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法]皮埃尔·勒马尔奇一切开始于我参加完在亚洲举办的一次世界神经学大会返回巴黎的途中,当时飞机正以千米的时速飞行在万米高空。飞机上可以通过个人娱乐屏观看斯坦利·库布里克导演的影片《:太空漫游》。在影片中,我们借助那块曾在人类起源时向我们的祖先传授过知识的著名的黑色方碑,出发去征服各个星球:被吸入无限时空后,我们穿越了密布着星云和星系的万花筒般的宇宙,结尾时,我们独自待在一个奢华、对称的房间里,与一套路易十五时期的家具、大理石地面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做伴。我们老了,行动不便,吸入流质食物时打破了一个水晶玻璃杯,在这最后一刻,那块方碑再次来探望我们。我们向它伸出胳膊,就像西斯廷礼拜堂天花板上米开朗琪罗创作的壁画中亚当面对他的创造者那样。于是我们以胚胎的形式重生了,再次被推进太空,在理查德·施特劳斯受到尼采及其永恒轮回说的启发而创作的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铜管乐序曲声中回归了地球。电影《:太空漫游》剧照。人们预言学习音乐的孩子在考试中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你知不知道尼采自认为是赫拉克利特转世?”坐在我右边的同事兼好友伯诺瓦·卡尔曼问我。他的白胡子和日渐稀疏的头发使他看上去像列奥纳多·达·芬奇或一位希腊哲学家(但戴着他那顶黑色大帽子时除外,那时他更像一位犹太教士)。在梵蒂冈宫殿内拉斐尔的壁画《雅典学院》中,柏拉图气宇轩昂地立于中央,食指指向苍穹。《美学的共鸣》,[法]皮埃尔·勒马尔奇著,祝华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年11月版。(本文出自该书的序言部分《在艺术中获得新生:从“太空漫游”到“米开朗琪罗密码”》)他的相貌与列奥纳多·达·芬奇有几分相似(由此可以推知,与卡尔曼也有几分相似),他的脚下,坐着以米开朗琪罗为原型创作的悲伤而忧郁的赫拉克利特,对于这位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家,我们所了解的只有他的只言片语,这部影片的结尾就引用了其中的一句——“整圆的起点和终点重合”,尽管他最著名的格言是“一切都在流动”和“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他还说过“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而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火是一切事物的起源,正如它之于涅槃的凤凰。我和伯诺瓦一起回顾了我们出席的这次以社会脑为主题的研讨会,来自意大利帕尔马的贾科莫·里佐拉蒂(G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