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昔底德陷阱的历史与现实

修昔底德陷阱被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在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原因归结为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在世界历史中,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的原因中都可以找到修昔底德陷阱的影子。而历史的悲剧是否会在当代重演,还值得去深入发掘。一、希波战争与修昔底德陷阱希波战争是古代波斯帝国为扩张版图而入侵希腊的战争,这场战争虽然是一场侵略战争,但是也能从中找到修昔底德陷阱在其中发生的作用。波斯帝国对外扩张之时也正是希腊地区发展的时期。首先,在古希腊,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山脉众多,平原地区极为稀少,以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无法建立起像波斯那样的庞大帝国,许多城邦被山脉分隔着,中间只有极少量的陆上交通,所以每一个城邦小国都以“天下”自居。城墙内是朋友,而在城墙外就到处是敌人。因此在希腊本部、爱琴海的海岸和各岛屿上,一共兴起了几百个城市国家。其中雅典、斯巴达这两个城邦发展较为迅速和强大。雅典城邦此时废除了僭主政治,经过梭伦、克里斯提尼的民主改革,直至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制度发展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与此同时斯巴达也正处于鼎盛时期。斯巴达的政体是寡头政治,以其严酷纪律、独裁统治和军国主义而闻名。波斯是古代西亚一个奴隶制国家,它是通过征服而发展起来的大帝国。到大流士统治时期,波斯已成为世界古代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公元前年,波斯帝国消灭了吕底亚,并乘机进攻位于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其首个目标为依阿尼亚地区的各个希腊城邦,依阿尼亚地区的经济甚为发达,其政治亦为较先进的民主制。波斯国王便向依阿尼亚地区各希腊城邦提出要其改民主制为君主制的不合理要求,以找借口向其宣战。公元前年,国王大流士一世进一步控制了黑海海峡和色雷斯一带,直接威胁到希腊半岛诸城邦的安全与利益。公元前年,依阿尼亚诸城邦无法接受,于是便以米利都为首,进行抵抗波斯的运动,雅典及埃维厄两城邦出兵援救。但最终失败。公元前年,薛西斯继位,并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希波战争。根据修昔底德陷阱的规律性,波斯将希腊地区作为首选的侵略目标,首先是因为希腊地区各个城邦的发展正盛,并且各个城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近,波斯不可能无视这一未来可能潜在的威胁,因此在战略上包围了希腊地区,希波战争的爆发有其必然性。二、伯罗奔尼撒战争与修昔底德陷阱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从前年一直持续到前年,期间双方曾几度停战,最终斯巴达获得胜利。斯巴达与雅典的矛盾由来已久,而且错综复杂。老牌霸主斯巴达在建国之初,凭借其强大的常备军,不断向外扩张,组成军事政治同盟——伯罗奔尼撒同盟。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僭主政治垮台,斯巴达自恃陆军强大,出兵干涉过雅典的内政。当波斯人加紧向爱琴海地区扩张之时,双方一开始也并未团结御敌。马拉松战役前夕,情况万分紧急,斯巴达人借故不肯出兵援助雅典人;萨拉米斯海战之前,斯巴达人甚至要求雅典人抛弃父祖之邦,去守卫科林斯地峡,协助斯巴达人来护卫伯罗奔尼撒。在波斯的威胁解除之后,雅典人与斯巴达人的矛盾日益突出;公元前5世纪中期之后,伯利克里采取了坚决反对斯巴达乃至不惜一战的政策。当然,斯巴达人也不甘示弱。公元前年雅典和斯巴达缔结了三十年和约。其后,雅典依然推行侵略扩张政策。公元前年,伯利克里统帅舰队,浩浩荡荡,远赴黑海,炫耀国威;同年,雅典人建立了安菲波利斯城。两大城邦集团除了在政治、军事的对峙和摩擦外,在推动战争爆发的进程中,也许还有经济方面的因素,其中斯巴达的盟邦科林斯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科林斯是伯罗奔尼撒同盟中最富有的城邦之一,而雅典作为海上强国,不仅经常损害其西邻科林斯的利益,而且将其触角伸到了南意大利和西西里一带;西西里强国叙拉古是科林斯的殖民地。于是,科林斯决心将此事关切身利益的大问题诉之于伯罗奔尼撒同盟,渴望得到盟主斯巴达的保护。值得注意的是,两个城邦的政治制度有所不同,在希腊诸邦经常出现民主派与寡头派的内斗,一般说来雅典人支持前者,而斯巴达人则往往支持后者;城邦之间发生战争,也往往是各站在对立的一方,久而久之积怨日益加深。两者都以自己邦国的利益为出发点,力求扩大自己的影响力。雅典国力的增长、雅典帝国的形成是与波斯战争密切相关的。公元前5世纪90年代初,雅典海上实力在希腊世界里勉强算得上二流,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雅典一跃成为希腊第一海上强国。雅典人海军强大,财力雄厚,不断向外扩张,对于惯于老大自居的斯巴达人已经构成威胁。“希腊势力的增长,引起拉栖代梦人的恐惧,从而使战争不可避免。”三、当今世界局势与修昔底德陷阱无论是希波战争还是伯罗奔尼撒战争甚至在世界历史中绝大多数战争都可以找到修昔底德陷阱的影子,因此修昔底德陷阱甚至被称为是国际关系的铁律。而这一规律无疑是对当今以和平为主题的的国际关系的讹诈,这种观点认为,当今的和平只是暂时性的,随着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定还会爆发像一战、二战那样的世界范围的战争。而古代世界历史的悲剧是否会在当代重演,还需要仔细发掘。首先当今世界的主题已经变为“和平与发展”,而当今世界整体局势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和平与动荡、缓和与紧张并存。当今世界动荡与冲突的根源已从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转变为宗教、文化、恐怖极端主义和霸权主义,但是和平仍是当代世界的总体背景,世界各国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时期。其次,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强,世界各国关系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一次小的冲突或动荡,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对全世界各国的经济政策带来程度不一的影响。当今世界各国的对抗方式也从古代那种非理性的暴力冲突变为经济、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修昔底德陷阱只适用于那种非理性的只以暴力冲突当作解决各国关系的途径的古代社会,在当今世界关系中并不适用。最后,历史的教训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启示,经过一战、二战之后,全人类已经认识到战争这种极端的行为会给全世界的物质和文化方面带来巨大的破坏,即便现在,中东地区的动荡、极端恐怖组织给人们带来的伤痛也是历历在目,因此,人们都痛恨战争渴求和平。四、中美关系与修昔底德陷阱有西方学者用修昔底德陷阱来预测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他们认为中国的崛起会挑战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和布局,美国恐惧中国的崛起会挑战美国在亚太地区甚至全世界的领导地位,因此,中美两国之间必然会爆发战争。美国重返亚太,表面上说其目标在于维护亚洲的秩序与和平,是要“威慑”中国,而不是“围堵”中国,显而易见,美国已经对中国的崛起感到恐惧不安,实际上美国己经陷入了“修昔底德陷阱”所描述的“双方(指雅典和斯巴达)都竭尽全力来备战。同时希腊世界中其余的国,不是参加了这一边,就是参加了那一边;即使那些目前还没有参战的国家,也正在准备参战”。中国如若给予相同的态度,中美势必会爆发冲突甚至战争。中国必须避免自己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之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维护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之间的信任,做一个有责任的大国。认清美国重返亚太带来的不良后果,并用和平的手段解决争端,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并积极与美国寻求共同利益,降低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和对中国崛起的恐惧,共同谋取世界和平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897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