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键先生是一位做投资银行的企业家,拥有24年并购从业经历,同时他还是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两年前,陈明键先生负笈远赴以色列,原以为他此行是休闲读书、诗酒会友的“休假式游学”,哪知带回来的收获却是满满当当。先见到他做主持人的25集纪录片《犹太教育探密》在腾讯视频和多家网站热播,近日又获赠他同样探究犹太教育的新书《创新,从提问开始》。
一如陈明键先生先前的书作《交易致胜》《并购革命》《路线》《交易59条》等,《创新,从提问开始》篇幅不长,由18篇访问记连缀而成。受访者有父子两代诺贝尔奖获得者,爱因斯坦档案馆馆长,希伯来大学前校长,创新孵化器创始人,也有43个儿孙的老奶奶,农业高中、“垃圾乐园”的师生等。这些访问沉浸着犹太社会日常生活气息,读来轻松自如有趣,却又悄然走进犹太民族神秘的精神世界,从犹太教育的角度,做了一次解码绵延五千年却日益强盛的犹太文明养成之旅。
是的,陈明键先生文笔轻快自如,娓娓道来,解答的却是极有份量的世纪之问。犹太人五千多年来颠沛流离,不断被驱逐,被歧视,被杀戮,历经了最多的磨难,犹太文明不但没有消亡,反而历久弥新,在近现代大放异彩,贡献出一大批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杰出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外交家、金融实业家。犹太人仅占全球人口0.2%,却获得20%的诺贝尔奖。以色列地处资源贫瘠、干旱缺水的荒漠之地,却创造了世界经济成长的奇迹,撮尔之国却拥有强大的全球影响力。
犹太人是世界上最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创新为这个民族的发达卓越提供了不竭动力。那么,犹太民族善于创新的根本是什么?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源泉来自哪里?犹太民族世界“最强大脑”是怎样炼成的?这些问题,鲜见有人做出明晰的解答。而这,正是陈明键先生在以色列游学时寻寻觅觅刨根问底,在《创新,从提问开始》一书中深入探究的课题。
犹太人创新能力源于深度学习模式
《创新,从提问开始》一书认为,犹太人的创新能力,源于犹太教育中质疑提问、群体争辩、抽象思维三大特色构成的深度学习模式。
提问质疑是创新的起点。书中数次提及,一位犹太学生每天放学回家,他的母亲都问他:“你今天提了什么好问题吗?”这个犹太学生,就是后来获得诺贝尔奖的郝伯特?布朗。子承父绩、与父亲同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罗杰?科恩伯格是陈明键先生的忘年交。罗杰的父亲是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在与陈明键先生交流中,罗杰回忆他父亲说,父亲特别鼓励他独立思考,鼓励孩子们挑战他。这从小培养了罗杰的提问习惯。罗杰在尊重父亲的同时,也质疑他的观点。
陈明键先生访问犹太学校时发现,犹太学校一个突出特点是非常注重孩子的提问。小学和中学的课堂上,学生们不是规规矩矩坐着,而是一片混乱,学生不停地向老师提问。一位犹太学校校长对陈明键先生说:“我们宁可耽误教学进度,也要让孩子能够提问。”
犹太老师从小鼓励孩子的“胡兹帕精神”。按陈明键先生的解释,所谓“胡兹帕精神”,说好听点就是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说难听点就是胆大脸皮厚。正是从小倡导培养这种精神,使犹太人普遍拥有质疑的思维方法。面对世界,挑战权威、提出问题,力图寻找自己的答案。陈明键先生认为,这可能就是犹太人在科学上成功的根本原因。
与提问质疑相伴而生的,是犹太教育的群体争辩传统,这是犹太深度学习模式的另一特色。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张平教授,把这种争辩称之为平行逻辑,同一事物的正面、反面都是真理。认知的进步不靠记忆背诵,而是学习者之间的协作辩论,辩论的目的不是争出胜负,而是促进深度学习。陈明键先生认为,这种平行逻辑打开了并行不悖的空间。正如中国禅宗所言,没有疑团就没有公案,在质疑和争辩中,就打开了创新的空间。
这种质疑、争辩、讨论的习惯,是沉浸在犹太人的日常生活中的,尤其是安息日制度,给犹太人创造了群体学习、独立思考、协作创新的天地。陈明键先生在书中,生动记叙了他和万科创始人王石先生参加海法理工大学阿维教授全家安息日晚餐的过程。这次晚餐20%时间用于吃喝、祈祷,剩下80%时间用于学习讨论。在这种讨论中,阿维作为父亲,只是讨论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而不是决断者。
由于当天是在犹太教新年开始的一周,学习内容是《创世纪》,阿维提出的讨论题目是“世界是如何被创造的”。讨论在全家人的觥筹交错中展开,从阿维17岁的儿子到5岁的小儿子,家里每个孩子都争相举手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每年的这一天,全世界犹太教家庭都在安息日晚餐以同样的方式讨论同样的话题,代代相传无时或已。犹太教育里富含的论辩精神创造的深度学习和群体情景,浸润了犹太家庭、学校和社会各个层面。古老的犹太文明由此千年传承,犹太民族的心智在这种全民参与的讨论、争辩、驳难中,开启一扇扇智慧之窗。
犹太教育深度学习的第三个特色,是犹太人从少儿开始以律法研习为主的抽象思维训练。
十七世纪的犹太哲学家斯宾诺莎,马克思认为他是近代哲学史上辩证法的卓越代表,黑格尔推崇他为哲学的最高荣誉。他完全靠定义和公理推导,以惊人的抽象思维完成了融合东西方文明的哲学巨著《伦理学》。数百年后的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时,完全没有实验基础,是彻底在他自己脑中依靠抽象思维完成的。
陈明键先生在书中探究到,斯宾诺莎、爱因斯坦所具有的创新性思维和惊人的抽象思维能力,与犹太教育深度学习模式有着必然联系。犹太人思维特质中的的抽象能力,是他们把握世界事物本质的利器,使犹太人从科学、哲学到艺术、经济诸多领域,成为引领世界的翘楚。
犹太人的抽象思维训练,有一个传承千年的不二法门,就是全民自幼至长持之以恒专心研读《塔木德》等犹太律法。《塔木德》共页,由于内容艰深极度烧脑,学习者往往每天只能读一两页。正因如此,《塔木德》禁止单独学习,须要两人以上结对研习,在讨论争辩中深化对律法的了解掌握。
书中有一章《母亲自己也学习吗?》讲到,陈明键先生在马坦犹太女子学院访见一批以学习《塔木德》为乐的母亲。其中一位叫诺米的母亲20年前开始系统学习《塔木德》,每天学一页,用时7年半学完全书页,然后从头再来,如此循环不已。在最近一次课程结业典礼上,有位母亲参加,其中大部分完成了《塔木德》全部课程。犹太民族有母若此,她们的儿女能不在学业上孜孜以求吗?
在中国,皓首穷经有时含有贬义,寓为白发读经,死于章句,学而无功,无所作为。但在犹太民族,千百年来全民悉心研读《塔木德》,却不是“白发死章句”,而是通过对律法的深度研读,内化为全民族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陈明键先生比喻说,犹太人几千年的思维训练使他们拥有了一种“大炮”,这种能力用在哲学上,变成“斯宾诺莎”;用在科学上,变成“爱因斯坦”;用在艺术上变成“门德尔松”;用在政治上变成“托洛斯基”,用在外交上变成“基辛格”,用在金融投资上变成“巴菲特”……
在今天的互联网和知识经济时代,大量的知识可以低成本快速获得,对知识的背诵和浅层记忆越来越不重要,创造性思维越来越有价值。犹太人的抽象思维和创新思维,在今天知识芜杂、信息泛滥的时代,愈益显示出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直击事物本质的价值和威力。
犹太人不是被上帝选中的,是被学习选中的
《创新,从提问开始》对犹太人创新能力的探究,不止于方法论,更进一步从犹太民族恪守千年的价值观上探寻创新生生不息的深层动因。
学习是犹太民族的信仰,犹太圣殿的原义就是学校,拉比的原义是教师,而不是祭司。犹太人去教堂不是听祭司布道的,而是听拉比讲课的。而安息日晚餐的本质是学习。犹太人认为,学习的目的不能为了功名利禄,甚至不为报效父母祖国,学习的目的只能是学习本身,“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样才能获得智慧。
犹太人不是被上帝选中的,是被学习选中的。犹太人“为学习而学习”有两千年悠久历史。公元70年,犹太教大拉比约翰兰?本?撒该提出一条戒律:每个犹太父亲当他的儿子6至7岁时,就要把儿子送到全日制学校去读书,否则这个父亲不配当犹太人。在当时的农耕社会,每一个男孩都是劳动力,送去学校专门读书,意味着家庭承受沉重的负担和牺牲。这一规定实行的年间,犹太人从万人降至万人。学习是一面筛子,筛选出来的万人都是非功利学习的坚定信仰者。
犹太人的学习精神一坚持就是两千年。这期间他们无数次被流放、被奴役、被排挤、被杀戮,但他们的学习信仰和习惯薪火相传,内化于他们的民族基因和血脉之中。
直到现在,犹太人是世界上最爱读书的民族。有统计说,犹太人占美国总人口的2%,却买掉了全美40%的图书。
所以出现在陈明键先生笔下的受访者中,有犹太裔雅典前副市长亚里山德罗拍着胸脯对他说“你找不到不识字的犹太人,因为不识字是罪过”;有希伯来大学前校长侃侃而谈“学习变得像一种生存方式,犹太人是以学习为宗旨的信仰群体”;有阿维教授全家在安息日晚餐热烈的学习讨论;有位母亲参加《塔木德》课程学习结业典礼的虔诚场景;也有70多岁的投资人大卫“一提到学习两眼发亮”,与比他岁数还大的学习伙伴每天共同学习一个半小时。犹太民族就是这样,执着的学习积累历经千年,就成了民族文化的DNA,融入这个民族的生物遗传DNA。
陈明键先生认为,犹太人对学习的信仰,与学习本身及创新共同构成了学习、信仰、创新“三元合和”的三角关系。犹太传统文化对学习去功利化的坚定信仰,犹太信仰求真的学习态度,以及最为重要的,犹太信仰教育里所富含的论辩精神创造的深度学习和群体情景,浸润了犹太家庭、学校和社会各个层面,孕育出犹太人独特的创新精神。
犹太民族的创新之道值得学习借鉴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创新,从提问开始》一书,对于当下我们走好创新之路,可谓如时而来。
纵观世界上伟大文明的发展史,在其成长的关键时期,总有那么几位勇敢的“盗火者”,跳出本民族思想文化视野的窠臼,把追寻的目光投向诗和远方,不辞艰辛跋涉异域,探寻别个民族的风景,汲取其他文明的优长,他山之石为我所用,为本民族文明注入新鲜血液,提供变革和持续成长的动力。
近代百年沧桑变革,中华文明浴火重生,中华民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方位。中国从积弱积贫逐步走向强大富裕,对西方文明始而倾慕莫名,望尘莫及,继而模仿借鉴,奋起直追,直到今天在许多方面堪与西方发达国家并驾齐驱。中国接下来的路怎么走,如何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如何实现“高度的文明”?答案只有两个字:创新。
中华民族与犹太民族可谓惺惺相惜,海内知己。两个民族是世界上硕果仅存的延续五千多年文明的伟大民族。人民都聪明、智慧、好学、勤奋、诗书、传家,都重人伦、倡友爱、尊孝悌,都有值得对方学习的地方。就创新而言,犹太民族的创新之道值得我们研究、学习。
学习犹太人“为学习而学习”的态度,以学习为信仰的理念,淡化“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久久为功,终身学习,方能生出大智慧,渐入创新境。
学习犹太人多思好问的质疑精神,逐步改变单纯灌输“填鸭式”教育方式,破除思想禁锢樊篱,倡导质疑提问,多角度看事物,多维度想问题。
学习犹太人协同争辩的学风,倡导“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在讨论争辩中达致深度学习效果,形成求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犹太人注重抽象思维能力训练的好传统,探索中国学人抽象思维能力的系统养成之道,把中国人擅长的顿悟之道与逻辑推理、抽象思维相结合,为创新思维打下扎实功底。
其实,《创新,从提问开始》反复介绍的犹太人深度学习模式,两千年前我们的古人已精当阐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两个民族、两种文明各有优长,教学相长。《创新,从提问开始》一书中说,犹太科学家擅长“从0到1”这种奇思妙想的革命性突破,中国的科学家擅长在实验室里实现“从1到10”,中国企业家擅长把10做到。如果把犹太科学家的突围式能力与中国科学家、企业家的努力型能力结合在一起,或许堪称完美的“1一10一”全球协作创新模式。
创新是当今中国的国策。博采他人优长,厚植创新土壤,让学习成为一种信仰,让创新式人才不断涌现,创新的源泉不断涌流,让创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推力。
这,也许就是陈明键先生在《创新,从提问开始》一书中心心念念表达的拳拳之心吧。(赵鹏)
(编辑颜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