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从被人质疑的导演到国师,他凭什么会

在绚丽的焰火中,北京冬残奥会圆满地落下了帷幕。

巨大的留声机,留下了最美的回忆!身为举世无双的“双奥”总导演,张艺谋再次给全世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年,他担任北京奥运会的总导演,那场开幕式,曾惊艳了全世界;

年,他又是北京冬奥会的总导演,这场开幕式,再次让世人震惊。

已经年逾古稀的他,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超过5个小时。

为了确保冬奥会开闭幕式万无一失,他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导致他几个月来,每天必须靠吃药才能说话。哪怕是连着好几天发高烧,工作量仍然丝毫不减。

美国演员巴里穆尔曾说:“只要一个人还有所追求,他就没有老,直到后悔取代了梦想,他才算老。”

对于张艺谋来说,他应该永远不会有后悔的那一天。因为,他的爱好就是拍电影,他把所有的热情,都投入了这个爱好。这个他将为之倾尽一生的事业。

01视导演艺术为生命

年,张艺谋出生于陕西西安。18岁那年,初中毕业的他,下乡插队干了3年。之后在咸阳棉纺八厂当了7年工人。

踏实肯干又别无选择的他,在这期间迷上了摄影,拍的照片还上了报纸。

年9月,终于恢复了高考。这一年,张艺谋已经28岁。一心想进北影学摄影的他,早过了招生年龄的25岁上限。

尽管他的专业课成绩非常高,但是他还是落榜了。

然而,张艺谋并没有就此放弃。他费尽周折,将自己以往优秀的摄影作品,送到了文化部部长黄镇的案头。

黄部长发现他确实是个人才,就特批破格录取了他。但是,校方开出了一个条件:先旁听两年,不合格就要走人。

张艺谋为了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上课从不迟到,认真记笔记,按时完成作业。

他的努力和刻苦,在班里无人能及,他成为了摄影系同学的楷模。最终,他还是以优异的成绩转为了正式生。

刚上大二的张艺谋,为了实现自己当导演的梦想,就找到导演系最出色的四个学霸。向这四个同学请教都看什么书。当时这四个人中就有陈凯歌。

四个同学分别给他开了书单。书单里不仅有导演专业书,还有文化、艺术、哲学类的书籍。张艺谋买不起这些书,只能去借,他苦读了两年,手抄了逾20万字的重要笔记。

由于没钱买设备,他就经常扛着一台铁铸“摄影机”。锻炼臂力的同时,还练习所有摄影中的推拉摇移技巧。

年7月,张艺谋毕业后,被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当摄影师。

此后,张艺谋凭借一部《黄土地》,分别在中国、法国和美国获得了三项最佳摄影奖。

有了扎实的摄影功底,他执导了人生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通过这部影片,他一举在国内外荣获了十多个大奖。

仅凭这部影片就拿奖拿到手软的张艺谋,被朋友们笑称为“得奖专业户”。

一发不可收拾的他,紧接着又拍了《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等十多部国际巨片。每一部都斩获了各项国内外的大奖。

然而,雅典奥运会的“北京8分钟”,却遭到了国人的吐槽,一度让他甚嚣尘上。

在竞选年奥运会总导演时,他遭到很多人的质疑,也引起了诸多评委的强烈反对。顶着压力,他拿出了自己的作品,结果一举夺魁。

年奥运会结束时,会旗传给了年的举办城市伦敦。即便当时的英国更为发达,他们却明确表态:年伦敦奥运会将会朴素得多。

年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张艺谋众望所归,再次担任总导演。这两届开幕式,都惊艳全球,也让全世界看到了大国风范。

为了这两届奥运会,张艺谋可谓殚精竭虑,他背后的付出常人难以想象。

《张艺谋的作业》一书里这样说:“张艺谋一天一顿饭,多的时候睡五个小时,少的时候睡三个小时。他排斥一切浪费时间的活动,以倒计时的心态活着。”

这是他的工作常态,这么多年来,他始终保持每年产出一部电影的频率。面对诸多非议时,他从不解释。包括他的“谋女郎”,他也告诫她们,要保持同样的态度。

正是靠着这种认真踏实、执着的作风,张艺谋击败了陈凯歌、李安等多名知名导演,一举奠定了他在人们心中的“国师”地位。

02选拔演员标准严苛

出身寒门的张艺谋,为了跳出去,牢牢抓住了每一丝机会,想尽一切办法学摄影和导演。一直以来,他对自己都是严格要求,就是靠着这股韧劲,他终于实现了导演梦。

几十年来,张艺谋捧红了很多电影女明星,有的甚至走向了国际影坛,这些女明星都被大众称呼为“谋女郎”。

其实,张艺谋选拔女星有自己的标准,整容脸是他坚决反对的。他始终认为模样是爹妈给的,而且整容会破坏脸上的肌肉,这样的脸很难接受大银幕的考验。

对于张艺谋来说,挑选“谋女郎”需要过三个大关:

第一关,要有眼缘,必须是一眼看中,身上有着不一样的气质。

年,张艺谋要拍摄处女作《红高粱》,九儿这个角色是重中之重。在全国挑选女主角时,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选。

莫言笔下的《红高粱》中,九儿是个“丰乳肥臀”的性感女性。当时,巩俐是中戏85级大二的学生,原本定的是她的同学史可,来演这个角色。

当时,张艺谋到学校后,很多人都说巩俐更合适演这个角色。

可不巧的是,巩俐外出试戏去了。张艺谋只看到了一张合影照,照片中人的脑袋跟绿豆一样大,也看不清个所以然。

再加上《红高粱》要开拍了,张艺谋和剧组的人打算要走。就在他们要走的前一天,巩俐回来了。

张艺谋第一眼见到巩俐时,就觉得她不错。他们聊了20多分钟后,摄影师顾长卫还给她拍摄了一个小短片。

结果,他们回宾馆看短片时,发现只有一个四五秒的镜头是清晰的。画面就停在这个位置,大家开始集体讨论。

其实,当时的巩俐偏瘦一些。跟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并不十分吻合。但是顾长卫说了句:有味道。

正因为巩俐独特的气质,她成为了《红高粱》的女主角,她的命运也从此被改写。

第二关,要有镜头缘,能够接受镜头的检验。

张艺谋在大学期间,就经常苦练人像的拍摄。他对一个人在镜头里呈现出来的感觉了然于胸,或许这就是他独具慧眼的原因。

而他选的演员要适合大荧幕,因为在大荧幕上,人脸会被放大几万倍,而“人工美人”的肌肉会被破坏,动态表情肯定会受到影响。

历任“谋女郎”中,像巩俐、章子怡、周冬雨都是大家公认的骨相美人,她们美得各有千秋。在镜头中不管是哪个角度,都看起来很舒服,这就是一种浑然天成的美。

第三关,演员自身的素质要强。

对导演来说,海选演员就是一部辛酸血泪史。当年《山楂树之恋》在海选时,张艺谋也是一把辛酸泪。

为了找到心怡的“静秋”,剧组不惜重金,将网撒向了全国各地,初步筛选出了好几千人。

当时,在南京的小冬雨也被叫去试镜。这一试不打紧,张艺谋从几千人中,一眼就发现了她,并当即拍板:就她了!

周冬雨也曾被质疑过,认为她演技一般。

然而,她在《七月与安生》里的出色表现,却让大家另眼相看。《少年的你》中,更是演技炸裂。张艺谋独到的眼光不得不令人佩服。

张艺谋认为电影演员就要有一张“电影脸”。必须经得起放大、推敲,必须耐拍、耐看。用放大微妙的细节,表现角色的万般思绪。

张艺谋之所以能成为国际大导演,除了眼光独到外,他追求极致的匠人精神是关键。

03对作品要求到极致

张艺谋说:好剧本是成功的一半。

年,张艺谋看到了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后来就把这部轰动全国的小说拍成了电影。

当年,张艺谋找到莫言时聊了很多。莫言见他如此敬业,还主动提出当该片的编剧。

第二年,《红高粱》要开拍。为了展现影片氛围,张艺谋揣着仅有的4万块钱,提前到莫言老家山东高密县。

他找到当地的农民,种了亩高粱。在他离开之前,又反复叮嘱道:一定要是那种长得很高,能摆动的老高粱,不要产量高又粗又矮的新品种。

结果,张艺谋重返拍摄地的时候,一下傻眼了。

眼前的高粱,不但又粗又短,而且杂乱无章,根本毫无美感可言。剧组人员认为,反正都是高粱,将就一下吧。

但是,张艺谋并不愿将就。他特意停下拍摄计划,拉来特批的5吨化肥。让大家重新去施肥,这才有了影片中绿油油的高粱地。

优秀的剧本,完美的背景,再加上追求极致的导演。也正因为他的坚持,才有了这部经典的《红高粱》。

《红高粱》上映后,不负众望,口碑票房双丰收,还斩获了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这是中国电影第一次荣获欧洲三大电影节的最高奖。

从那以后,莫言、苏童、刘恒等人的小说,都被张艺谋搬上了银幕。他们的身价也呈几何倍增。

若要问张艺谋的电影给人留下了什么印象,答案是两个字:色彩。

国学大师王国维的美学主张是: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这一主张,在张艺谋的作品中,得到了最佳诠释。

他的电影把色彩用到了极致。

《红高粱》中雄壮浑厚的红色;

《十面埋伏》中漫山翠竹的绿色;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灰、红、蓝三色构成的凝重冷漠的氛围;

《英雄》更是将色彩发挥得淋漓尽致,用红白蓝三色呈现三个故事,让人享受了一场视觉盛宴。

2年,筹备了近五年的《英雄》终于上映。

这部影片在拍摄期间,每天只拍几个镜头,经常一个镜头就要拍几十遍,甚至为了一个镜头跋山涉水。而且,如果张艺谋对拍完的镜头有了新的想法,就必须重拍。

其中有个镜头是一滴水溅在飞雪脸上,这个短短的镜头,需要水平如镜的湖面背景。可是天公不作美,微风持续不止,众人足足等了两个多小时,才等到风平浪静。

后来,飞雪和如月在一片黄树林中对打。需要树叶漫天飞舞的效果,当地规定不能摘树上的叶子,想让树叶飘起来,只能找地上的落叶。

为了拍出无瑕疵的美感,张艺谋斥巨资从老乡手中回收落叶。并将它们分成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等。

能在演员脸上翻飞的叶子是特级,能从上飘下偶然落入视线的叶子是一级,而在远处飞舞和铺在地上的叶子列为二级、三级。

可以说,他作品中的每个部分、每个瞬间,也都经得起暂停、放大和审视。所以,也才有了一部部享誉世界的大作。

张艺谋是我国第五代导演的佼佼者,他被誉为“国师”。身为“双奥”总导演的他,将被永远载入史册。

他的理想就是当导演,几十年如一日,他在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己。他的成功,来源于他对导演艺术的执着和热爱。

写在最后

4年,全国人民都骂他;

年,全国人民都捧他。

舞蹈家陈爱莲在她78岁时曾感叹道:“人不是由于时光流逝而衰老,往往是由于理想的毁灭变成老人。”

在世人眼里,张艺谋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但他自己并不这么认为,他愿意为了导演事业,付出毕生的精力。

致敬张艺谋导演!相信在未来,我们还能看到他更多精彩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436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