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治: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1.夏商周时期“天下共主”的确立
(1)王位世袭制:我国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夏朝。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2)分封制:①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②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帝王的后代。③内容:主要分封土地和人口。④作用:周王室和诸侯国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边远地区得到开发,疆域扩大。
(3)宗法制①特点:嫡长子继承,以血缘为纽带,等级森严。②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③内容:按血缘亲疏,确立起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及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继承制度。④作用:强化了王权,保障了贵族特权;强调血缘关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
(5)世官制:实行世卿世禄制,选官范围限定为贵族,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2.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1)王权体制面临的挑战:争霸与兼并战争;诸侯变法运动;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2)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从世卿制到任官制;官僚政治雏形出现;郡县制出现。
3.(选修1)商鞅变法
(1)背景①经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②政治:新兴地主阶级要求进行社会变革,建立地主阶级政权。各国进行变法。③军事:兼并战争十分频繁。④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出现,形成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
(2)内容①前期:开始于公元前年。政治: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经济: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军事: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②后期:开始于公元前年。经济:废井田,开阡陌,统一度量衡。政治:推广县制,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习俗:“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3)特点①以法家思想为理论基础,以法律推动和巩固改革。②以富国强兵为目的,措施全面,中心是“农战”和“法治”。③商鞅变法是一场新兴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
(4)作用①积极作用: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②局限性:严刑苛政,导致社会矛盾激化。重农抑商成为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阻力。
二、经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模式的形成
1.农业
(1)生产工具:春秋战国之前,石器和木器是我国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刀耕火种;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标志着我国进入“铁器时代”。
(2)经营方式:中国古代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发展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3)土地制度: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商周实行土地国有的井田制;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成为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
(4)租佃关系:战国时期产生。
2.手工业
(1)夏商周时期:我国的“青铜时代”,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业开始出现,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3.商业
(1)原始社会末期:以物易物的原始商业产生。
(2)商朝:产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3)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工商业被官府垄断。
(4)春秋战国时期: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4.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施重农抑商的政策。
三、思想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和科技文化的发展
1.西周时期:文化上“学在官府”,即官府垄断教育;实行礼乐制度,即周礼。商周时期,敬祖重德的文化为儒家学说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商代,汉字的完整体系形成,甲骨文是中国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
2.春秋战国时期
(1)思想:春秋时期,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无为而治”和朴素辩证法思想;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仁”“礼”的学说;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有儒、墨、道、法等学派,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
(2)科技:战国时期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战国时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3)文学艺术:春秋时期的《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战国时期的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点拨 诸子百家提出不同的治国主张,百家争鸣表面上体现在思想领域,而实质是对治国方略的争议。
命题语言
文化认同:是指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基本价值的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最深层的基础。西周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作出了贡献。
商周政治文明的传承
(1)早期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①从中国早期的“公共权力”到周朝的“天下共主”再到秦朝的“个人独裁专制”趋势。②从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到西周的“分封制”再到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③从商朝的“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到西周的“礼乐制度”再到秦朝“焚书坑儒”为代表的思想控制。
(2)西周出现敬天保民的民本观念。
周天子承受天命治理天下,当时出现了敬天保民的民本观念。例如:“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这是儒家民本思想的渊源。
点击下面标题,就可以复制打印笔记了。您也可以收藏以备将来需要。
高考历史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
高考历史改革开放前的中国
高考历史民国后期的中国
高考历史民国时期的中国
高考历史鸦片战争后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近代以来维护国家主权的民族战争
高考历史现代科技
高考历史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
高考历史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高考历史苏俄及苏联史
高考历史俄国改革和十月革命
高考历史马克思主义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高考历史二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高考历史-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高考历史近代科技之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应用
高考历史近代科技
高考历史工业革命
高考历史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高考历史启蒙运动
高考历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高考历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高考历史美国德国的政体
高考世界史英国君主立宪制
古代希腊——雅典民主政治
世界历史罗马法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