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东西,究古今
智者是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公元前5世纪前智者泛指聪明并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人,后来自然科学家、诗人、音乐家乃至政治家,也被称为智者。由于智者能言善辩及晚期智者的末流堕于诡辩,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把其看成是歪曲真理、玩弄似是而非的智慧的人。因而智者在历史上又成为诡辩论者的同义语。
1
柏拉图反对——并且按近代的观念来说多少是有点摆架子——智者们教书要收钱的办法。
柏拉图自己有着相当的私人财产,显然他不能体会那些没有他那种好运气的人们的需要。
奇怪的是近代的教授们,他们虽找不出拒绝薪给的理由,然而也一再地重复着柏拉图的这种挑剔。
柏拉图(Plato,Πλτeων)公元前年—公元前年
2
然而另外有一点是智者与当时大多数的哲学家们所不同的。
除了智者们之外,通常一位老师总是创建一座学校,学校多少具有一种兄弟会的性质,多少有着一定的共同生活,往往有些类似于一种僧院的规矩,并且常常有一种不公开宣布的秘密学说。
凡在哲学是起于奥尔弗斯主义的地方,这一切都是非常自然的。
但是在智者们中间,一点也没有这些东西。
他们所教的东西,在他们心目中是与宗教或德行不相干的。
他们教辩论术,以及有助于这种技术的其他一切知识。
大致说来,他们好像近代的律师一样,只准备教给人如何进行辩护或是反对一种意见,他们并不从事宣传他们自己的结论。
那些把哲学认为是与宗教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生活方式的人们,自然感到了震动;
在他们看来智者们是轻佻的、不道德的。
《雅典学院》拉斐尔意大利著名画家
《西方哲学史》上卷[英]罗素
“穷教书匠”看来不是东方讲,西方也一样。
不收费又想收费,收多了又不好。
精神的富足有时候需用苦日子来弥补的。
这实际也是公平的。
到了哲学、宗教的层面,贫困一点点显得更加伟大。
放弃一些思想,像一些智者钻研一些技术反而生活比较富裕。
在一些真正的哲学家看来是缺乏“真相”的,不道德的。
发现哲学和商业的关系有些奇怪,慢慢研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