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韩国平昌冬奥会终于结束了。
在本次冬奥会中,中国运动员仅拿到1块金牌,奖牌总数只有9,别说进前十,都差点排到倒数前十了(榜单共30名)。。。
然而相信绝大多数观众都是不服气的,因为这届冬奥会「黑哨」太厉害了。
比如在一场短道速滑女子米接力决赛中,韩国队在交接的时候出现失误,没有顺利完成交接,甚至还摔倒影响了加拿大队。
最后冲刺阶段,由于加拿大队被韩国队撞了一下,不得不向前滑行,挡在了中国队前面,使得我们队员无法进行冲刺。
按理说,韩国队接二连三影响对手发挥,本应该受到处罚,然而裁判最后却给出「中国队犯规」的消息,而韩国队那边,已经在庆祝「来之不易」的冠军了。
不愧是黑哨之都。
国际对这届冬奥会的评价怎么样?加拿大运动员上颁奖台前的一个动作,足以说明有多「黑」:
还好,最后武大靖霸气夺金,让中国队避免「零冠」的尴尬。
但说实话,中国队被黑哨这样搞,多少让人难以接受,不过,在冬奥会的闭幕式上,作为年北京冬奥会的邀请函——《北京八分钟》,却惊艳了全世界。
《北京八分钟》是张艺谋导演指导的文艺表演,众所周知,张艺谋擅长以「人海战术」来表现宏大的艺术场面,比如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整场有近名演职员参与。
然而这次的《北京八分钟》,张艺谋却大量精简人员,甚至连红灯笼、琵琶等这些有着中国几千年历史的传统物件铺陈都没有。
这么做纯粹为了突出主题:新时代中国。所谓新时代,就是高科技的实力。
短短八分钟里,到底藏着多少高科技?
「减重」世界最大熊猫木偶
《北京八分钟》贯穿始终的两只「滑冰」的熊猫木偶特别引人注目,2.35米的熊猫木偶仅重20斤,为了将重量降到这个水准,制作团队在原有的工艺基础上不断改良和创新。
选材上,经过尝试人造纸藤、天然白藤、竹篾条、铝合金丝、碳纤维条、PVC仿真藤条等多种材料,反复对比,进行了上百次测试,才最终确定了用铝合金管材和碳纤维条相结合,配合LED灯的制作工艺。
24块近乎透明的「冰屏」
为了向全世界讲述中国的故事,张艺谋选择用24块近乎透明的「冰屏」来展示。
按照导演团队的要求,单屏幕尺寸要达到1.5米的跨度,两块屏长3米,如果中间没有支柱,很难稳定。另外,由于LED屏越长,颜色的一致性越不好,但开发团队就是硬生生突破技术难关,做出了这24块三米长且中间没有横梁的LED屏。
为了应对韩国寒冷的天气,所有屏幕都经过了风洞和冷库测试,卡槽与屏幕之间的距离甚至是用微米来计算的。
世界机器人成为主角
载着「冰屏」跳出华丽舞步的,是24个动作灵活的移动机器人,它们不仅完成了自己动作编排,还能与现场演员、地面投影进行了联动表演。
这24个机器人,实现了两点技术突破:精准导航和算法优化。
「演员和机器人之间有频繁的穿梭互动,演出场地内的灯光干扰多,这就要求机器人要看得远、看得清」。为了完成突破,开发团队在设计程序时不断地改进算法,从确定参演到开始排练,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
石墨烯发热服抗寒
为了应对寒冷的天气,同时满足演员服装轻薄,能让他们灵活地做动作的要求,研发团队采用了石墨烯来制作演出服。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具有超高强度、超高导热系数,被业界誉为「新材料之王」。利用石墨烯的特性,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了超薄透明的石墨烯电热薄膜技术,用于智能装备制造,并在国外申请了专利保护。
来自深圳的开发团队正是利用这一专利,做出了这种零下20度持续发热4小时的自发热演出服。
两套视觉仿真系统
在整个表演背后,还有两套视觉仿真系统协助张艺谋完成排练,分别是北京理工大学与北京电影学院组建的虚拟视觉团队设计的「OpenGL表演辅助训练系统」以及「北京8分钟文艺表演预演系统」。
两套系统可以根据导演的方案将表演过程全部仿真,以可视化的界面和图纸、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演员的运动轨迹、位置信息、队形变化、运动速度等,帮助张艺谋把控、决策及完善表演方案。
具体到演出人员,系统还可以为每个人生成自己的动作轨迹和节奏,在不用考虑旁边人的时候,也可以知道自己什么时间该做什么动作,大大提高排练效率。
年的雅典奥运会,张艺谋在奥林匹克的发源地以京剧、红灯笼、茉莉花等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那短促的八分钟里,完成自己在奥运会上的第一次亮相。
然而14年过去,张艺谋再次以八分钟展示中国,抛开传统元素,以科技亮相世界,也传递出中国这些年来,在技术上的发展与进步。
国产手机崛起;大疆领先无人机市场;人工智能的大力发展等等。中国在科技方面的发展与进步,全世界都看在眼里。
当然,中国科技在某些方面还是处于追赶状态,比如还不能做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内存技术还被国外几个企业垄断等等。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更要突破自己和超越他人,偶尔秀秀「肌肉」,未尝不是一种激励自己的办法。
最后,年见,韩国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