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成东京奥运田径压轴大戏,仰望基普乔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最专业 http://pf.39.net/bdfyy/bdflx/
        

马拉松这个东京奥运会田径项目的压轴大戏,中国运动员有望上演神奇吗?

随着2天3个竞走小项的结束,北海道札幌在7日迎来东京奥运会马拉松比赛。在奥运会上,马拉松比赛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一方面,马拉松从年开始就是正式比赛项目,历史悠久。另一方面,男子马拉松一般放在奥运会最后一天,在闭幕式上给前3名颁奖。

本届东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将有男女各3名选手参加,满额参赛。这一方面是过去几年我国大众层面马拉松运动的良好氛围所致,另一方面也是竞技层面科学训练的结果。目前中国体育代表团在田径项目上已经获得2枚金牌,而压轴的马拉松项目,能够国人带来些许激动和惊喜吗?

不在东京在札幌,但天气依旧高温高湿

东京奥运会只有田径的竞走、马拉松以及足球(部分)等少数项目放在东京以外举行。考虑到东京夏天的高温,竞走、马拉松这样长距离大强度运动项目放在北海道的札幌。

不过从过去两天的竞走比赛看,札幌最近也碰到高温高湿的挑战。因此,今天上午的女子马拉松比赛就改为上午6点开始(北京时间5点)。

东京奥运会基本是空场举行。只有公路自行车、东京之外的2个县的足球比赛有观众。在札幌举行的竞走和马拉松共5个小项,因为在街道和公园举行,因此也有现场观众观看比赛。

从公布的马拉松路线看,这次马拉松路线其实是绕3个圈。选手一开始朝南跑,然后回到起点,差不多有22公里。然后朝北跑2圈,每圈差不多10公里,再回到起点。这3圈环形跑道整体弯道不算太多,赛道整体比较平坦,没有给选手增加额外难度。不过天气不是很给力,札幌前几天下午的气温在32-33度,湿度68%。根据预报,马拉松比赛的两天,最低气温在21度,因此女子马拉松从早上6点开始比赛。选手在防疫之外,还需要做好喝水、补给和降温工作。

夏季奥运会基本上在夏天举行,天气比较热,而马拉松比赛的适宜温度是5-15度。因此奥运会马拉松成绩并不优异。里约奥运会马拉松名男选手只有名选手完成了比赛。目前男子马拉松奥运纪录是年北京奥运会的2:06:32,由肯尼亚选手万吉鲁创造;但世界纪录是2:01:39,差了将近5分钟。这也好理解,奥运会四年才一次,而全球每年的马拉松比赛成千上万,但天气以及重名次、轻成绩也是因素。

中国马拉松有希望,但需要正视差距

东京奥运会马拉松项目中国代表团队满额6人参赛,加上男女各1名替补,有8人在马拉松报名名单中。

受疫情影响,马拉松选手今年参赛次数减少。不过总体来说,选手备战比较系统。例如去年在日本名古屋和上海两次跑进2小时27分以内的成绩,是-连续3年上马国内选手冠军。今年李芷萱主要在云南高原训练。今年6月,她参加了在浙江上虞举行的全国田径冠军赛暨奥运会选拔赛米比赛。

据教练李国强介绍,这次参赛是东京马拉松赛前提高质量、上强度的训练课。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李国强教练这样说:“6月上虞的比赛结束后,我们和中国田径队大部队去了浙江嘉兴,然后到昆明进一步增加跑量、增加专项素质的训练,进入专项强化训练。”受疫情影响,李国强教练不去东京现场。他7月27日到北京,31日送走李芷萱,回云南带领部分队员准备今年全运会的比赛。

参加比赛的中国选手,在札幌不仅要面临天气的挑战,还面临众多高手的挑战。

东京奥运会田径项目的报名标准有了较大提高。年里约奥运会马拉松参赛标准是男子2:19:00,女子2:45:00;东京奥运会则提高到男子2:11:30,女子2:29:30。

目前女子有97名选手(含替补)有资格出战马拉松比赛,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95人达到2:29:30的报名标准,最好成绩在2小时20分内的有9人,还包括年创造2:14:04的女子马拉松世界纪录的科斯盖。李芷萱的2:26:15排在第30名。要突破我国选手在奥运会上的马拉松最好名次,也就是周春秀的北京奥运会铜牌,难度比较大。

图说:当年希腊雅典奥运会比赛现场。

男子选手有人,同样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还有1名难民运动员。领军人物是世界纪录保持者基普乔格。选手中个人最佳成绩在2小时5分内的选手共10人,他们是冠军的有力争夺者。包括中国在内,日本、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选手满额参赛。日本派出的是大迫杰、服部勇马、中村匠吾,他们的最好成绩都在前31名。

在年柏林马拉松跑出个人最佳、国内第二好成绩(2:08:28)的董国建排在47位。他有参加全运会、世锦赛、奥运会的经历,如果突破我国男选手奥运会最好名次,邓海洋在北京奥运会的第25名,就算是一个胜利。从成绩上看,董国建保持着我国男选手在奥运会上的最好成绩,即里约奥运会的2:15:32。

图说:年,女子马拉松才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马拉松比赛讲究的是“硬实力”。我国的女选手排名在30名及以后;男选手董国建、彭建华、杨绍辉在47名及以后。但马拉松更讲究“拼搏精神”。至少,选手们可以把突破我国参加奥运会的名次和成绩作为“小目标”。理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作者简介:

陈国强,男,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新闻传播学博士。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公共健康学院访问学者(-)

    

栏目主编:陈华

    

本文作者:陈国强

    

文字编辑:陈华

    

题图来源:新华社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320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