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宗教几乎是对雅典的纯粹的继承与模仿,就连古罗马神谱的名字都效仿希腊神谱,如阿波罗—阿波罗,阿瑞斯—马尔斯等,科林斯的阿波罗神庙直到该城被罗马人摧毁后仍然耸立在那里,把这里视为圣地,不敢亵渎。
古罗马学者安得罗尼库斯于公元前年左右在罗马开办了第一所中级学校,学校教学承袭了古希腊雅典学校的教学理念,当然包括雅典审美教育的教学内容。他将部分荷马史诗翻译成了罗马的拉丁文,使该书成为了罗马中等学校的主要教材,课程还包括古希腊戏剧、散文、音乐等。
但是虽然古罗马审美教育是以继承古希腊雅典的审美教育为基础,但这种继承并非完全效仿或是完全抄袭,而是在有意识地保留古罗马本民族民族教育特色的前提下,进行吸收和融汇,并在改造的基础上发展了古希腊雅典的审美教育。
即使在古罗马一些文法学校设有体操课,也是为培养守卫城邦的优秀士兵为目的,是一种军事训练。至于舞蹈,更加遭到反对。古罗马的审美教育完善了雅典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同时也为创造出一个发达的、带有民族特点的拉丁教育奠定了牢固基础。
文明本身具有传承的性质,今天就是昨天的继续和发展。古典时代的雅典以奴隶制度为主,审美教育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但是也成为了后世欧洲不可企及的规范。
古典时代雅典的审美教育对后世欧洲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公元5世纪到15世纪的中世纪的欧洲,使人们长期生活在麻木不仁和自我欺骗当中。其审美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人懂得所有的美都来自上帝。
文艺复兴时期的审美教育挣脱了中世纪神学神秘色彩的笼罩,以人为本,注重尊重儿童,把他们培养成为体态匀称、博采众长、乐观向上、坚毅果敢、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学校中设置了音乐、图画等审美教育科目,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荷马史诗仍然是欧洲人学习的主要教材,马克思称《伊利亚特》“仍然能给我们艺术的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他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攀的范本。”
在教学中改变了中世纪以宗教思想为核心的原则,提倡用更加平等与自由的道德审美观进行教育。
在教学方法上,反对死记硬背和体罚学生,主张因材施教,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出教育启发式教学的特色。注重观察,强调直观,提倡参观、访问;还提出注重音乐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到了19世纪的启蒙运动在欧洲蓬勃发展。启蒙思想家倡导理性精神,提出了“平等、自由、博爱”的口号,古典时期雅典的审美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