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在西方人眼里,他是一位谜一样的

北京荨麻疹权威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08/9159711.html

苏格拉底是西方人尊敬和崇拜的一位文化圣人。

苏格拉底出身寒微,他的父亲是一位雕刻师,母亲是助产士。苏格拉底年轻时曾做过雕刻,后来投身于哲学。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性情温和,富有智慧,他的妻子性格暴躁,常对苏格拉底发脾气。夫妇二人共生养三个孩子。苏格拉底在法庭辩护时,长子刚刚成年,其他两子尚处幼年。

苏格拉底终身贫苦,在接受雅典法院判审判时,他只能付得起一米纳赎金。苏格拉底申诉说,如果自己被判无罪,他向国家只提出唯一要求,即获得一份公餐。可见苏格拉底一生贫困至此。

如考虑到苏格拉底的生活状况,人们就能理解他的妻子为何爱发脾气了;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我一生奔波劳碌,没有时间像一般人那样关心自己的事情,什么发财致富,安家立业,军旅生涯,议会发言,当官从政,城邦内斗。

苏格拉底没有留下自己的文字著作,他的思想是通过古希腊另一位大思想家,苏格拉底得意弟子柏拉图阐发的。

柏拉图的大量对话体著作如《理想国》《法律篇》,其对话主人公即为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思想传承关系,类似于中国孔子和其弟子所著的《论语》,如果没有《论语》,孔子本人的思想恐怕很难原原本本呈现在世人面前。

苏格拉底的伟大,首先在于他的哲学直接影响了弟子柏拉图,师徒二人的哲学成就一并构成了西方哲学史上第一座高峰。

从此以后,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思维方式,影响西方文化哲学长达两千多年。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信奉的的灵魂不死论、感性和理性的区别、灵魂和肉体的对立等观念,一直左右和支配着西方人的传统思想。

苏格拉底不仅拥有深刻的哲学思想,更具备非凡的人格魅力。西方学者认为,苏格拉底的人格力量始终影响和激励着西方思想界,使得他们不断质疑权威,探寻真理,甚至为了捍卫真理,不惜牺牲个人生命。

难怪有中世纪神学家,把苏格拉底称为西方古典文化时代的耶稣,这种说法,颇有启发意义。

大致来看,苏格拉底的人格魅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苏格拉底的人生价值观和雅典城邦、雅典人民的荣誉、利益密切相连,毫无利己之心。

苏格拉底在那篇著名的法庭辩护词中,全面阐述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苏格拉底说,他是听从雅典神的召唤,充当雅典人的牛虻,用来激励雅典人的智慧和美德。

苏格拉底在法庭上说:我是一只牛虻,是扑在雅典这匹马身上的牛虻,是神赐予雅典人的礼物。雅典这匹骏马,身材高大强壮,却昏昏欲睡,需要时时刺激一下。

苏格拉底不断告诫雅典民众:你们不应当只关心身体和财富,要更关心人的品德和智慧,因为财富不会产生品德,而品德却能给一个人和国家带来财富和许多好的东西。

苏格拉底终生贫苦,把所有的爱心、责任、热情和忠诚都献给了雅典城邦和雅典人民。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我每天谈论道德修养,谈种种问题,检讨自己,调查别人,都是为了你们好,是为我的、你们的城邦的荣誉着想;再说,无所追求的生活算不得生活。

二,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求知精神。

苏格拉底和西方后起思想家,如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等,存在一个重大区别,即苏格拉底不是一个学院派理论家或哲学家,他的哲学智慧,主要源于他本人的生活经验和人际交流。

如苏格拉底提出的许多经典命题,像认识你自己,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世上万物都有理念等,全部来自于苏格拉底与周围人的话题辩论和生活言谈,没有纯粹抽象的学院派问题。

例如那篇探讨天理、神道的对话录,即缘于苏格拉底偶然遇到的一个事件。苏格拉底参加法庭辩论,偶然遇到欧提夫洛,欧提夫洛控告他父亲犯有谋杀罪。苏格拉底借此机缘,和他深入讨论了关于天理的问题。

这种源于生活实践的哲学智慧,是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最大特色和优点。可以说,苏格拉底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雅典城邦的利益和雅典人的生活,如正义、勇敢、诚实、美德、善、美等。

如此看来,苏格拉底的哲学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上,应是最接地气、最具生活气息、最具指导意义的哲学形态之一了。

苏格拉底在与周围人聊天中,发现一个很有讽刺意味的现象:很多雅典人自认为自己很聪明,其实源于不知道自己的无知,或者说不承认自己无知;而且越是那些有名望的所谓聪明人,越是不知道自己无知;他们甚至认为,自己在某一方面很聪明,在其他方面同样很聪明。用中国人的说法,这叫做不懂装懂,自欺欺人。

关于人的知和未知的道德判断,中国古代思想同样有之。孔子在《论语》中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知不知,尚;不知知,病也。

苏格拉底热衷于和别人聊天,喜欢调查研究别人,源于一则阿波罗神启。阿波罗神庙的女祭司说,苏格拉底是雅典最聪明的人,其他雅典人再没有比苏格拉底更聪明了。

苏格拉底说一直想弄清楚这一神启背后的隐秘意义:为什么他比其他雅典人更聪明呢?经过不断调查研究,苏格拉底终于发现其中秘密:其他聪明的雅典人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所以不是真正聪明;而自己是知道自己不知道,所以是真正的聪明。

所以苏格拉底在法庭辩护中替自己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喜欢和我一起消磨时间呢?理由就是,他们喜欢听我调查那些自以为聪明而并不聪明人士的谈话,觉得很有趣。

苏格拉底的哲学智慧源于生活,归于生活;我们把他的哲学称为生活哲学,应该是名副其实。从此意义上说,苏格拉底的哲学和孔子的道德哲学,性质比较接近。两者都属于生活实践伦理,不是学院派理论。

三,苏格拉底具有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的道德人格。

苏格拉底认为,一个雅典的自由民,应当把国家荣誉、岗位职责、道德人格,看得比生命更珍贵,更重要。为此,苏格拉底一点不惧怕别人的控告,不害怕死亡的威胁。

在苏格拉底看来,一旦自己申诉失败,法院最后判决他有罪,他将坦然面对,甘愿领受审判,而不是像那些贪生怕死之人,哭哭啼啼地恳求别人的同情;他更不会亵渎法律的权威,利用其他手段如支付赎金,换取人身自由。

在那篇著名的法庭辩护词中,苏格拉底言辞恳切、义正词严地阐明了自己的立场:

第一,死亡不是一种灾难。

苏格拉底说,在他申诉自己的意见过程中,神始终没有反对,说明自己的审判赴死之路,不是一种灾难,很可能是一种幸福的选择。

苏格拉底相信灵魂不死,在他看来,死亡就像一场没有梦的睡眠,是一种生活的快适,是长时间的一夜,没啥可怕的。而且,灵魂到另一个世界,可以遇到很多英雄人物,像荷马、阿喀琉斯、米诺斯等等。

第二,他不怨恨那些控告他的人和宣判他死刑的人。

苏格拉底认为,死亡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最起码,死亡的结果是一个不可知的问题,所以不应该像那些贪生怕死的人一样,患得患失。在苏格拉底眼中,真正聪明的人不会贪生怕死,只有那些不知道自己无知的人才会贪生怕死。

第三,苏格拉底阐述了自己做人的道德原则。

苏格拉底说,你们判我无罪也好,判我有罪也好,反正哪怕要我死回,我也绝不改变我的做法。我决心冒生命危险,站在法律和正义一边,而不为了害怕坐牢和处死站在不正义的一边。我没有受过任何的报酬,我说的是真话,我是有证人的,这个证人就是我的贫苦的生活。

他还说,我这一生,无论在公事上,还是私事上,从来不和人同流合污,不管他是我的学生还是其他什么人。对于法律的判决,我的态度是,不能循私情,而要是非分明,因为审判员不能感情用事,应该依法办事。总之我们大家都不用做违背天理的事,不能做不光明正大、不合天理的事。

第四,苏格拉底坚守岗位道德,不辱没自己的人格。

苏格拉底认为,他总算一个有点社会名气的人,像他这样的人,如果为了个人赦免而恳求法庭的宽宥,既有损城邦荣誉、法律权威,也辱没一个自由民的人格。他深以为耻,不屑为之。

更加重要的是,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应当忠于自己的岗位职责,做一个勇敢、诚信之人。他说,他曾三次参加伯罗奔尼撒战争,每一次踏上战场,都忠于自己的职责,不怕牺牲。

苏格拉底对自己新岗位的理解是:要做一个哲学家,去认识自己,认识一切人;如果考虑自己的生死或患得患失,而放弃这岗位,那就太不对了。一个人无论处于什么岗位,不管他认为这个岗位好,还是因为指挥官指派他的岗位,他都必须坚守岗位,甘冒生命危险。用中国儒家思想的话说,这叫舍身取义,杀身成仁。

综上所述,苏格拉底拥有非凡的道德境界和人格魅力,归结起来就是,苏格拉底为了雅典城邦和雅典人民的利益与荣誉,为了公民的人格尊严和法律权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作为一位圣人的苏格拉底,被西方人崇拜的根源所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161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