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进行西方文学启蒙不可或缺的好绘本

很早以前,我看到一本关于十字军东征的文章,那篇文章说“这些来自欧洲的年轻贵族子弟纷纷地倒在黑死病中”。我当时感到非常惊奇,因为在我的印象中,作为普通士兵出征打仗的都是底层百姓的孩子,怎么十字军东征中做战士出征的却是贵族子弟呢?后来,我又翻阅了一些史书才了解到,欧洲的阶级分工和咱们不一样,他们的农民、匠人、商人等各司其职,而他们的贵族是负责打仗的!贵族以出征打仗为己任,认为这是一种勇气和高贵的彰显,任何想要逃避上前线的动机和行为都会受到鄙视。那么,欧洲贵族这种尚武的精神从哪里来的呢?这就不得不说到对整个欧洲价值观影响至深的希腊文化了。希腊文化的特点之一就是崇尚英雄主义,崇拜勇气和力量。这一点,我们在“希腊人的圣经”-----荷马史诗中,能够格外清晰地感受到。我们今天要讲的《图话经典: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就是把荷马史诗用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优秀绘本作品。《图话经典: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囊括了荷马史诗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它讲述了著名的特洛伊战争的缘起,英雄阿喀琉斯在特洛伊战争最后51天里的情绪变化和战斗情况,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希腊联军的伊萨卡国王奥德修斯经历十年漂泊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到家乡的故事。《图话经典: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是英国的绘本大师马西娅·威廉姆斯,她是儿童文学硕士,也是一位美术老师,她擅长改编经典文学故事,经常以一种俏皮的方式将经典故事娓娓道来,被英国《星期日独立报》誉为“优秀的故事讲述者”。《图话经典: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就是她将经典改编成绘本的一个典型例子。改编作品普遍存在的一个危机就是:由于原著珠玉在前,读者会用格外挑剔的眼光来看改编作品,因此,很多改编作品的评价往往是不尽如人意。但马西娅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却巧妙地避开了改编作品所有可能遇到的雷区。玛利亚的精巧构思结合荷马史诗自身的魅力,《图话经典: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令人惊喜的:繁复画面重现古希腊战争神话的浩大场景图文配合让孩子让孩子轻松学习荷马史诗彰显人的宝贵属性和价值,帮助培养孩子高贵品性。繁复画面重现古希腊战争神话的浩大场景。我们读神话的时候,常常会通过文字在脑海里形成画面,有时候,我们会感慨,如果有人把这神话浩大而奇妙的场景画出来或拍出来,那将是怎样的视觉盛宴啊。马西娅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画面就很好地呈现了上古时代希腊的场景,仿佛带我们走入那古老的年代。由于荷马史诗人物众多,且多是战争场景和奇幻的神话场景,要在短短的几十页的绘本里吧《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个故事画出来,需要极强的绘画和设计功力。马西娅首先以详略得当的方式对画面进行谋篇布局,所以,翻开绘本,我们会看见小画框的特写镜头画面也可以看到大画框的远景镜头当然,还有占据一整个页面的全景镜头。比如,有名的特洛伊木马那一页就是用的整页的全景镜头。马西娅的描绘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精妙之处还在于人物的着装、使用的武器、物件符合时代背景。在古希腊,妇女为家人编织羊毛或亚麻衣服,只有非常富有的人才穿得起丝绸和棉花,平民的衣服大多以自然的灰白色为主,贵族才能穿得起色彩明艳的衣服。人们的衣服由一件束腰衣服和一件斗篷组成。女人和男人大都穿凉鞋、拖鞋、软鞋或靴子,在家里他们通常赤脚。玛西娅在绘制《伊利亚特和奥赛德》人物服装时很用心地契合了古希腊人们的着装特点,喏,就像这样披着斗篷奥德修斯还有这样的扮成卖货郎的奥德修斯,大家注意,这个时候他是光着脚的。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有大量的战争场景,因此,绘本《伊利亚特和奥德修斯》也不可避免地需要描绘许多战争场景。古希腊战争中大量使用步兵作战,所以,我们会在绘本中看到,只有军队的统领才有战马。比如阿喀琉斯把他的宝贝战马给他的朋友使用时,敌方就以为是阿喀琉斯出战了古希腊作战以抛矛兵和弓箭手为辅助,我们仔细阅读绘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就会发现玛西娅在创作过程中也遵循了这一点。战争了场景中出现了大量的矛、盾、弓箭。赫克托尔死于阿喀琉斯的长矛下,而阿喀琉斯和帕里斯都死于弓箭之下。古希腊人在作战中都身着重甲,根据考古发现,大致是类似这种样式的看看《伊利亚特和奥德赛》里着重甲的勇士,他们所着的重甲是不是跟上面那张图片几乎一模一样呢?这几年,很多人吐槽古装电视剧着装花花绿绿,严重不符合当时时代历史背景。而玛西娅创作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却不是如此,玛丽娅充分尊重历史事实,想来在创作之前做了一番用心的功课,呈现出当时时代的风貌。这对引导儿童形成对历史常识的正确认知起到极重要的作用。图文配合让孩子让孩子轻松学习荷马史诗大家都知道,荷马史诗是西方文学史上的重要著作,它不仅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还是古希腊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唯一的史料,它被誉为“古希腊人的圣经”。雨果赞誉荷马史诗:“世界诞生,荷马高歌。他是迎来这曙光的鸟。”可见荷马史诗在欧洲历史和文学史上的高超地位。面对这样一部伟大巨著,很多人却反映,他们多次想捧起来看,却总在看过几页后咬牙放弃了。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就是:荷马史诗人物众多,人物名字又长又拗口,很多人看了上一页,到下一页就把人物搞混了,翻译的文字把史诗原本可用于吟唱的韵脚都没有了,韵律的美感消失了,文字的生硬感变强,加上文化的隔阂,这使我们很多人在读这部巨著时不得不痛苦地半途而废。文学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但我们要讲究方式方法。打个比方,现在大家都注重孩子中华经典的诵读教育,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让幼儿园的孩子背葛亮的《出师表》,那他一定会感到痛苦,继而对中国古代文学深恶痛绝。但我们如果拿来一本幼学唐诗,这本唐诗画面精美、每一个画面都能契合每一首诗描绘的场景,那孩子在学起来的时候一定会感到愉快得多。回到学习荷马史诗,也是一样的。玛西娅用图文结合的方式重现荷马史诗,让孩子轻松记住每个人物,弄清他们之间的关系。虽然荷马史诗的人物多,他们名字又长又难记,但是配合画面上的人物形象,孩子很快就能记住。虽然荷马史诗故事情节曲折,但是玛西娅用简洁的文字概况出故事梗概,并配合以相应的画面,即使是年纪比较小的孩子,也能很轻松的明白故事情节进展。这不可不谓是对孩子进行西方文学启蒙的一种良好方式了。彰显人的宝贵属性和价值,帮助培养孩子高贵品性。在《图话经典:伊利亚特和奥德赛》里,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的命运被诸神摆布。歌德曾说:“综观整部史诗,告诉我们的仅仅是:人注定了地狱般的悲剧。”而荷马史诗里的英雄们是如何面对这样悲剧性的命运的呢?我们来看看。阿喀琉斯在明知赫克托尔死后,他自己也注定会死去,但为了给好朋友复仇,他还是毅然上战场杀死了赫克托尔,最后他自己也死在了战场上。奥德修斯在返乡途中,一路上受到诸神的阻挠和追杀,但他以高度的自律和不放弃的乐观主义精神,最终感动了女神雅典娜,得以回到故乡。回到故乡后,麻烦并没有结束,他的家被觊觎他的领土和财产的求婚者占领了,他又以他非凡的智慧和神勇的武力赶走了求婚者,夺回了属于自己的一切。在这些故事里,我们看到诸神是那样的小肚鸡肠,他们随从自己的私欲行事,任意地捉弄人类,毫无公义可言。而英雄们却在诸神的迫害中百折不挠,他们靠自己的勇力和智慧实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在这里,英雄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802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