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的睿智,不仅在于他引发思考,而且

苏格拉底的睿智,不仅在于他引发思考,而且长久地影响着教育探索大家好,如何培养政治家,美德即知识,精神助产术,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构成了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主体。在雅典从强盛到衰落的转折时期,希腊社会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保持社会的稳定。苏格拉底认识到,政治的稳定首先涉及领导人的品质,由此进一步引发出政治家培养的问题。如果说前一个问题主要与政治学相关,那么,后一个问题则主要与教育相联系。苏格拉底关于如何培养政治家的论述,深刻揭示了教育与政治,亦即教育与城邦、教育与国家的关系,这不仅触及了当时希腊政治现实与教育实践的核心问题,而且对柏拉图等人的思想影响很大。柏拉图进一步发展了苏格拉底的思想,更为系统地论述了政治家培养的必要性。苏格拉底主持使政治知识化、专业化,而柏拉图则进一步主持应该由哲学家统治国家。政治家掌握了知识,是否就是有了统治的美德?针对这一问题,苏格拉底明确提出了美德即知识,强调智慧即美德,无知即罪恶。从这一观点出发,他进一步推论:因为美德即知识、智慧,而知识是可以通过传授、学习而获得的,因此,通过学习知识,就可获得美德。在这个意义上,美德是可教的,是后天获得的。在苏格拉底的时代,提出知德统一、德行可教的主张,是有很大意义的。因为希腊在长期的贵族统治下,形成了一种观念,认为贵族是“最好的人”,也就是最有道德的人。苏格拉底提出知德统一、美德可教,实际上否定了这种道德天赋的观念,否定了贵族阶级对道德的垄断,为民主政治的建立作了理论上的辩护。苏格拉底的知德统一论,是柏拉图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在柏拉图所设想的理想国家中,社会成员的等级与其说取决于他们的先天素质,不如说与他们所受的教育有关。由金子构成的人之所以应当成为国家的统治者,首先取决于他们受到了最完备的教育,掌握了一切高深的学问,具有最高的善。军人、劳动者的地位也同样是由他们的教育程度、他们的品质所决定的。这样,柏拉图不仅全面接受了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观点,而且把知识与道德的关系推进到了一个“一一对应”的极端,而德行的等级完全是由受教育程度决定的。从教育思想的发展来看,知德统一论同样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于强调知识与道德的内在联系,因而肯定了教学与道德教育之间的直接相关。同时,由于认识到道德的知识基础,也就为道德教育的实践找到了一条重要途径。知德统一的主张在希腊以后的教育思想的各个历史时期一直起着重要作用。从中世纪后期到本世纪中叶,通过传授一定的知识科目对下一代进行道德教育,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占主导地位的主张,而这个主张的理论基础就是知德统一论。用教育学的术语讲,亦即赫尔巴特所提出的教育性教学原则,这一原则就使苏格拉底知德统一的伦理学观点转变为真正的教育原则,从而把教育、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教育能全面、系统地渗透到教学之中,从而既保证了教学的实施,又确保了教育目的与社会期望的实现。人用什么方法来教育学生获取知识?苏格拉底提出了精神助产术。苏格拉底的方法本质是一种归纳法,也是一种思维训练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与苏格拉底对道德问题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833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