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法国画家雅克·大卫创作了一幅名为《苏格拉底之死》的油画,为的是鼓舞革命者为信仰和真理而献身的精神。苏格拉底之死激起了人们对雅典民主制度的思考,苏格拉底因腐蚀青年,信仰异神的罪名而走向死亡,表明雅典民主制度已经遭到破坏,容不下自由思想,因为苏格拉底并非信仰异神,而是不再信仰奥林匹斯众神,他也不是在腐蚀青年,而是在传播自己得自先贤的哲学思想,所以他的死展现了哲学与政治、宗教与政治的冲突。
在经历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以后,雅典城邦陷入了城邦危机,即邦际战争频繁、公民兵逐渐被雇佣兵取代,雅典民主制度也出现了危机,城邦危机下频繁的战争使雅典人对暴力和民主有了新的认识,暴力成分日益在民众心中占据主流,民主遭到轻蔑,民主制度也遭到破坏,伯利克里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苏格拉底经历过黄金时代,也见证了黄金时代过后的灰暗,于是愤而批评,最终招致审判。
一、黄金时代之后的雅典民主制度
1.雅典民主制度
雅典民主制度经过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最终在伯利克里时代达到了民主政治的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在雅典民主制度中,除了重要官员以外,官员选拔的标准越来越放松,财产多寡越来越受到重视,公民有资格竞选很多官职,因此,对于整个雅典来说,雅典民主政治在黄金时代体现了自由与民主的和谐。不仅政治生活丰富,社会娱乐生活也很丰富,政府还发放观剧津贴,为每个公职人员发放补贴。
伯利克里时代过后,雅典的民主政治走上了下坡路,原来被黄金时代所掩盖的各项弊端和矛盾都显现了出来。例如,雅典民主制度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过以独裁为特征的“僭主政治”,这一政治形态不仅在雅典存在,在希腊的其他城邦也出现过,所以在雅典留下了专制独裁的色彩,为民主制度笼罩上了一层阴影。在民主制度遭到破坏之际,雅典政治模式空有民主外衣,而无民主实质,公民大会这种直接政治的代表亦能成为专制者的工具。
2.苏格拉底之死
苏格拉底一生都在思考,与人谈话,启发人的智慧,常常会将人问得哑口无言,正如苏格拉底自己所说:“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苏格拉底在中年时就以他的助产术闻名雅典,被认为是“雅典最有智慧的人”,他甚至也自认为自己是神对雅典的恩赐,以批评雅典的方式促进雅典民主再次走向繁荣。
然而,七十岁的苏格拉底却因为腐蚀青年和信奉异神而遭到审判,在雅典人眼中,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变成了腐蚀性质的恶性思想,反思人而不再信奉雅典众神也被指责。在审判中,苏格拉底不畏惧判决结果,反而在申辩中继续传播哲学思想和批评雅典,最终遭到法庭的抛弃。法庭给出三个选项:坐牢、流放和罚款,这三个选项都是惩罚性质的,都强调苏格拉底有罪,但苏格拉底坚持自己无罪,不服判决结果。
苏格拉底的学生们使尽浑身解数,终于为苏格拉底谋得一个逃离监狱的机会,但苏格拉底并没有动心,坚持自己无罪,拒不离开,最后饮下毒酒。苏格拉底从法庭上的申辩,到狱中饮下毒酒都在强调自己无罪,自己的哲学思想无罪,自己向青年传播思想也无罪,法庭的三项判决选项都比身死监狱要轻得多,但苏格拉底选择了最重的选项,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哲学的尊严和自由思想与民主的和谐。
苏格拉底为自己的死给出了三个理由,一是因为自己的死是雅典法庭程序正义和审判的结果,作为雅典人必须坚持法律的尊严;二是因为自己无罪,所以不能接受这三项选择,但又不能逃避审判,因此选择饮酒自杀来证明自己;三是因为自己逃离雅典是对其他人的不公平,因为其他公民都遵循了法庭作出的判决,而自己因为不同意法庭判决结果就不遵守判决,这就是对其他遵纪守法者的不公。
二、苏格拉底之死的启示
1.“多数人的暴政”的结果
苏格拉底之死是雅典法庭判决的结果,法庭采用多数人制度,即多数人支持苏格拉底有罪,那么苏格拉底就会有罪,从表面上来看,这一制度既能体现出直接民主中的民意,又能发挥出雅典公民的作用,但是这种审判方式同样容易被有心人利用,所起到的破坏作用可能不亚于精英政治的负面影响。苏格拉底之死将雅典直接民主政治的弊端暴露无遗,在这里,民主失去了它应有的尊严,法律也丧失了公正,沦为民主的奴仆。
在直接民主中,民众投票决定了法律走向,这就容易造成我们所说的“多数人的暴政”。直接民主最初的设想是,所有参与民主的公民都是理性行为体,能够自我思考,客观冷静,不会为有权力者所左右,由此所做出的判断虽然不是最有利于自己的,但也绝对是最公正的结果。然而,雅典的直接民主恰恰与此相反,在雅典法庭的第一次审判中,以票对票判决苏格拉底有罪,在第二次判决中,带着愤怒情绪的法庭以票对票判其死刑。
亨利·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中指出:“秩序永远需要克制、力量和合法性三者之间的微妙平衡。”在这场审判中,苏格拉底在法庭申辩中没有克制,继续宣传自己的思想,破坏了雅典民主制度中的秩序,即有罪轻判;雅典法庭以合理的公民投票判处苏格拉底死刑,这表明苏格拉底的个人力量无法与雅典民主力量相抗衡,要么接受判决结果,要么抛弃雅典民主制度,而苏格拉底都不愿意选择,只能饮下毒酒。
多数人的暴政带来的结果往往是出乎意料的,首先,多数人中的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选择不会对判决起太大作用;其次,既然是多数人的判决,所以自己也不需要为结果负责;最后,多数人的优势是人数,并不能代表每个人的意愿。多数人服从少数人的审判方式也会引起种种思考:多数人何以能代替少数人?少数人如何不能代替多数人?多数人选择的结果带着必然正确性吗?
2.民主制度与言论自由的不兼容
苏格拉底之死还体现出雅典民主制度与言论自由的不兼容特性,再一次向世人证明了民主不等于自由,自由亦不等于民主,民主和自由都是有限度的,无限制的民主和自由的尽头就是为所欲为的暴君。雅典民主制度是对雅典公民的民主,给予公民参政的民主机会,但不意味着公民可以自由批评雅典和不信奉雅典神灵,所以说雅典民主制度主要集中于政治层面,由政治民主带动其他方面的民主。
对于当时的雅典城来说,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太过超前,远远超出了雅典政体的接受范围。当时的雅典走向衰落,政治腐败和战争失败激起了众多思想家的批评,苏格拉底只是其中之一。为了遏制思想家们的批评,苏格拉底被审判或许是雅典贵族再三思量的结果,对他的审判起到威吓其他思想家的作用,虽然雅典实行民主制度,但本质上仍然是奴隶主贵族的民主政治,民主政治的出现只是因为奴隶主贵族向公民放松了部分权力。
我们从苏格拉底之死中既能看到苏格拉底惋惜民主与自由的背离,也能看到他维护雅典司法程序正义的努力,更能看到他对雅典的热爱,他不容许任何人亵渎雅典体制,也包括自己。苏格拉底虽然已经身死狱中,但他的思想却由门徒们传之后世,继续活跃于历朝历代的学者们的著作中。
三、总结
苏格拉底用死亡捍卫雅典的言论自由和自己无罪,他的死一直充满争议,有人认为苏格拉底本不用死,他可以选择接受雅典法庭的审判而付点赎金,也可以依从门徒们的逃跑计划,此后苏格拉底可以继续在雅典之外传道授业解惑;也有人认为苏格拉底需要用自己的死亡向雅典人敲响警钟,正视雅典民主制度的现状,不能沉溺在雅典昔日的辉煌中;还有人认为苏格拉底的死没有对雅典人起到警醒作用,这违背了自己的初衷,反而对后世影响深远。
各家说法都有合理性,苏格拉底之生可以继续宣传思想,苏格拉底之死可以证明自己无罪,让雅典人正视民主现实,这便是伟大人物的作用,无论生死,他都能对社会历史起到作用,以致于我们今天仍然在探讨他的思想,既慨叹他从容赴死的勇气,也赞美他热爱雅典的赤诚之心。
四、参考文献
1.亨利·基辛格:《世界秩序》
2.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3.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4.希罗多德:《历史》
5.柏拉图:《申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