海,往西来到意大利半岛定居。他一开始来到意大利北部的城市里米尼讨生活。在那里,马力诺辛勤工作,和睦待人,很受邻里的喜爱。而且,马力诺还是一个信上帝的人,信仰相当的虔诚坚定。

有一天,忽然出现一位女性对马力诺“死缠烂打”。这位女士到底是图个啥,一时说不清楚。但马力诺对她相当不感冒。可怕的是,马力诺认为这个女的是被魔鬼附了身,要来动摇他对上帝的信仰。

为了摆脱魔鬼女士的纠缠,马力诺只好从里米尼搬到僻静的蒂塔诺山隐居,并且跑到一个山洞里“闭关修炼信仰”,为此连续六天不吃饭,一个劲儿地向上帝祈祷。

祈祷非常有效,那位魔鬼女士(不知道到底有没有跟着马力诺一起进山洞)身体里的魔鬼最终被赶跑,女人也恢复了清醒与理智。

完成驱魔任务的马力诺再次回到里米尼,城里群众得知此事以后对他顶礼膜拜,认为他有神力,是天使化身,以至于最终形成巨大的“粉丝群体”。后来,在狂热的崇拜驱使下,粉丝们还慷慨集资为他修建了一座教堂。

再后来,因为知名度甚高,附近蒂塔诺山的一位有钱的贵妇费莉奇塔,也前来拜访。马力诺与费莉奇塔进行了亲切交流,后者发现马力诺不仅言辞很有修养,而且待人接物亲切和蔼,并且确实能做出很多变魔术一样的神奇事情。费莉奇塔最终佩服得五体投地,直接带领她的整个家族皈依了基督教,还将蒂塔诺山一带的家族地产全部捐赠给了马力诺。这一天是公元年2月3日,被当做圣马力诺的建国日。

马力诺带领着信徒粉丝们来到费莉奇塔家族捐赠的位于蒂塔诺山的土地上,在此定居生活。国家的领地也就算是初步建立了,只不过他们当时并没有这个清晰的观念。

马力诺又活了很久,直到公元年才寿终正寝。此时,基督教终于结束了长期受打压的境遇,成为了罗马帝国(当时统治意大利的是西罗马帝国,且已经处于国力衰退的后期)国内的合法宗教。而马力诺和信徒们所在的这片土地也成为众多基督徒们聚居和论道的地方。

后来,罗马帝国越来越虚弱,北方的蛮族东哥特人对罗马帝国的腹地意大利地区发动了大规模入侵,并最终推翻了苟延残喘的帝国政权。不过,东哥特人肆虐意大利的时候,并没有侵犯马力诺信徒们所在的蒂塔诺山那片区域,于是,更多的难民和基督徒们来到这里避难和生活,人丁逐渐兴旺。他们在蒂塔诺山周围搭建了更多的房屋、建立了更多的修道院、开垦了更多的农田,显现出一片繁荣祥和的景象,犹如世外桃源。信徒和居民们认为这一切都是马力诺老人家在天有灵,保佑着他们。于是,这片土地就被命名为“圣马力诺之地”,意思差不多就是“圣人马力诺保佑的土地”。此后,这里就演变成了“圣马力诺之国”。

现存最早的圣马力诺官方文件,是年的《费特雷拉诺敕令》。该法令确认了该国的领地的范围。

到13世纪,圣马力诺已经发展成为一座独立的城邦。此时正处于欧洲中世纪时期,意大利境内大小国家林立,战争动乱不断,老百姓谨守清贫的日子,为了活命而努力劳作。圣马力诺的官方法律很能反映出那个时代的情形:14-60岁的成年人有义务服兵役;守夜人负责安全,如果不能破案,必须赔偿损失;赌博者处以罚款;谋杀、叛国罪处以极刑,子孙终生放逐;每户城内养羊不得超过三头等等。农民是受到尊敬的,权贵则禁止在城区及其一里内购买房屋。

正如前面所说,中世纪生活并不是田园诗,大大小小的国家、城邦、城镇都会围绕着巴掌大的宅基地问题斗来斗去。圣马力诺的山民们与附近几个主教区(一个主教负责某一片地区的全部宗教事务)也围绕宅基地问题进行了漫长和持久的对抗。那些教区的主教和贵族老爷们都想把圣马力诺的土地划归己有,但山民们坚决不同意。

年的一次协调辩论会上,山民们出示了罗马帝国时期的种种特许证书和文件,证明早在圣徒(马力诺)在世时,他们就已享有自由、独立和赋税豁免权。

教皇派出的仲裁代表们看了看这些文件,上面不仅有罗马帝国官方的签字盖章,还有当时的罗马教会的同意批复。根据这些无可辩驳的文件,代表们最终承认圣马力诺具有完全独立的地位。而这一天,即年7月3日,被视为真正意义上的圣马力诺国家存在的开始。

一座城堡,一纸盟约,昭示了一种坚韧诚信的精神

14世纪的圣马力诺成长为一座坚固的山间堡垒。它雄踞于一块高岩之上,四周由城墙环绕,三座巍峨的堡垒屹立于岩顶,高耸的塔楼十分厚重,全由石头砌成。悬崖边的塔楼没有门,只能通过云梯攀援而上。之所以要建得如此封闭复杂,都是拜当时战火频仍的外部环境所赐。

城市只有一座城门,即圣方济门,城门内壁上有一则铭文,规定了外国人出入境的要求;“任何情况下,卫兵不得允许外国人携带任何武器进入本城,必须搜查他们,令其放下武器,并在上述外国人逗留期间妥善保管之。”“经执政官选定的圣马力诺卫兵,必须忠诚勤恳地日夜守卫城门。非因公务,他们不应该,也不允许,在夜间一听见钟响就放人进入。”

为了强化自我防卫能力,圣马力诺的立法一直在想尽一切手段增加军事力量。年,城邦开始训练士兵;年,立法规定每六个月必须采购一张大弩(城墙防御所用)和若干支箭;从年,城邦卫队正式组建。

政治方面,圣马力诺实行的是贵族共和体制,世俗权力掌握在出身显贵和出身农民的两位执政官手中。他们在半年的任期中领取微薄的薪水,不得连选连任,只有在任职期满三年后才可以继续当选。(效仿古罗马时代的政治传统)

14世纪时,由于城邦人口繁衍日盛,为了更好地搜集民意,治理国家。圣马力诺设立了60人的“大议会”。议员必须是25岁以上的男性,任期为五年,且要求会读会写;议员不得担任外国的任何职务;职责是全面行使立法、司法和行政权力。

到了15世纪中期,圣马力诺被迫卷入了邻近地区的贵族战争,他们选择支持蒙泰费尔罗家族获胜,而且“押注”成功。这次胜利虽然带来了荣耀,但却让圣马力诺在后来卷入一场更漫长、更残酷的冲突。这场冲突长达一个世纪,核心原因是圣马力诺与维鲁基奥人争夺相邻的宅基地使用权,结果差不多是两败俱伤。此后,一个世纪的较量以血的代价收场,至此,圣马力诺共和国放弃了再增添哪怕一寸领土的想法,从此牢牢地守护着60多平方公里的方寸之地。

圣马力诺人吃够了战争的苦,因此珍视和平。但它的邻居们可不想一直跟它井水不犯河水。年,这个国家第一次遭遇占领。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之子塞萨尔·博尔吉亚在这一年征服了蒂塔诺山。不过,当塞萨尔死后,居民们立刻赶走了他的雇佣兵。后来,仍有侵略者再度光顾,比如乔万尼·马里亚(未来的教皇朱利叶斯三世)的侄子和维鲁基奥领主,但他们依然被圣马力诺的居民击退。

为了确保能更有力地抵御未来的侵略,圣马力诺着手寻找盟友和靠山,并最终和乌尔比诺公爵签订盟约,成为公爵治下的被保护国。

再后来,欧洲各国因为宗教问题引发了一场国际大乱斗,即“三十年战争”(年-年)。战争也波及意大利本土,而圣马力诺的山民们忠实地恪守盟约,将乌尔比诺公爵的敌人(法国、瑞典、匈牙利、威尼斯以及德国的新教诸侯国)视为他们的敌人,只不过,他们几乎并没有出手打过架,而是在精神态度上“仇视着”盟友的敌人们。有意思的是,到了年代,圣马力诺的后人竟然发现在法理上,他们还进行着与瑞典的战争。真是个“跨越年的笑话”。

17世纪,新的危机浮出水面,共和国四周已被教皇领地包围。而国家内部的纷争也不断涌现,特别是贵族和农民们的矛盾逐步激化,导致后来贵族趁机把60人议会中的农民代表削减到15人。不团结的后果是严重的,因为作为一个小国,内部不团结就更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了。

年10月,阿尔贝罗尼红衣主教的军队闯了进来,很快降服了圣马力诺。志得意满的主教离开后,山民们立刻向教皇递交了请愿书,希望结束这场侵略。教皇派出代表前往当地调查。经过考察,发现大部分民众确实愤恨阿尔贝罗尼。于是,在教皇的干预下,这场侵略得以结束,圣马力诺重回自由。

一位统帅,一位英雄,表达出一番历久流芳的赞扬

侵略者短暂的占领,反而让山民们觉悟增长,他们重新团结如一,并谨慎地珍惜着来之不易的荣誉与独立。

年,拿破仑征服了意大利,但对圣马力诺,他派出的不是军队而是作为使者的数学家加斯帕雷·蒙日,他造访了城市,并用崇高的语言表达了他的尊敬:

“自由之神,使跻于雅典和底比斯的希腊成为英雄的国家,使共和时代的罗马人创造出无数奇迹。在她照耀意大利一些城市的短暂时间里,也只是从此之后,艺术和科学飞跃发展,佛罗伦萨光芒四射,但是,自由现在已在整个欧洲受到排斥,唯有圣马力诺还有它的容身之处。公民们!由于你们政府的光辉政策,也由于你们自身的高尚品德,你们才保留着这一珍贵的遗产,多少年来,尽管变革频仍,你们一直在守护自由的圣殿。”

蒙日甚至希望把里米尼城赠送给圣马力诺,这样,他们便能获得一个体面的出海口,将来更有利于发展国民经济。但圣马力诺人呵呵一笑地谢绝了:“谢了,我们宅惯了,有个标间就行,海景房啥的就算了吧。”

对于圣马力诺人的谢绝,蒙日更是赞不绝口:“圣马力诺为全世界树立了一个伟大的榜样,它宁可舍弃领土的扩大,为的是避免有朝一日危及它最宝贵的财富——世代相传的自由。”名人的“彩虹屁”是有声望加成的。于是,拿破仑方面很快赠送来四门大炮和吨小麦被作为礼物。山民们只接受了小麦,但谢绝了大炮。然后,又有三个庄园的居民请求归附这个“拉丁世界的古老自由的唯一圣殿”时,也被坚定地拒绝了。

年的维也纳和会再度确认了圣马力诺不可侵犯的地位,并让它在意大利的统一战争中,成为受压迫者的避难所。

后来,意大利统一事业的领袖加里波第,曾在圣马力诺附近地区率军与奥地利军队作战,结果战败。加里波第为了逃脱敌人的追杀,跑进了圣马力诺境内。可惜,山民们不打算收留他,因为当时意大利的很多贵族和外国势力都在污蔑加里波第是“捣乱分子”和“魔鬼恶棍”,很多人信以为真。然而,一名圣马力诺女孩却按捺不住好奇偷偷地观察了这位民族英雄。然后对家人惊呼:“这么帅气的人,简直像耶稣本尊一样,他怎么可能是坏蛋呢?”

于是,大家都来观察这位英雄,并发现女孩所言非虚。于是,加里波第和麾下的“红杉军”(个人)进入圣马力诺。

休息一宿之后,凌晨时,士兵们发现加里波第已经走了(大概是不想连累居民和士兵,自己逃走吸引奥地利追兵了)。但是,奥地利士兵也随后到来,他们接到消息,说加里波第已经在此躲藏。但是,他们只发现了那一百来号“红杉军”残兵,后者也当即缴械投降。

可惜的是,奥地利军队迁怒于圣马力诺,说他们与“魔鬼”勾结。于是,全副武装的士兵冲入庄园,威胁要没收那些“合作者”的财产和留下的全部武器。圣马力诺的执政官迫于奥地利军队的淫威(据说奥军高达万人),不得不交出了支枪、18把马刀、12把匕首、14把剑、两支长矛外加一把折断的大刀。可是奥地利军队认为这些武器与加里波第军队的人数不符,因此圣马力诺只能接受进一步的勒索和威胁。

好在经过一番讹诈以后,奥地利军队很快离开了。而圣马力诺收留“英雄”,甘愿忍受压迫的举动却赢得了全体意大利人的尊敬。

后来,加里波第的在圣马力诺的踪迹就像圣迹一般被人纪念:他住过的西蒙奇尼宅邸和发表演说的嘉布遣教会门廊得到了精心整修,其妻子阿妮塔·加里波第的名字被用来命名一座重要的广场,博物馆内的“加里波第展厅”展示了这位领袖逃亡至此的经过,它被精确到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钟。

一场战火,一次反思,警醒着万人小国找准发展之道

因为加里波第的缘故,新成立的意大利王国虽然不断开疆拓土,但从一开始便视圣马力诺为独立国家和友邦。年3月22日,通商友好协定签订,规定双方货币从此可以相互通用,10年后,圣马力诺得到了意大利的安全保证。

19世纪后半叶,圣马力诺出现了济贫院、储蓄银行、国家图书馆和好几所剧院。和年在巴黎,共和国的物产——葡萄酒、木材、畜牧产品和纺织品,还有印刷精美的邮票在万国博览会上登场。小小的共和国博得了广泛的尊敬与爱慕。年,在获得圣马力诺荣誉公民权后,美国总统林肯的致谢表达了很多人的看法:“你们的国家虽小,却是有史以来最受尊敬的国家之一,它以自身的存在证明了一条真理,以共和为原则建立的政府,其治理一定能如磐石般经久不衰。”

时间逐渐进入20世纪,和平的环境带来了社会的稳定,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现实问题。毕竟国家太小,没啥产业可言,而人口却逐渐增多。这就造成了不少失业者,他们选择离开自己的“巴掌大”的祖国,前往外国移民。

国内政治方面,也滋生了腐败。几个大家族把持着本应由贵族、市民和农民各20人组成的议会,议员们相互推举,任职终生,让古老的民主政治有退化为寡头专制的危险。

广大群众当然不满。一些民主党人和改革主义者积极呼吁,并于年3月25日早开了一次“全国大集会”。集会上,个家庭中的名家长在教堂集会,宣布将在6月10日举行史无前例的、全民参加的议会选举。

弹丸小国召开这次全体大集会的消息很快被刊登在欧美各大报纸的重大时事新闻专栏中,纷纷带着夸赞之情进行报道,称“圣马力诺人民经过努力,将要回归古老而荣耀的民主制度”。

年以后的选举中,政府一直被改革力量所掌握,圣马力诺没有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但鼓励公民作为志愿人员参加意大利军队。卡洛·西蒙奇尼下士和萨迪·塞拉菲尼下士就是这些勇敢的志愿兵中的两位。可惜他们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年11月,同盟国与协约国停火的消息传遍了欧洲,但对圣马力诺来说,这并不是一段长久安宁的开始。

因为周期性经济萧条很快到来,为了能挣钱吃饭,群众纷纷要求提高收入和获得补贴,共和国出现了财政赤字,窘迫之下,圣马力诺通过关税政策的妥协,从意大利获得了一批补偿金,勉强维持财政平衡。

年5月,意大利政治家卡洛·博西博士在靠近圣马力诺边境的公路上遭法西斯分子杀害,这是一个不祥的征兆,因为后者的“事业”正在狂热中扩张,并最终蔓延至蒂塔诺山脚下。

由于国内经济萧条问题长期的得不到妥善解决,圣马力诺内部也出现一批思想过于激进的法西斯党。很快,朱利亚诺·戈齐和菲力波·穆拉罗尼当选为执政官,他们也是法西斯分子,墨索里尼的拥护者。

此时,在意大利掌权的墨索里尼似乎非常高兴这个弹丸小国能够选择和他一样的道路。于是,墨索里尼审批修建了一批有利于圣马力诺的公共工程。随后,电气化铁路、邮局大楼、医院和蒂塔诺剧院相继落成,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革。

然而和意犬利的情况不同,圣马力诺虽然建立了法西斯政权,但法西斯没能成为一家独大的势力,多数反对党一直都存在,且从没有停止活动。毕竟,一种古老的、持续了16个世纪的共和传统不是暴发户式的政治运动能在一朝一夕间取代的。

彼时的意大利,墨索里尼的专制统治渗透得无处不在,但在圣马力诺独立精神和自由理念仍然顽强地占据着上风。

战火还是烧过来了。

年,意大利作为轴心国一方参战,处在意大利腹地的圣马力诺被绑在了法西斯战车上面(更多的是经济方面)。然而意大利因为战争消耗,很快进入经济凋敝、粮食饥荒的状态。

老百姓吃不饱,自然不会再支持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府。于是,年,反法西斯运动开始日渐壮大,由于圣马力诺没有政治警察,当政的法西斯党徒虽然知道异议的存在,但始终无可奈何。

年7月,意大利法西斯党的元老们抛弃了墨索里尼。在王宫里,昔日的“领袖”骤然沦为囚徒。虽然从法理上说,法西斯政权还没有正式下台,但这场剧变却向世人昭示了大势所趋。圣马力诺人认为,行动的时机来到了,7月28日,在城内和主要村庄发生了反对当局的示威游行。群众压力之下,执政官被迫同意解散法西斯运动。

然而不幸的是,这并不是专制的结束。

纳粹德国的希特勒得知好伙伴墨索里尼在国内被囚禁,立刻发兵南下营救。

面对洪水般南下的德国大军,圣马力诺共和国再次陷入恐慌。为了安抚强大凶恶的德国纳粹,圣马力诺只好答应他们不投靠同盟国,并将大议会的权力转交给由20人组成的国务会议,并且让法西斯分子继续保留议会席位。

德国纳粹帮助墨索里尼续了命,但却没能续的太久。盟军很快从意大利南部登陆,并迅速向北进军。意大利半岛顿时陷入一片战火。境内逃避战火的难民纷纷涌入圣马力诺,人数接近10万,甚至还包括一些试图逃避集中营的犹太人。

人口只有1.5万的圣马力诺热情地接待了这些难民,他们将国家博物馆和图书馆的文物和书籍转移到山洞里,为难民的住宿提供空间。然而不幸的是,年6月26日,英国皇家空军的轰炸机连续四次对圣马力诺的国土进行轰炸。枚重磅炸弹落地开花,导致60人死亡,人受伤,火车站、电气铁路和其它重要建筑受损。

尽管圣马力诺境内既无军事阵地,更无外国军队驻扎,甚至边境线也被用巨大的白色十字标示出来,而且圣马力诺电台用各种波段持续发出警告之后,仍有三波英军飞行员前来空袭。或许,英国人觉得圣马力诺这地方太适合躲藏纳粹分子了吧。

这次轰炸作为共和国的灾难而被载入史册。

年秋,德国纳粹在意大利的部队遭受盟军的猛烈攻击,难以抵挡。德军的冯·维廷霍夫将军指挥部队向北撤离。意大利半岛陆地狭窄,且山脉众多,地形崎岖,可供军队车辆通行的公路没有几条。而其中一条正好穿过圣马力诺国土。

尽管德军指挥部要求不得侵犯圣马力诺的中立,但还是有部队在8月10日进入了国境,并在此后一个月里,实际上占领了它的国土。

山民们以警惕的姿态注视着变化,不过德国人的意图并不是统治,而是期待在与盟军展开新的战斗前进行短暂的休整。

在蒂塔诺山下的大博尔果镇,德军和盟军在阿妮塔·加里波第广场的柱廊和狭窄店铺间激烈交火。山上城门紧闭,弩手和议会卫队手持步枪,蹲伏在城墙后面,警惕地注视着山下。身穿黑色长袍的修士们组成的担架队高举白旗和修会的旗帜穿梭于广场周围,帮助双方抢救伤员。

大博尔果镇的战斗持续了约40分钟,德军在留下19具尸体后撤退。

在北边的科里阿诺山,战斗更为激烈,有人甚至看到了英军的传奇部队——来自中亚的橄榄色皮肤、细长眼睛的廓尔喀志愿兵。

将德军驱逐出圣马力诺后,英国部队留驻了几个星期。他们这次表现得比较仁慈,致力于分发食品和安置难民。到年11月,所有的外国军队都离开了圣马力诺国土,自由的土地又恢复了宁静。

如同此前几个世纪的传统一样,一些圣马力诺公民参加了外国军队。罗贝托·贝拉迪和莱奥内洛·贝拉迪兄弟就是这些圣马力诺人的代表,他们参加了美国陆军,分别牺牲在荷兰和卡西诺山,名字被铭刻于纪念碑上。英国掌玺大臣爱德华·希思于年在《效忠宣言》中对圣马力诺在二战中的角色做了最公正的总结,他赞扬了圣马力诺共和国,它在形势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依旧荣耀地保持了自己的中立。

战火终于熄灭,圣马力诺的人们痛定思痛,终于明白:好好过日子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自那以后,圣马力诺力求在经济民生等方面取得进步。全国民众目标一致,全身心投入到垦荒、引水、通电、修路等基础民生工作中,而后一批学校拔地而起,众多古建筑得以修复,旅馆民宿纷纷开张,外国游客络绎不绝,并且,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邮票业也成了圣马力诺的特色产业。这个弹丸小国在富裕中实现了繁荣。

今天的圣马力诺,没有摩天大楼,没有机场和港口,大多数人甚至无法在世界地图上寻找到它,但这里的人民却富足、安逸、自豪地生活着。他们享受着全民公费医疗和从小学到大学的16年义务教育,每个公民平均拥有两辆汽车,但在大街上,游览者们看不到一盏红绿灯。

你在这里也几乎找不到荷枪实弹的军队,而秉承古老传统的卫队只能向游客展示步枪和长矛。但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这是很多外国人羡慕不已的事实。

曾有一位圣马力诺的执政官对采访的记者说:“我们没有第一的概念,总是很谦卑地过活,也从来不打算去入侵别国,因为我们就是这么小的一个国家。我们虽然很有钱,法拉利满街都是,但天性是热爱和平的。”

16个世纪之前,那位来自达尔马提亚的“圣人”马力诺临终时留下了这样的遗言:“我给你们留下了独立于他人的自由。”

如今,圣人的后代正精心呵护着这片土地,一直守护了0多年,比曾经的那些帝国、王国的寿命要长的多。

其实,无论大国还是小国,都应当向圣马力诺那样:关切民生、追求正义、不好武力、不畏压迫。如此才能得到敬重。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493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