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心时代群星闪耀,为何春秋战国多思想家,

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www.xxzywj.com/

引言:

东西方世界从混沌时代变理性时代,节点为何?

答案是,轴心时代,此说法源自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

在他的专著《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道,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特别是公元前年-年,是人类精神文明突飞猛进时代,各个主要文明都出现了引导文明发展的伟大精神导师!

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古印度有释迦牟尼。

中国有孔子、老子、庄子,墨子以及后数百年出现的诸子百家。

而犹太教的无数先知也出现在那个时代。

整个欧亚大陆,沿着北纬30°经纬线,思想的火光,如燎原之势,远隔千山万水,却此起彼伏交相呼应。

应证着人类精神文明的觉醒,也带来了今日世界的主流文明形态。

一:轴心时代,对人类文明的深远影响

一场奇迹般的轴心时代文化大爆发,带给了世界关于“终极关怀觉醒”的人性思考!

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式,用道德的目光思考社会与时代,进而同步产生了宗教。

佛教、道教、犹太教、儒家学说理论雏形,在那刻建立。

就连基督教,都是源自犹太教影响,世界主要宗教,除了晚熟的伊斯兰教几乎都出现了。

而一个有趣的现象,又让人在回看历史时,不得不反思,只有实现了轴心时代思想突破的文明,如东方中华,西方古希腊及延伸的罗马欧洲文明,中东犹太文明基督教文明,才存续至今,而没有实现突破的古巴比伦与埃及,虽曾经辉煌伟大,却难逃灭绝命运,至于古印度几经沉浮,可佛教的光辉依然普读大众。

一边化石,一边钻石,有的已成历史,有的永远流传。

二:谁引动了轴心时代的开启

为何会有轴心时代,为何会有人类思想的启蒙?

这是个问题,而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无非知识而已,知识是个好东西,他让人明道理,懂规律,透人性,进而引发思考。

可将时间拉回二千多年前,一个拥有知识的人,多么弥足珍贵,不在那个时代的人不会理解!

从世界范围而言,知识分子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其实是一个相对较晚出现的群体。

中原文明,最早被定义为知识分子的阶级就是士,而士最早出现与西周和春秋时代。

当时的士!

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之下庶民之上,属于贵族最底层,近乎于庶民!

宗法上:依附于卿大夫。

经济上:具有一定独立性,享有一定数目的“食田”,可以不劳而食。

教育上:必须接受礼、乐、射、御、书、数,等多种教育!

由此观之:他们是一群拥有一定政治地位和经济条件知识储备的人,也因此他们才有冲动和闲暇去思考!

于是,一场关于“认识你自己”的使命,在时代背景中被知识分子发现了!

同样,在世界的西方与其他地方出现的先知,贤者们,也和中国的士有着差不多的社会地位,佛教发明者释迦牟尼出生富裕的权贵阶级,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要么出身于希腊公民,要么是特权阶级,都是衣食无忧的主。

中国古话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温饱衣食都无忧的情况下,知识分子们开始了对于人性和宇宙以及治国之道的探索。

三:群星闪耀时,东西方不同的时代背景。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米兰昆德拉

当人类中的少部分精英,因为衣食无忧,开始了思考的时候,他们的思想就成了推动历史前进的脚步!

而推动历史的除了思想还有什么?

无非时代而已,时代的变化,让人拥有思考的空间和方向,特别在大变革大动乱时代,思考本身除了弥足珍贵外,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改变时代。

由此可进,任何人性的思考,其实都源自于对现实社会的不安和不满!

也因此,思想家们的智慧光芒,常常都有深厚的时代印记。

(1)东方的中华大地,思考者为何思考?不过与乱世中求治国方略而已!

东方思考者的时代背景起于春秋时代。

那时代简而言之就是:

“道德大废,上下失序”“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战国策书录》

此话何解,不过礼乐崩解,人心不古!

存在数千年的氏族国家,因周平王东迁,失去绝对权威,进而崩解,历史渐进与停滞的发展,被无情斩断,无数神圣的传统遭到空前挑战,所谓的天下共主成了吉祥物!

没有次序,进而引发的动乱和战争带来无数苦难,也使当时的人们,遭遇前所未有的恐惧和沮丧!

这样的时代,毫无光亮,谁也不知未来的路该如何走!

在至暗时刻,当有光!

于是在时代的呼唤中,理智之光出现于东方,“士”作为同样遭受苦难的平民代表,用他们的知识开始了传道之路!

我们熟悉和敬仰的先贤,老子和孔子,是最早出现,最早发声之人。

在哪个大部分人都是文盲的时代,他们用渊博的知识,审视这个乱世,用理想的目光去思考,用知识的角度去衡量,用谦卑的态度去救世!

使命感和充沛的知识,给了他们一种历史使命感,溃烂的世界,堕落的人性,如何去挽救?

于是他们分别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以求“经世致用”用思想改变时代,挽狂澜于既倒。

(2)西方世界,思考者们,为何而思考?不过因思想汇聚,求理智之光。

苏格拉底诞生的时代,正是希腊全盛期,对战波斯的大胜,让希腊威名传遍西方,也引得无数智者云集雅典,古典民主制时代的雅典,是一个相对宽松包容的国度!

智者云集的时代,雅典迎来了对于新知的讨论,对于自由的辩论,对于人性的探究。

而苏格拉底,就是在这样背景下成长的,他向智者普罗泰格拉和普罗第柯求教,讨论的问题,从不是如东方一样基于混乱动荡局面,如何求长治久安的治国思索,而是社会、哲学、科学与人性的问题!

这也引导了他的学生柏拉图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

西方三圣贤的理论几乎一脉相承,都是对于哲学社会以及科学人性的思考!

他们的思考,超脱时代,因此成了历史的另类,苏格拉底被判死刑喝毒酒自尽,柏拉图郁郁不得志,亚里士多德则不明不白死去。

三人两个死于非命,一个不得志,但圣贤虽死,对理性的追求,哲学的探究,科学的思索没死。

反而在文艺复兴后被传承,进而成了西方传统,成了西方启蒙思想的源点!

理智之光,从此照耀西方!

四:思考不同,引发的不同理论。

由前文所述,我们可知,西方三圣贤,从不是因为时局的动荡和战争而进行的思考,而是因为知识汇聚,引发思维共振,并再共振持续后,不断发展自己的思想,也因此,西方的智慧多了理性之光与思辨的存在。

那么东方的智慧到底是什么?

其实归根结底不过一句话,那就是救世,东方智慧集中在“救世精神”上!

老子云,“无为而无不为”,孔子云“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都是对治国理念的思考!

由此可进,东方知识分子,迈出思考的第一步,其实就放弃了“启蒙“甚至科学的道路,而走上了对于治国和救世的思考!

他们感叹“上智与下愚不移”,感叹“智者过之,愚者不及”,

所思所想都是经世救国,而不是普度众生,科普世间!

这是一条属于特定时代的中国路,在“内圣外王”情怀依托下,他们幻想用自己的主张,寻明君助力,进而改变国家!

在先贤心目中,他们是售卖者,用自己的知识,换取王权认同,以帝王之师身份,借明君之手,还天下太平!

这样的情怀基础上,无论孔孟甚至老庄,都因救世情怀,强调和统治者合作以推行自己主张,最后这条路在后世无数人发扬光大之下,成了常态,诸子百家也都是这条路的追随者!

中国无数思想家追寻的道路,那就是不游离于权威,而和权威契合,寻治国之道。

这就给中国知识分子带来一个弊端,少了对于人性和科学的思考,多了对于帝王术的思考,进而引发大一统思想!

五:名言上的历史,帝王术与大一统,和西方价值观生成源头。

(1)先说东方的情况。

大一统这个词,是中国历史上出现次数最多的词语,大一统王朝不计其数!

无数英雄枭雄也都以大一统为毕生的追求,仿佛没有大一统,就功不成名不就一样。

其实这也是有文化起点的,而起点也和诸子百家主张有关!

且听下面几句话。

孔子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而生三,三生万物”

这两句话可谓儒道两家对太一统思想的诠释。

孔子以解读《易经》为带入点,阐述了宇宙的真理汇聚与太极,无论两仪、四象、八卦,都归于太极,而太极只有一个!

老子以解读世间的真理,从一开始,变成二,最后又出现三,才有天下万物,一是天下万物的起点!

典型一元独断,进而引发两元对立,对抗总不是好的,只有一才是安宁的开始!

儒道两家虽然见解不同,但最后的思维模式却大体一致,都遵循一才是安宁的开始!

随后兴起的百家,都尊而行之,于是一元独断和两元对立,成了先秦时代的固定思维模式,也由此引申出了无数名言!

什么“大一统”,“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家无二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如此思想升华后的表现。

以思想指导行动,最后政治上,追求大一统,文化上追求独尊儒术。

一成了真理,而对立的二,甚至分离的三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没有了关于一二三思辨的思考,最后再集权需求下严控思想,知识分子只能依附皇权。

由此可进,思想被禁锢,独立性缺失,最后由根源看,其实也是自己主张的结果。

(2)在说西方的情况。

苏格拉底说:未经思索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柏拉图说:一切背离了公正的知识都应叫做狡诈,而不应称为智慧。亚里士多德说:事业是理念和实践的生动统一。

古希腊先哲的三句名言,揭示了西方知识分子贯穿如一的价值观。

苏格拉底强调独立思考,柏拉图在强调知识该如何使用,智慧的定义要和公正联系在一起,服务于强权的知识只是狡诈,而亚里士多德则用科学的态度诠释了实践的真谛。

思考的独立,知识的定义,科学的真谛,这三重递进的态度,在文艺复兴后,传遍欧洲时,欧洲的启蒙和觉醒,变的势不可挡!

即便在罗马帝国时期,和黑暗中世纪时期,这火焰也从未真正熄灭。

由此可进!

东方智者谈论更多的是道法术,所谓术势结合,道法自然,追求的是什么?

不过是长治久安的治国之道而已。

西方智者谈论跟多的是思意行,所谓实践和思想结合,追求的是什么?

不过是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进而引发的科学精神。

追求不同,体现在政治关系上也不同。

六:知识分子与统治阶级的关系,独立游离或依附!

(1)东方知识分子关系渐变。

当东方更多将思考,引申为治国之道时,不可避免就要和君王扯上关系,因为所有的治国之道都需要去实践!

作为思考者的知识分子,无权无势,如何实践自己的主张?

于是中国知识分子,在一开始态度虽不同,但都殊途同归,选择与君王结合!

在春秋时代,中国知识分子们尚可独立!

狂妄的喊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样代表独立人格的话语!理智的喊出“朝闻道,夕死可也””这样代表独立思索的话语!

但是,这也仅限春秋时代而已。

那个时代虽也有鸡鸣狗盗之徒、摇唇鼓舌之士、可是他们依然有着属于知识分子的傲骨,而少有深入骨髓的奴性!

经历后续数千年历史实践,中国知识分子逃不脱权利轮回!

这又和时代更迭有关,从春秋进入战国,是中国历史又一变动时代,七雄争霸,为大一统目标大打出手!

智谋之士,还能有挑挑拣拣的权利,不是君择臣,臣亦可择君。

有的选的时候,士子依然可以游离与权威之下,又不是你一家需要人才,国家多了去了,你对我不好我就去别家呗!

吴起历仕三国,商鞅跳槽,都属于哪个特定时代。

可中国历史,有个弊端,那就是从多国纷争,到最后归于一统,而且不断重复!

而这一切又和士子阶级的政治主张和需求有关!

确实如此,每个治国之道最终目的不就是为了国家大一统,最后国泰民安吗!

但是国泰民安之后,知识分子也发现了一个对自己不好的事情,原本吃百家饭的他们,最后只有一家饭可吃!

当只有一家饭可吃的时候,你是吃还是不吃?

不吃就没得吃!

这偶尔的一失足,因为自己主张的后遗症,让中国士子阶级,从此失去了独立自主性,进而成了皇权的附庸。

春秋时代的知识分子是独立的,他们并没有预见这可悲的下场。

战国时代的知识分子是游离的,他们专注于自己主张的实践,从未想过这后果。

而这后果,则让后续的无数士子们,从独立和游离与权威之外的人,变成了皇权的附庸。

正所谓:无心插柳,有心成事,最后结局早注定。

(2)西方知识分子关系渐变,独立思考从不止歇。

而反观西方知识分子,他们却没有集权时代的困扰!

这又和东西方的不同政体有关,东方政体,从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就成了一!

这个一就是大一统的中原政权,在大一统的境地下,全国只有一个声音,一个权威,一个政体,这就让知识分子的选择只有唯一的一个,那就是皇权。

没有选择的知识分子如何待价而沽?

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你不来请便,想当官的挤破头。

而西方则不同,从希腊城邦,到后世的罗马帝国。

虽然也被称呼为帝国,可是却一直是封建分邦制度的延续,这延续的历史惯性,从罗马共和国时代到罗马帝国时代,进而影响到了近代,最后的分封制国家,神圣罗马的继承人奥匈帝国都是这制度的代表,也因此,欧洲从未有过大一统思想的出现。

基于分邦建国的政治影响,和中国等同大小的欧洲,今日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中国只有一个!

在邦国林立的时代,掌握知识的人,在民族国家概念崛起前,依然有选择权,当选择的权利在手的时候,他们就有独立的权利。

有了独立权利,选择权利,对权威他们可以处于游离甚至独立状态,泰然处之!

而西方的统治阶级,除了教皇政教合一的黑暗中世纪时代禁锢人的思想!

在其他时代,都在鼓励人才的培养和科学的进步。

即便处于黑暗中世纪,也因为希腊三圣贤的启蒙理智精神,而悍不畏死的探索!

哥白尼和布鲁若不就是他们的代表吗?

正所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综述:很久之前,都想写一篇关于东西方思想渐变的文章,可是一直不敢动笔,踌躇不前的原因,不过学识有限!

最后这成品,其实也不算满意,限于篇幅只能粗矿的理理脉络。

东西方的文化延伸和由此引发的时代精神,其实在今日看来也许有差异,可是在历史的沉浮中来看,并没有好坏之分,因为思想的进步和火光的绽放,很多时候,除了时代伟人的作用,更多的是历史的惯性,以及环境和经济因素引发的。

就如东西方为何一个四分五裂一个大一统,如果仅用文化去解读,也是偏颇的。

地理环境看:东方易于统一,中华文明核心区没有地理阻隔,而西方限于地理因素,山脉河流的分野,统一本身就很难。

经济环境看:东方以内向型经济为主导,农业为本,农耕条件比西方优越不少,对于贸易的驱动力不足,进而不能形成商人阶级,而西方则不同,农业产出不足造成必须以贸易补充资源,再加上地中海沿岸的优越条件,进而形成了商人阶级。

而商人阶级的利益诉求和成长又是东西方一个大一统,一个四分五裂的经济基础,没有商人阶级的中国,根植于农业的中国,当然没有科技发展的动力。

追求生产力的提升,和廉价劳动力是商人阶级最关心的事情,也因此,西方在度过黑暗后形成了扩张形文明,而东方,在占据亚洲最好的地域之后,止步于东亚,也是可以想见的。

今时今日世界商业经济的格局虽然不同,但是西方的做派不还是一样如此吗?

中国知识分子的地位渐变,其实也和经济因素影响有关,给你饭,你听话还是不听话?这就是答案!

很多时候,当思考历史时,如不从大格局,从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地理去看历史,就不会理解为何历史有其必然性。

中国的大一统精神和各家学说,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促成了中国政治的早熟,进而让中国引领了时代千年之久,这思想当时并不落后,只是后续没有跟上而已。

今日当中西方精神交汇结合后,后续之世界谁主沉浮,就看谁更开发和包容吧!

属于先秦春秋战国的黄金时代,已离我们远去,下一个黄金时代,当在历史中找寻办法,在未来找寻道路。

妄自菲薄和妄自尊大,其实都不可取。

参考书目:

《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老子》

《论语》

《希腊史》

《礼记》

《庄子》

《战国策》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537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