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鹏论读会饮篇探讨什么是爱二十五

北京治酒渣鼻好医院 http://m.39.net/pf/a_8733705.html

当你轻言舍得,放开时,其实内心中还是对获得执着满满,否则根本就不会去说这些,正所谓有这面,必有其对面,而人们往往是口不应心的,或者大声叫嚷的往往正是自己最欠缺的。

——坤鹏论

历史上,阿尔基比亚德也具有高超的演讲水平,被誉为著名演说家,从《读会饮篇探讨什么是爱(二十四)》中我们也能够确切地体会到他对苏格拉底的颂扬是多么精巧。

比如:如果上来就是好好好特别好,那就落了俗套,所以,阿尔基比亚德采取了先抑后扬,实贬明褒的方式,说苏格拉底简直是丑极了,但话里话外的真实意思却是:人家再丑也是神仙般的人物。

另外,柏拉图特意给阿尔基比亚德安排酒神的形象出场,而他所举的几位用来证明说苏格拉底很丑的神与酒神是亦师亦友亦伴侣的关系,这不仅暗喻了阿尔基比亚德与苏格拉底的关系,同时也彰显了当时的阿尔基比亚德是多么的春风得意,少年轻狂。

一、苏格拉底单凭语言就能让人神魂颠倒

接着,顺着山林之神玛息阿这条线索,阿尔基比亚德将话题自然引向了吹笛子。

首先,他表示,玛息阿吹笛子的功力极为高强,“那个仙子的嘴用乐器施展魔法,把人们吹得神魂颠倒”。

古希腊神话中那个著名乐师奥林普斯“所吹的调子没有一首不是玛息阿教给他的”,所以“谁演奏他的曲子,就能迷人……他的调子,不管吹奏者是高明笛师,还是蹩脚吹笛女,就能使人神往”,因为曲调是神圣的。

但是!

苏格拉底却比仙子玛息阿在“吹笛子”方面更高明。

而且,苏格拉底“不用乐器,单凭言语就能产生同样的效果,如果我们听到别的出色的演说家所讲的话,我们将不会对此心悦诚服。可是一个人如果听到了你本人的话,或者听到别人转述你的话,尽管转述的人口才不佳,听的人不管男女老少都会为之神往。”

我们曾在《美诺篇》中看到美诺也有过类似的叙述,当然美诺的说法比较负面,但是从效果的描述看,与此差不多。

比如:认为苏格拉底有魅力、有法术,有符咒,能使人完全困惑;将苏格拉底比作电鳗,外形和其他方面都像,“使每一个接近它、碰到它的人发呆”,“是灵魂和嘴巴都发了呆”;到了国外会被当成变妖术的抓起来……

阿尔基比亚德还现身说法:

“我一听到他的讲话就心跳不已,眼泪夺眶而出”,而且“我们也看到许多别的人也是这样”。

“我听过伯里克利和其他许多大演说家们的讲话,我承认他们非常雄辩,但他们对我从来没有产生过这样的影响”——“神魂颠倒,不能把握自己,有如处在奴隶状态之中”,深感自己的卑微。

听了苏格拉底的,“我觉得心情激动,认为现在这样活着还不如不活。”

因为,“他逼我承认自己还有许多缺点,由于关心雅典的事务,却放松了自己的修养”,“因此我强迫自己躲开他,就像掩耳不闻塞壬的歌声一样,以免一直在他身旁坐到老。”

塞壬是《奥德赛》中记载的海岛上的仙女,以歌声引诱过客登陆,把他们化为牲畜。

“我在别人面前从来没有感到自己有愧,羞愧是我身上找不到的,只有在这个人面前除外,因为我完全明白,当着他的面我不能违反他,必然照他教导的做,可是一离开他,听到人家花言巧语,我就打熬不住,被名缰利锁拖跑了。因此我躲开他跑得远远的,一见到他就想起自己的诺言,羞愧得无地自容,甚至常常希望他复存在于人间,可是如果他真的死了,肯定我会无比痛苦,所以我不知道应该拿这个人怎么办?”

坤鹏论不得不感叹,阿尔基比亚德的这段话道出了我们的心声,而苏格拉底就相当于是一直与我们如影随行、藏在我们心中的那个良知。

所以,我们谁不曾很多次想过要追求至善,追随心灵,过一种真正的、向上的、爱灵魂的生活,提高自己的修养,做众人皆醉我独醒、出淤泥而不染的人。

但是,绝大多数的我们也只是想想或浅尝辄止,因为我们无法逃脱众人的目光,无法克服潜伏在心里的惰性和欲望。

特别是看到别人的光鲜亮丽,我们的第一反应是羡慕,甚至是嫉妒恨,然后便是告诉自己,我也要做这样的人。

或者偶尔在某个疲惫、痛苦交织的夜晚,我们会反思,自己所追求的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得到的和失去的到底哪个更大?幸福到底是金钱的还是精神的?

可是,在白天带着生活再次来临并包围住我们时,我们又会重新给自己打上鸡血,义无反顾地去追求远方飘渺的财富和名誉。

所以,放弃比得到更难,大部分人都是在死的时候不得不撒手,准确说,是被迫放弃。

所以,当你轻言舍得,放开时,其实内心中还是对获得执着满满,否则根本就不会去说这些,正所谓有这面,必有其对面,而人们往往是口不应心的,或者大声叫嚷的往往正是自己最欠缺的。

另外,扪心自问,我们看到过很多大是大非,掌握了许多理论概念,对天下大小事投入不少关心和评判,我们更是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品德高尚,什么是对错优劣。

但是,如此明白的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成为最优秀的人呢?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和阿尔基比亚德所说的他自己很像,尤其是那句“对我最重要的事情无过于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修养,而能在这方面帮我一把的我认为只有你。”

他和我们一样,都很清楚地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所以他爱苏格拉底。

但是,他的爱其实是想用自己的美貌换取好运,在“得到苏格拉底欢心的时候就可以听到他所知道的一切”,变得更加智慧,从而获得更多、更高贵的荣耀,以及伴随而来的名利。

而且历史上这位文武双全的美男子确实极为聪明,不管到哪里即使是敌人那里都能获得荣耀,比如:

在雅典,他是雄辩家,万众瞩目,被雅典人视为军事天才,被家族认为是伯利克里的继承人;

叛变到斯巴达后,他服从而克制,比最克制的斯巴达人还斯巴达人,得以被重用;

后来到了波斯,懂得如何讨帝王欢心的他又成为东方宫廷的宠臣。

在我们鄙视阿尔基比亚德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如果自己和他调换位置,拥有同样的才能和机会,又会怎么样?

不客气地说,基本上我们会和他一样做,一样选择,因为每个人从本质上都是自私的,都更爱“自己的荣耀”。

所以,阿尔基比亚德爱苏格拉底最深刻、最真正的原因是,他认为苏格拉底是实现自己最高荣耀的最好助力。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随着经验的增加,总会变成一个具有能力的人。

但是,变成一个品德高尚好人的却永远是凤毛麟角的,因为这是无法靠简单的练习和重复就能达到的。

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制度、规则、法律的健全,能够真正考验人们,让人们拿出美德的机会很少。

我们大部分时候都是在说美德,而不是践行美德。

知易行难,这个世界永远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分辨与谈论美德与真正实践与投身美德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没有多少人能够越过,所以最厉害的人永远是那些说到做到,知行合一的人。

可能,如今,爱欲是极少能够让我们运用美德的机遇了。

二、苏格拉底轻视外在的美和财富

阿尔基比亚德说,你们都是苏格拉底的好朋友,但是你们谁也不了解苏格拉底。

你们应该都认为“苏格拉底是迷恋美少年的,总是围着他们转,向他们献殷勤,而且做出完全无知,没有心眼的样子”。

从这句话上看,苏格拉底在当时的风评应该有好色之徒这个评语,要不然阿尔基比亚德也不会在前面将其比作性好欢娱、沉于淫欲的萨堤罗斯了。

但是,“这只是做出来的外表,正如刻出来的西勒诺斯一样,把他掰开一看”,才能看到他内心里隐藏着那么多智慧,“看到这些,你们会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

其实,“他不在乎一个人是不是美,对这一点看得很轻,轻到人家无法相信,也不在乎一个人是不是有钱,是不是有世人所看重的那些长处”。

“他倒是把这些东西看得不值一文,我跟你们说,他把我们看得不值一文,做出愤世嫉俗的样子,一辈子都在讥嘲世人。可是当他认真地推心置腹的时候,谁都(可以)看见他肚子里的那些神像。这些神像我看到过一次,它们非常神圣地、金光闪闪地、无比美好地、奇妙地向我走来,使我感到必须五体投地地去遵照苏格拉底的愿望做。”

这可能就是智慧的力量,我们回看自己也就会发现,我们都会喜欢智慧的人,并且不自觉地向他靠拢,听取他的意见,甚至不去质疑地按他的所说去行事。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请您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275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