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战国时期,也就是公元前到公元前年之间,正处于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动荡时期的后半期。在这两百多年之中,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十分痛苦的生活,但是在精神上却得到了无与伦比的升华。“百家争鸣”、“诸子百家”、“稷下学宫”等存在,成为了人们释放、施展才华的最佳场所。但同一时期的遥远的地中海沿岸,有一个国家有着与我们十分相似的历史进程,但却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那就是雅典。雅典所主导的提洛同盟与斯巴达所主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两者将整个古希腊世界分为鲜明的两大阵营,且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被称之为“古代世界大战”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一.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走向衰亡的标志伯罗奔尼撒战争被分割为两次大战,两次战争中间有一段长达三十年的休战期。第一次伯罗奔尼撒战争从公元前年持续到公元前年,也就是共同御敌的希波战争刚刚结束后仅仅二十年,保卫希腊世界的两大领头者——希腊与斯巴达——立即转身内战,互相攻伐了起来。第一场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导火索是原属于伯罗奔尼撒同盟阵营的小国米加腊转而投向了提洛同盟,而这一举动,使得自希波战争后就一直因为希腊势力与实力的不断扩大而始终警惕、担忧的斯巴达直接采取了行动——与雅典开战。这场长达十四年的战争,更像是斯巴达与雅典之间彼此实力的互相试探。在有了一定了解后,双方之间也确实势均力敌,打成了平手,最终在公元前年签订了《三十年和约》(注:该名称取自刘易斯在第二版《剑桥古代史》中对雅典-斯巴达协议的称呼)。作为导火索的米加腊也重新回到了伯罗奔尼撒同盟中。《三十年和约》的签订使得雅典与斯巴达双方进入了一个短暂的和平期,双方趁这个机会各自发展自己的势力,并不断通过各种措施增强自己的实力。终于,公元前年,在和约签订的十一年后,雅典与斯巴达双方就科林斯与其殖民地克基拉之间的问题产生争执,并且在公元前年初底比斯与普拉提亚人的战争开始后彻底撕毁和约,自觉已经准备好的双方欣然面对第二次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到来。第二次伯罗奔尼撒战争分为三个阶段:十年战争、激烈试探与最终的西西里远征。十年战争(公元前年—公元前年)是一段相对僵持的时期,以伯利克里为领导的雅典国内正处于改革阶段,各方面情况相对来说并不非常稳定,且爆发了十分严重的瘟疫,使得这场战争无论是持续时间还是规模都远远超出了雅典人的预期;而以阿希达穆斯二世为领导的斯巴达正处于发展的时期,加之领导人阿希达穆斯二世并不希望看到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因此十年对峙相对来说比较温和。但自公元前年起,由于公元前年阿希达穆斯二世去世,普雷斯托安那克斯继任斯巴达国王的位置,对于战争的谋划与实力都已经达到预期的准备,雅典一方激进的主战派首领克里昂成功说服雅典人,双方爆发了十分激烈的斗争。但由于克里昂在安菲波利城失利后对于时势的错误判断,使得雅典军队在撤退过程中被抓住时机的斯巴达将军伯拉西达带领士兵一举击溃。在这场战争中,雅典的阵亡者大约六百人,斯巴达方仅阵亡7人。在此次战争过后,双方都不愿继续作战,最终签订了相互维持五十年和平的条约,也就是《尼西阿斯和约》。很可惜的是,虽然双方签订的时间是五十年,但《尼西阿斯和约》仅仅存在了七、八年左右的时间,便被雅典发动战争而撕毁。直到公元前年,也就是停战的七年后,雅典自觉已经恢复元气,且在亚西比德的挑拨下,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最终决定出征西西里岛,夺取财富。而西西里岛的富庶并不只有雅典垂涎,在叛逃的亚西比德的煽动下,公元前年,斯巴达人率大军扑向西西里岛,并试图一举瓦解提洛同盟。在西西里岛遭遇了顽强抵抗的雅典军损失惨重,斯巴达军的到来使得雅典更加的劣势,最终数万军队全军覆没。同时也是因为西西里远征的惨败,使得雅典在同斯巴达一方周旋了近十年后,最终不敌落败,斯巴达称霸了整个古希腊世界。就这场战争的结果来看,毫无疑问斯巴达是获胜的一方,甚至将整个雅典城摧毁、覆灭,最终仅仅保存下了雅典的文明。但实际上,这场战争对于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并没有胜利者。这场漫长的战争带来的结果是毁灭性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雅典从此由盛转衰,乃至一蹶不振。究其原因,笔者个人认为,这或许与雅典经营的社会结构有关系。二.雅典走向辉煌的根本——商业兴邦在讲述雅典由盛转衰的原因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雅典究竟曾有多么辉煌,才使得人们直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还为它的衰落捶胸顿足,孜孜不倦的研究这场“远古战争”。从初中开始,我们就十分清楚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各国的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治。而“小国寡民”不仅仅是雅典的政治制度,同时更是他们的生存之道。在古代中国,人们拥有大片的土地,有丰沛的水资源灌溉,人们只需要好好耕作就可以生活的比较幸福,无需额外发展其他模式。雅典则不一样,雅典多山,很少有成片的土地能够提供给公民耕种,小农经济发展十分缓慢且脆弱,经受不起任何一点战争的摧残。为了维持生计,在不断的摸索中,雅典人最终发展出了外出经商、商品交换的商业经济模式,辅以规模较小的农业经济。提到雅典的商业模式,就必须要提到其中的关键因素——外邦人。首先我们还是要说回雅典的地理位置。我们可以看到,雅典位于地中海沿岸,尽管土地条件并不优越,但却有着十分优越的航海条件,港口众多,且陆路也相较发达,加上历来悠久的文化等原因,吸引了诸多外邦人来到雅典。随着这些外邦人的到来,雅典的对外经济得以发展。在古典学界,雅典外邦人主要从事商业活动已经被学者们所认可,成为不争的事实。格劳茨根据一份统计有名外邦人的文件中所显示的,有个居住在城市附近或者比雷埃夫斯港,认为当时大量的外邦人居住在方便进行贸易的地方,基本上从事手工业或者商业。外邦人之所以主要从事商业贸易活动,是由于他们自身的属性和古典时代雅典城邦的特点所导致的(与奴隶相差无几的地位)。古典时代的外邦人不能像雅典公民一样行使政治权利,不能担任公职,无法占有土地。外邦人在没有土地收入的情况下,还要完成城邦规定的繁重赋税,他们要想在雅典生存下来,只能选择土地耕种之外的谋生方式。而雅典城邦的社会特征和现状则为外邦人从事商业活动提供了诸多便利。首先,雅典城邦的地理环境为商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雅典地处阿提卡半岛,岛内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可耕地少,粮食生产严重不足,这就需要大量进口。同时岛内盛产葡萄酒、橄榄油和优质陶器,可以向外地输出。雅典三面环海,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这也为粮食的输入和葡萄酒、橄榄油的输出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雅典既有商业贸易的需求,同时也有商业贸易的条件。其次,自公元前年雅典执政官梭伦进行改革后,城邦政治、农业生产构成雅典公民的主要活动。政治生活主要包括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公民大会每月召开四次,而陪审法庭除节日外,几乎每天都要召开。参加公民大会的大多是富农或者商人,他们居住在城内,将土地出租给一批无地或者少地的雅典人,收取地租,从而拥有相对闲暇的时间。农民则因为农事繁忙,很少能够参加陪审法庭,所以参加陪审法庭的多是些拥有空闲时间的老人。在伯里克利之后,公民还可以领取观剧津贴及享有一系列其它的政治权利。作为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土地在雅典拥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斯巴达曾考虑占领雅典城外土地,迫使雅典妥协。雅典公民也曾请求伯里克利带领军队,夺回斯巴达占有的土地。正是因为雅典对土地极为重视,所以禁止雅典公民以外的人拥有土地和房屋。梭伦改革以后更是以农业的收入作为获取公民权的重要衡量条件,这促使雅典公民更加重视农业生产,以保证获取更高的公民权力。除此以外,还有雅典本地人比起商业贸易更加热衷于政治与农业参与等原因,使得外邦人成为雅典商业的中坚力量,并且随着人数的大量增加,商业贸易成为雅典兴起的一个巨大原因。三.伯罗奔尼撒战争对雅典赖以生存的商业造成的巨大打击因为雅典以商业作为社会活动的根本,这使得作为战士的居民同时还有另一层身份:参与公民大会并作出决议的公民。对于这些人而言,战争如何进行、取得怎样的结果,这都是切乎他们个人利益的。尤其是经济利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参与战争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居住在雅典及其附近的工商业的居民。因此,战争的进行除了对于经济的不断消耗外,战争的失利才是对于商业的最大打击。可以注意到,在整场战争中,对于农民和农民的利益几乎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