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能看懂的艺术笔记把西方名画中的

“看画看什么呀?无非是以前人的生活经验。”

北京大学西方艺术史硕士、图像史研究员——吕宸这次用近乎朴实平凡的语言重新解析了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也展现了他作为资深人文科普达人对艺术史的独特视角。

即使吕宸的艺术思想洞若观火,但有意思的是,他自己却多次“嘲讽”自己并不会画画,也许这正是他作为一位拥有多万粉丝的抖音艺术科普类主播特有的幽默感,也是大家喜欢吕宸风格的一个重要原因。

自年至今的三年以来,吕宸已发布了多条艺术科普短视频,并且收获了近0万个赞。可能很多人都会想,为何西方艺术这一类相对“冷门”的内容会有如此高的迎合度?

当你看过吕宸的一些经典解说后自然会有答案:图像转化为文字的生动表现,搭配轻松解说的幽默,一时间你会感觉自己像是在听一段艺术史相声,另外还会有类似情景喜剧的对白、电影桥段等……网友也戏称他为“艺术史表演艺术家”、“腰老师”。因此即便是年代久远的文艺复兴时期,只要吕宸那一声经典的“吆——”一出现,便瞬间拉近了你和艺术之间的距离。

吕宸认为“我们能用高清图像研究作品,是这个时代送给艺术史的礼物”。《停下别动,放大看》是他悉心整理的一本别具一格的看画惊喜“笔记”,从绘画到雕塑,从艺术到历史,他带着读者快速入门西方艺术史,挖掘隐藏在伟大艺术品细节中的彩蛋。

一件艺术品里到底会藏有多少谜题?

《雅典学院》里的人能和古希腊时期的真实人物一一对应上吗?

画画和写小说有相似之处,作家把身边人写进故事里,让自己喜欢的人圆满,让不喜欢的人在文字中历经坎坷。画家以身边人为模特,一幅画里更是藏着画家的迷之心思。拉斐尔·桑西《雅典学院》

我们对《雅典学院》中这些哲人的名字如数家珍: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拉斐尔创作这幅画的初衷也是想表达哲学,然而当时距离古希腊黄金时代已有两千多年,他不能凭空瞎画啊,这该怎么办呢?于是他将柏拉图的脸用了自己最大的人生偶像达芬奇?亚里士多德的脸用的是米开朗琪罗?又为什么还要暗戳戳地在画中给自己占据一个小角落?

丢勒每幅画的签名必整活?

很多欧洲绘画大师的背后都隐藏着关于自己的故事,但这些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会被人们忘记,甚至是无人知晓,但成就不输凡高的丢勒却做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他总是将自己的个性签名作为一个特殊的符号有意无意的隐藏在绘画成品中。

这些处在边边角角的文字虽然看上去无关紧要,但实际上,丢勒对其煞费苦心,甚至能够“妙笔生花”。那么丢勒的签名到底都有哪些讲究呢?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亚当和夏娃》

丢勒1年自画像

王室婚礼大场面宁愿用两年等一幅画作也不愿用现场照片?

在不计其数的关乎婚礼的绘画中,王室婚礼的作品显得极为特殊。普通人的婚礼其实更容易成为艺术家们发挥的阵地,这样他们能把自己的想法在婚礼这样的场景中表达出来,但是王室婚礼截然不同,面对王室的需求,画家们只能跟随雇用者的要求将场景一一表现。令人无法的是,在明明已经发明了摄影的时期,为什么婚礼的场景最终还是坚持以油画的形式呈现呢?

威廉·鲍威尔·弗里斯《威尔士亲王的婚礼》

爱德华王子和亚历山德拉公主的结婚照

或许对于那些艺术史上伟大的画家来说,一幅画已不再只局限于平面和色彩的表达,那些隐藏在画布后面的、刻意设计不被轻易发现的细节,也许才是我们窥探艺术家真正内心的切入点。吕宸正在用自己的慧眼去带我们找出这些“彩蛋”,读到这里的你们,会不会对这一次跨越时空的艺术连接,产生一点好奇和兴趣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932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