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上观新闻」
「探索发展的实践课题」
近年来,伴随“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治理”“中国奇迹”的讨论热潮,“中国式民主”成为国内外中国政治研究的一大学术热点。
必须承认一个事实,“中国式民主”已经客观存在,有其独特模式,且仍处于一个开放的发展过程之中。
民主思想传入中国之后便开始了孕育成长为“中国式民主”的实践活动历程,同时也产生了民主模式之争,一度出现了矛盾、产生了分歧、造成了分裂、形成了纷争。加上西洋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和东洋资本主义暴发户的挑拨离间乃至直接干涉,导致近代中国政治版图四分五裂。
“英美式民主”虽然最早登陆中国,但紧随其后的是与其截然不同的“苏俄式民主”。从此,两种来自“西方”的不同民主理念及其模式在中国掀起了“蓝色民主”与“红色民主”相互激荡的风暴。
但有一点很明确,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真心还是假意,中国的不同政治势力都想探索和实践“中国式民主”。这个特点后来也反映在华人占多数的新加坡,催生形成了“新加坡式民主”样式。甚至可以说,所谓的“东方”国家虽然有可能最初是学习“英美式民主”,但都会在其后的发展中形成具有相对独特性的模式。
这种现象是否意味着当今世界已经存在或者说正在形成一个与“西方式民主”有所不同的“东方式民主”呢?
「民主并非千篇一律」
自古希腊人构想并实践城邦民主以来,人类已经花了多年去发现和建立某种可行的大范围民主制度。既然各种政治制度是出自人类的创造和构想,那么民主制度的发明自然便同观念与理想的历史有关,并且只能在历史中才能得到最好的解释。
历史上,既有古典的小国寡民的雅典城邦式民主、古罗马幅员广阔的帝国式共和制民主、中世纪欧洲发达地区(城市)的行会式民主,也有近代地广人众的民族国家式民主。
在当代西方国家中,既有以英国为代表的君主立宪制民主模式,也有以美国为代表的共和立宪制民主模式。其中,君主立宪制民主模式中既有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也有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共和立宪制民主模式中更有美国总统制、德国议会制、瑞士委员会制、法国半总统制,等等。
各种民主模式并存于西方世界,虽然相似,却各有特色。它们并未相互排斥、相互指责,而是有基本的尊重与互动。
“西方式民主”的这一客观事实表明,民主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可以存在不同模式。而且,只有更好的模式,没有最好的模式。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以及具有本国特色的民主模式,是一个全球性的重大政治问题与发展难题。
一个基本事实是,凡是照搬别国民主模式的,几乎都不是很成功。即便是所谓成功的民主模式,也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更不可能强行复制推广。
既然民主模式是相对的、多样的,因此把具有各自国家或民族特色的民主冠之以“某某式民主”,又有何不可呢?为何独独提“中国式民主”就会引起某些人的不适呢?这可能就不只是一个学术话语争鸣那么简单的问题了。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什么样的民主,其模式都是相对稳定的,但绝对不是固定不变的。西方各国民主模式形成以来,事实上也无不处于变化之中。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以及北欧、南欧的民主历史变迁,知道的人较多;印度、韩国、泰国的民主演变过程,也是有目共睹的。
「不能无视历史和事实」
“中国式民主”不仅可以有,而且应该有,事实上也确实有。我们不能无视过往的历史和当今的事实,更不应该睁着眼睛说瞎话。
在“中国式民主”讨论中,防止和避免近视病、老花眼甚至夜盲症是有必要的。建议赶快摘下有色镜和变色镜,换上“中国制造”的平光镜。
如果尝试用中国人的眼光来审视,或许“中国式民主”的面相就会变得清晰、明亮甚至可爱起来了。千万不要跟着一些西方话语霸权鹦鹉学舌、人云亦云。中国完全可以说“中国式民主”之语、发“中国式民主”之声、走“中国式民主”之路,也一定能够开“中国式民主”之花、结“中国式民主”之果。
当然,“中国式民主”也需要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对待“中国式民主”,应该“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实话实说。这才是对待“中国式民主”的健康心态、自信心态。也只有这样,才真正有助于“中国式民主”的健康、可持续成长。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说过,民主是什么呢?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意义。“中国式民主”的意义究竟何在?它为什么能够顽强存在并呈现勃勃生机?
一个关键因素在于,中国共产党拥有百年奋斗实践和70多年执政兴国经验,在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的基础上,真正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保证人民民主的理念、方针、政策贯彻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者高民政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