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被雅典人民判处死刑,很多人认为他的死是雅典和全人类的一大损失。不过在审判之时,苏格拉底努力地进行自我拯救,他在法庭上为自己申辩的情形,都被他的学生柏拉图写在《苏格拉底的申辩》这本书中。
在雅典城里,人们对苏格拉底的不满由来已久。事情起源于很久以前,有人去雅典的德尔斐神庙求取神谕,解签的女巫说,苏格拉底是最智慧的人,没有人比他更有智慧了。苏格拉底不肯相信这个神谕,因为他觉得自己什么也不知道,又怎么会是最智慧的人呢?为了证明神谕弄错了,他跑去和许多有智慧名声的人交谈,想证明他们比自己更有智慧。可是苏格拉底发现,这些人只是自认为有智慧,实际上并非如此。苏格拉底向他们指出了这一点,却招来了对方和其他在场的人的怨恨。
苏格拉底尽管知道和明白这种敌意,但还是按照神的旨意去检验他认为智慧的每一个人。可到了最后,苏格拉底却不得不承认,神谕说的是对的,因为他比别人智慧的地方就是,他承认自己实际上一无所知。
当时有一批雅典的青年和苏格拉底非常友好,他们喜欢听苏格拉底怎样对别人进行审查,自己也学着苏格拉底的样子去审查别人。他们也发现了一大批自以为知道很多事情、实际上却一无所知的人。这些被揭露的人就怨恨起苏格拉底来,说他毒害了青年,他们中的代表就将苏格拉底告上了法庭。
面对毒害青年这个控告,苏格拉底申辩说,坏人总是使和他来往的人受害,好人则总是使人受益。苏格拉底如果教坏了青年,自己也会因为和坏青年来往而受害。但是,没有人宁愿受同伴的危害,而不想得到有益的东西。所以,苏格拉底要么没有毒害青年,要么毒害青年时是出于无心。无论如何,他都不该受到法律的惩罚。
但苏格拉底知道,毒害青年只是他们表面的理由,控告他的真正原因是由于人们对他这种审查的不满和怨恨。苏格拉底说,如果人们已不再钻研哲学为条件,把他放走,那他宁可接受死亡。因为神灵赋予他的职责就是用毕生的时光去研究哲学,考察自己也考察别人。他把雅典比作一匹骏马,而把自己比作牛虻。这匹马由于太大、太肥,年龄未老就行动迟缓,需要牛虻叮一叮才能焕发精神。这种叮咬是恼人的,可是必不可少。雅典可以处死叮咬它的人,安于现状,但这样只能走向衰亡。
苏格拉底所说的是真话,但并不是雅典的公民想要听到的话。在苏格拉底申辩后,雅典公民投票表决,以票对票判决他有罪。原告建议将苏格拉底处以死刑,法庭则允许苏格拉底选择刑罚。苏格拉底拒绝法庭的“好意”,说他一生从未害人,所以当然也不会去害自己,说自己应当吃苦。如果说惩罚指的是他所应得的那一份,那他就应该把这些当成最大的荣誉,因为他一生不图钱财、不做将帅、不求闻达,只是一心想说服雅典的公民关心自己的智慧和城邦。苏格拉底认为,这是一个人所能够做的最大的好事,因为不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苏格拉底的演讲激怒了雅典公民,多数票主张将他判处死刑,比定罪时还多了80票。苏格拉底清楚地知道,他之所以被定罪、判刑,是因为他不肯去乞求、哀告,说人们爱听的话。他宁肯说真话,哪怕因此而死,也不肯摇尾乞怜而苟延残喘地生。逃避死亡不难,逃避邪恶却难得多,因为逃避死亡只要不择手段就可以做到,逃避邪恶则要求人们行事正义,问心无愧。苏格拉底被法庭宣告有罪,判处死刑,控告他的人们如果从真理上来看,他们实际上是卑鄙、龌龊、颠倒黑白的。苏格拉底去面对他的死亡,控告者们却苟且地活着。这两者哪个更好,大概也只有神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