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海蛎子味儿

文/田樱(辽宁)

记忆留香。每每忆起儿时,赶海打海蛎子往事,便立体般呈现眼前,好似在喝鲜亮的海蛎子汤,满口生津。

家住南山大石佛旁的金锁,与我家一道之隔,儿时我们是要好的小伙伴,槐花飘香,我们一起爬上大槐树撸槐花,瑞午节时,我们一起登山拔艾蒿,最让我们开心的是去大海边赶海,尤其是上海边打海蛎子。

金锁就是我们邻里的小伙伴,被大伙称为“满身海蛎子味”的小伙伴。打海蛎子,他会找会打,找海蛎子他有诀窍,是我们几个小伙伴中打海蛎子收获最多的,他母亲做的海蛎子汤最鲜亮,所以我们几个小伙伴都戏说他,说话海蛎子味,满身海蛎子味儿。

金锁是打海蛎子能手,名不虚传。记得,那年我们去赶海时,他事先告诉小伙伴们准备好打海蛎子的工具,有厚胶皮手套、锤头,还有铁铲等。金锁手拿的一个自制“海蛎钩”,是他父亲用一根硬钢条和铁丝,用锤头砸平,再绑在一根硬木头上,为他特制的打海蛎子的工具。另外,他告诉大伙要准备一付厚手套,海蛎子外壳锋利容易划伤手,戴上厚手套会起到保护作用。

那日赶上大潮,金锁说,今天赶上大潮是打海蛎子的好时机。我们穿着雨靴,拎着水桶或网兜,带着钩子、铲子、斧子、网兜、夹子、水桶等工具,到礁石上去寻觅海蛎子,那时的感觉仿佛在滩涂中在海水里寻觅着海味儿。

金锁说打海蛎子,要了解海蛎子的生活习性,他说远离岸边的滩涂时常被水覆盖,淤泥很深,这里的海蛎子夹杂在泥水和黑色礁石中,找起来要有办法。金锁好似个赶海老把式,有时他用水靴一踩,就会凭脚下的感觉,找到海蛎子的聚集地。打海蛎子实际上是撬,他拿着斧头,找到个头较大的海蛎子时,用铲子插进海蛎子与石头间的缝隙,再轻轻一撬,一个完整的海蛎子就从石头上脱落了。有时他看到如果海蛎子跟石头贴得紧的,便用斧头轻敲一下。刚出水的海蛎子,还要用斧头敲掉外面多余的壳和石头块。这便是将斧头锋利的一端对准海蛎子壳与杂质的缝隙,手腕一抖,杂质就剥落了。由此,我们也学着金锁的办法,去找去打。就这样,金锁带着我们到海边礁石上寻找,寻到便用钩子或刀子直接将海蛎子的壳扒开,再从壳里把肉直接抠出来装进小水桶里。然后,我们又分散到海滩露出海水的礁石上寻觅大的海蛎子。过了不大会儿,我们便收获了好多大海蛎子。

好事多磨。过了一会儿,金锁看到小伙伴们都有了收获,便把大伙招呼到一起,兴高彩烈地去分享海获的滋味。金锁收获的最多,个头也最大。他敲开一个大个海蛎子,将新鲜的海蛎子肉用鼻子闻着,大声喊着:“好鲜亮!新打的海蛎子在海上品味,才能真正品味到纯正的海蛎子味!”然后又将他收获的大海蛎子肉,分给大伙品尝,我们满口生津,乐而忘返。

舌尖上的海蛎子鲜美。金锁不仅能收获海蛎子,而且金锁的母亲,是早年从山东老家闯关东来东北的,会做各色各样山东风味的海蛎子饭菜。记得那次我们赶海回来,他把我领到他家,去品尝她母亲做的海蛎子饭菜。他如数家珍式,有滋有味地对我说,他母亲会做各色海蛎子饭菜,诸如海蛎子酸菜活锅,丝瓜海蛎子烧豆腐、海蛎子汤面、海蛎子萝卜丝包子、海蛎子炖豆腐、蒜烤海蛎子等。他说他最喜欢吃他母亲做的海蛎子萝卜丝馅的包子,鲜亮可口。他边说边给我拿来了她母亲刚蒸好的海蛎子萝卜馅包子。我高兴地品尝了起来,顿觉鲜亮清香。

往事留香,那鲜亮的海蛎子味,那童年友情的醇厚,一直深留心田,至今回味起那鲜亮的海蛎子味,还是满口生津,鲜亮爽快。

作者简介:本名:田俊明,笔名:田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理事。曾任大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大连市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现为大连作家协会顾问、辽宁省作家协会理事、大连市散文学会会长。著有:《榴槤情》《樱花情》《草屋情》《峇厘情》《吴哥情》《基纬情》《雅典情》《海天片羽》《樱》等。

投稿邮箱:haijiao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317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