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珍的梵蒂冈,浩瀚的文化瑰宝

世界上,应该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国家,领土面积仅有0.44平方公里,人口不足,却拥有世界上最恢弘的大教堂和汇集欧洲大师级艺术作品的博物馆。作为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梵蒂冈不足半平方公里的土地,却承载着数亿天主教徒的精神寄托!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建筑上的每一片瓦、教堂里每一个雕塑、博物馆中每一件作品,都足够让人震撼,这里就是宗教的圣堂,艺术的圣殿。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城西北边一条街道的弧形的门廊,就是梵蒂冈与罗马的分界线。跨进国门,就踏进了圣彼得广场。米开朗基罗的壮丽圆顶居高临下,台伯河的风穿过根廊柱,柱头上的圣徒们衣袂飘飘。拱形圆顶宏伟超群地显现在空中,灰蓝色的天逐渐变成与拱顶相似的天蓝色。明亮的阳光洒在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和正门上,俊朗的轮廓在夏季的蜜色阳光中闪着光,象征着基督永生的喷泉一如既往地喷涌着,石头本无知,却被贝尔尼尼塑造成了有觉,哗哗的流水仿佛基督永远不灭的灵性。方尖碑尖尖地忧伤地指着天空,成为圣彼得殉教的见证。圣彼得大教堂因其巍峨壮丽的风格和内部陈列了大量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珍品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宏大、高遥的殿堂,仿佛深海一般,以其壮阔的空间和慑人气势,吞噬了一切细微的声音。即便在之前已经看过无数关于大教堂的介绍和照片,但真的亲身站到它跟前时,还是会被震撼到失语,我想这应该是面对一个奇迹时本能的反应。圣彼得大教堂整栋建筑呈现出一个十字架的结构,其豪华和壮美真的让人瞠目结舌。由上到下,无处不用精美的大理石贴面,高大的石柱和墙壁、拱形的殿顶、廊柱和穹顶上,栩栩如生的塑像、精美细致的浮雕,各式充满宗教寓意的雕刻、图画错落有致密布其上。教堂内的大穹顶,是米开朗基德的作品,细部装饰将16个条幅样图画由顶部伸展下来,每幅图画表现一名神灵,形象多变,却有一种恬静而奢靡的感觉。四周天窗的采光将装饰照亮,从下向上仰视,似乎激发你心中的敬畏与神圣。虽然艺术作品的优劣不过是见仁见智,没有统一的恒定标准,但依旧感谢好事者总结出的“教堂三宝”,否则在这浩瀚如大海的艺术殿堂里,像我这样只会看热闹的外行人一定会无所适从,独留入宝山空手而归的遗憾。在教堂进门右侧的第一个小堂陈列着教堂的镇山之宝--米开朗基罗25岁创作的《圣殇像》。死去的基督像熟睡一样躺在圣母的膝上,怀抱着死去的孩子,圣母的面容在淡淡的忧伤中恍惚出神。圣母的慈爱悲悯在大师的刀下是一种优美的悲哀,因为与死亡有关,这优美让人无法长久地凝视。在殿堂的中央,贝尔尼尼最伟大的杰作“青铜华盖”被置于米开朗基罗最伟大的杰作--宏伟的穹顶之下,从头顶上高高悬空的华彩穹顶射进来的光束,打在青铜华盖之上,散射着一种似乎天界的神圣光芒,犹如两个巨人的能量场交相辉映。绕过“青铜华盖”,在大教堂的尽头是贝尔尼尼于年设计雕制的圣彼得宝座,宝座上方光芒四射的荣耀龛及象牙饰物的木椅,椅背上有两个小天使,手持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三重冠穿过大厅,登上距地面70余米高的屋顶大平台,雄伟的大穹顶就耸立在平台之后。从平台向四周眺望,看到了整个梵蒂冈国及罗马城的部分城区,因为圣彼得大教堂有着罗马制高点的尊严,站在这儿,不禁有了君临天下的豪情壮志。从圣彼得广场沿着彼得墙往北走就是梵蒂冈博物馆,六公里长的展区是欧洲宫廷式建筑,以回廊的形式连成一体,九曲十八弯,像迷宫。博物馆原是教皇宫的一部分,藏有从远古到文艺复兴时期十万余件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珍品,价值连城无法估计。据说,在每件展品前逗留四秒钟,您得用十年时间才能看完一遍。出自米开朗基罗的世界名作穹顶画《创世纪》、巨幅壁画《最后的审判》和拉斐尔的《圣礼之辩》和《雅典学院》均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峰巅之作。作为一个对欧洲艺术文化历史并不精通的我来说,这里的一切只能形容为:“MyGod!”回到广场中央,看着来自世界各地熙熙攘攘的人群,我想大多数人应该是和我一样看不懂梵蒂冈的建筑艺术,对欧洲的历史、政治制度也是懵懵懂懂,但从每个人惊诧的眼神和小心翼翼的举止中都读出震撼与敬畏!或许是信仰赋予了艺术家们不敢亵渎的创作精神,孕育出了让全人类共鸣的作品;或许是场内信徒虔诚的心,产生磁场过滤了我等游客的浮躁;又或许是当书中如雷贯耳的艺术家们活灵活现地站在面前时被弄得手足无措。在梵蒂冈,最频繁的动作,就是---仰望。在满殿堂的圣人面前,世人的高傲不免渺小,我只能将头高高抬起,不停地仰望。仰望高耸的方尖碑,仰望柱廊上的圣徒像,仰望庄严的教堂穹顶,仰望教堂内精致的浮雕、壁画......一抬再抬,15度、30度、45度、60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939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