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迈锡尼王朝为一场大火焚烧殆尽,王朝制度崩塌在古希腊的残垣片瓦之中,随硝烟消散于远空。混沌的黑暗,肇始蔓延爱琴海。
有城邦悄然兴起。它们犹如一束束炽光,普亮了漫长而亘久的隔绝时代。自此,民主建立,理性诞生。
一、民主之路辉煌遍布
1、黑暗既已散去城邦迎来黎明
迈锡尼王朝覆灭后的两百年里,希腊人口逐步增长,现有的土地已无法满足耕作需求。故而,希腊人选择向外扩张。
他们漂洋过海,寻找新的岛屿生存。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势必要进行融合。筑建城邦,则恰好将来自四方各地的人们联合起来,形成同盟,以便于日后农事的进行。
赫西奥德在《劳作与时日》中写道:“绚烂地生活吧,仿佛明天你即将死去一般;不懈地耕作吧,仿佛你要永远活下去一般。”
务农,是人们建立城邦的初衷。人们首先在地势平坦、广袤辽远的平原处扎根,而后建立起一座巍峨高耸的卫城。以卫城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农田,延伸至山脉、海湾等自然分界之处。这一片被循序渐进开拓的区域,就叫做城邦。
另一些城邦的兴起,则伴随着征服与战争。
部落势力此消彼长,互相吞并。作为战争赢家的部族,为压迫和制衡弱者的反抗,圈拢富饶土地,筑起城邦,以巩固强化自身的权力。
其时,有一千多个城邦,星罗棋布在岛屿众多的爱琴海,钩织成古典西方世界的一道缎带霓虹,多元地谱写出纷杂殊异的政治结构体系。
2、民主改革火花燃及古代雅典
亚里士多德曾说:“这一人或少数人或多数人的统治要是旨在照顾全邦共同的利益,则由他或他们所执掌的公务团体就是正宗政体。反之,如果他或他们所执掌的公务团体只照顾自己一人或少数人或平民群众的私利,那就必然是变态政体。”
在古时雅典,旧氏族贵族骄奢淫逸,向农民发放高利贷来赚取暴利。许多平民家境拮据,不能如期偿还高额的利息,被贵族们掏空了田产。如果田产仍不足以抵押债务,平民则被迫沦为奴隶,有的还被贩卖到国外。
积怨与不满,胜似数簇幽幽野火,绵亘在极度不平等的阶级之间,无情烧灼了爱琴海沿岸。
重重激化的矛盾,终成压在贵族颈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公元前年,在梭伦的引领下,民主的改革狂潮在古雅典盛行开来。
他依照财产多寡,界定出四个公民等级。财产越多的公民,等级越高、权力越大。除此以外,他还废除了债务奴隶制,建立了公民大会、四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
诸多举措,仿若一面面屹立不倒的雄伟丰碑,坚稳如磐石地矗立于雅典民主制度内,经阶层日益锐化的暴风洗礼、受每岁光阴的巨浪鞭击,最终引航了百年之后的克里斯提尼改革。
作为当时雅典首席执政官的克里斯提尼,敏锐嗅出了氏族部落的落后性。因此,他重新划分了十个地区部落,防止贵族因为世家的血缘关系,而引发的“拥地自重”的情况。此外,他将议事会增扩至五百人。这五百人,由十个部落里每一地区选出的五十个议员(30岁以上)构成。
除了议事会,在古雅典的每一个公民,都可以通过“陶片放逐”的形式,在陶片上刻写上他们认为应该被放逐的人,来铲除一切可能凭强权夺得统治地位的僭主政治家。
随年月愈深,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被削弱到谷底,公民之于民主的渴求,渐渐孵化到丰满。
直至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进一步扩大了公民可参与政事的渠道。他取消了三十岁的年龄限制,将官职开放给所有成年男子,并给他们发放工资。并通过抽签的方式,来填补职位空缺。
在公民大会上,每位官员的任期被分成十期。在每一期的开会席上,需要讨论大小繁杂的事宜。从赞成或反对签订协议、宣战等外交政策,到官员的上任和卸任等事,无不包含。事实上,人们可以在公民大会上讨论一切话题。对现代民主制国家的公民而言,这无疑是非常令人吃惊的直接决策权力。
古雅典将权力赋予个人,每位公民都能充分履行民事责任。经过梭伦的奠基、克里斯提尼的完善,伯里克利改革,将雅典的民主政治彻底推向了煊赫无两的顶峰。
二、理性精神隽永流长
1、注重集体追求德性
希腊文“Arete”一词,译为“德性”。古希腊人认为,德性是一些男性的品质,其最核心的要义是勇气、卓越和力量。
人们对德性的向往,体现在《奥德赛》里对奥德修斯的英雄形象塑造上。奥德修斯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具备了无数引人生羡的优秀品格。但光是拥有闪光点还不够,重要的是如何运用这些品格,来得到周围人的尊敬和仰慕。
这就引出了“集体”的概念。
在《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一书中讲道:“个人只有融汇于城邦,为城邦而献身,才真正实现了其价值。”
在当时的古希腊社会中,集体是最关键的元素。只有生存在社会中的人,才是真实的。没有社会生活的个人,是得不到荣誉、名望和赏识的。
但在集体、家庭与个人的需求中间,冲突一刻不停。而古希腊人对此的立场,则无比明确:个人利益应该服从集体利益。
在《荷马史诗》中,摆在阿克琉斯的面前有两条路,一是无名无望地活下去,二是获得名望,战死沙场。他选择了后者。
亚里士多德亦曾写道:“一个生来远离城邦、闲云野鹤的人,也就不再是一个真正的人。”
而当苏格拉底被指控诸多罪名后,没有选择逃亡外邦,而选择尊重雅典城邦的审判,毅然饮鸩而死。
这种深植于魂的价值观,不断激起“集体大于个人”的社会意识。人们对荣耀与尊重的渴求,又延展出对公民地位和参政权力的向往,可谓深刻影响了古希腊百年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2、尊重个性以人为本
“万物有灵”一说,被“希腊七贤”之首的泰勒斯提出,曾风靡于古希腊民间。
他认为,世间万物皆有灵魂。无论一沙一石、一草一画,皆会为彼此的磁场所吸引。而人作为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更应该用心体味自身的感觉。
在《伊利亚特》的开篇写道:“他的暴怒招致了这场凶险的灾祸,给阿开亚人带来了受之不尽的苦难,将许多豪杰强健的魂魄打入了哀地斯。”
“暴怒”是一个表达强烈个人情感的词汇,而全文恰恰歌颂了盛怒且狂暴的阿克琉斯。
由此可见,希腊文化赞美的是拥有情绪的个人,还有一些发生在他们生命中的事件。
正是由于这种“以人为本”的核心理性精神,才使雅典民主一次又一次地冲破既有束缚、扩大公民权力,最终造就古希腊如此卓越的民主政治建树。
3、讴歌言语推崇法律
普尼克斯山,是古雅典公民议会的聚集处。高亢的演讲和激烈的雄辩,几乎贯穿了每一次讨论。
在这里,没有金钱与财富的浮世喧嚣,没有殖民与战争的流亡叛乱,而唯有你我唇舌间的言语交锋。
于是大批的演讲家,如伊索克拉底、德摩西尼等人,涌现而出。他们象征着睿智与聪俊的缩影,以壮怀激昂的言辞,描绘出一幅幅启人深省的智慧画卷。
言语话术,为古雅典的全民民主添晖增色。法律,作为城邦民主中流砥柱的一环,亦扮演了卓绝千古的斐然角色。
在亚里士多德所著的《雅典政制》里有相关记述:“制订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直道而行,人人各得其所。”
法律框设了具体条目,可获得普遍的服从。其惩罚制度,亦限制了狡邪之念的萌生。
赫西奥德也传达了如是的观念:“要是一个人播下了罪恶,他将会收获罪恶的果子;要是他自食其果,正义就是正直可靠的。”
因为陪审法庭的存在,令罪恶曝露于极光,令正义得以伸张。
在雅典的法庭上,没有法官,只有陪审团。不论案件是公开还是私密,都由公民亲自宣读自己的辩词,记录并讨论。最后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无记名投票,得出审判结果。
言语和法律彼此辅佐,有效规避了受贿和偏袒的可能,成就古雅典民主蔚为大观的公平之象。
三、总结
古希腊的城邦,是近现代西方民主发端的雏形与基石。
希腊城邦民主制的辉煌,使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个体,感触到无上的平和与喜乐。在物质无虞,政体稳健的大局下,公民们开始了理性地思考与求索。
于是灵思妙想盛放于科学、哲学、艺术及体育领域内,如同浩如烟海的皎洁星华,点缀在希腊璀璨的河图中。
在各类思想的碰撞融合间,集体意识、以人为本、言语雄辩,法律至上等观念,共同建构出古希腊城邦民主制所崇尚的理性精神。
参考文献
1、《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2、《雅典政制》
3、《荷马史诗》
4、《劳作与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