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高中历史书,也就是部编版的教材,必修为《中外历史纲要》,其中上册讲述中国历史,下册讲述世界史。和过去的老教材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专题版本之前的教材是不学世界古代史的,使得学生对世界古代并不了解。而专题版的教材只有三课世界史的内容,分别是分别讲述古雅典的民主政治、罗马法和西方人文主义起源。这也让许多学生对世界史不了解。许多学生甚至误以为古埃及、两河、欧洲历史都是假的,出现了盲目自大的现象。最新教材开始修正前面几个版本教材的问题,开始比较全面地介绍世界史。
一,世界早期文明
其中,有两个单元介绍世界古代史,分别是第一个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和第二个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一个单元有两课,分别是《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帝国》。从标题来看,新教材没有完全脱离“五种社会论”和阶级史观影响,但是又接受了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
第一课介绍了世界早期文明,分为《人类文明的产生》、《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两个小标题。在第一个标题中,主要介绍人类是如何进入了文明时代的,以及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些标准。第一个知识点是:农耕畜牧出现是进入文明的一个前提。教材介绍了世界主要的农业起源地,包括西亚、南亚、东亚、美洲等。有了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才出现了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原始商业也出现了。于是又一部分人专门从事文化和管理,居住在城市。城市的出现成为文明出现的重要标志。
关于文明出现标准,美国学者提出了城市、文字、青铜三大标志。不过,这仅仅是考古界的,还不能反应文明的实质。教材提出“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教材中简单介绍了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社会阶级的分化,最终形成国家,于是文明出现了。实际上,目前使用的“文明”一词是“civilization”翻译,意思和国家、城邦接近,如此就能够明白文明的含义了,并非是有文化礼貌的意思。
第二个标题《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主要介绍世界最早的几大文明:两河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和希腊文明。这和过去的观点有了很大的不同,以前认为有“四大文明古国”,但是这是不太合理的,因为文明古国远非四个,况且还忽视了极为重要的希腊。教材中还对强调了“受地理和历史环境影响,古代西亚、埃及和印度先后建立地区性大国,希腊城邦成为古代民主政治的摇篮。”这也就是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区别。
对两河文明的介绍,教材提到在前年前开始向文明过渡,前年出现了城邦国家,前18世纪出现了专制主义国家——古巴比伦,以及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对西亚的文明成就,书中提到了“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位制”等。古埃及文明和两河相似,大约在前年统一,教材中介绍了埃及的法老和金字塔、地方管理(州)。这里出现了和楔形文字一样早的象形文字、世界最早的太阳历,以及埃及的数学知识,纸莎草等。
对于印度文明的介绍,是从铁器时代开始的,也就是雅利安人入侵后的印度。主要介绍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对于古希腊,也是从铁器时代开始介绍的,主要介绍古希腊的发达的城邦制度,民主制度以及发达的哲学、历史、文学等。其中写到“优美的神话、严肃的悲剧、诙谐的喜剧,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是西方历史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还在最后一段讲述了雅典民主的缺陷。
二,古代文明的扩展和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帝国
最早的文明都被局限在了狭小的地区,“犹如茫茫大海中的几座孤岛,相互之间联系甚少”。但是随着农业分工不断加剧,于是各个文明之间开始出现了交流、冲突、融合,最终形成了古代的大帝国。书中先介绍了大帝国出现之前的一些局部统一的王国,如古埃及帝国(新王国)、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以及古希腊的殖民扩张等。“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是奴隶制大帝国兴起的重要条件。”
在第三个标题中介绍了世界早期的四大帝国,分别是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孔雀帝国、罗马帝国。世界第一个大帝国是波斯帝国,兴起于前6世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实行君主专制。波斯的行省制度对西方影响巨大,书中说“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帝国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波斯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以统治社会发展水平和风俗都非常不同的广大地区。”当此之时,中国还处于春秋时期。
马其顿帝国是世界第二个大帝国,是亚历山大东征灭波斯帝国而建立的。亚历山大继承了波斯帝国的主要政治制度,同时推广希腊文化。这时代,地中海世界进入了希腊化时代,而中国还处于战国时代。稍后,印度建立了孔雀帝国,它推广佛教,产生了重要影响,“。佛教在孔雀帝国时期得到广泛传播,逐渐演变为世界性宗教”。最后,用了较长的两段话介绍了罗马帝国。第一段介绍了罗马从城邦发展到大帝国的过程,以及伴随战争而增加的奴隶。第二段话简要介绍罗马的发展历程和分裂。
第四个标题为《文明的交流》。“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增多,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该标题的第一段介绍了希腊文明对西亚、埃及文化的吸收,以及后来希腊文化在西亚和北非的广泛传播。第二段介绍了字母文字的发展。其中说到字母文字最早起源于西亚的腓尼基,后来演变为希腊字母、阿拉马字母、拉丁字母等。第三段话介绍了汉朝和罗马帝国之间的交流。
三,中古时期的世界
所谓的中古时期,也就是对应的欧洲的“中世纪”。在这个时代,古典文明基本走向了衰落,新的文明在旧文明基础上进行了重新的创造,如中国经历了“五胡乱华”、南北朝,最终演变为了佛、道、儒融合的隋唐,欧洲日耳曼人入侵,灭了罗马帝国,进入了基督教时代;西亚阿拉伯帝国兴起,灭亡了波斯帝国,进入了伊斯兰文明时代。当然,教材的视野已经大大扩宽了,还介绍了封闭下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美洲文明。如此,就展现出了新航路开辟之前的总局势。
第3课为《中古时期的欧洲》,有《西欧封建庄园》、《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拜占庭与俄罗斯》三个标题。《西欧封建庄园》介绍了欧洲中世纪的主要制度,其中提到“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三大制度是相互联系的。在政治上,推行了分封制(封建制),国家四分五裂;在经济上,各级诸侯拥有自己的封地,形成了庄园经济;他们使用农奴来耕种,农民对庄园的依附性很强。
在《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中介绍了王权、教会和封建贵族的斗争。因为封建割据,导致王权衰落,教会乘机联合诸侯制衡国王,使得教权至高无上。但是在中世纪后期,王权逐渐强大起来,教会和封建贵族的权力被削弱,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就逐渐形成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在“历史纵横”中,介绍了英国的《大宪章》和议会,这是贵族和王权斗争的产物,这对世界近代代议制有重要的推动最作用。另外,中世纪后期,欧洲城市兴起,市民开始争取自治权利,也推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和国家统一。
在《拜占庭与俄罗斯》标题中介绍了东正教文明的发展。罗马帝国分裂后,西罗马于年灭亡,但是东罗马(拜占庭)一直延续到了年。教材说“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东罗马继续发展罗马法,编撰了《民法大全》,“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东罗马衰亡之后,俄罗斯崛起,继承了东罗马的衣钵,成为了东正教的代言人。书中介绍了基辅罗斯、蒙古征服、莫斯科公国、伊凡四世、在亚洲的扩张。
第4课介绍了中世纪的亚洲。分为《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南亚与东亚的国家》三个标题。从阿拉伯、奥斯曼和德里苏丹等国的出现可以看出,伊斯兰文明已经统治了西亚、北非和中亚,甚至南亚。当然,他们也继承了古代的文明,“阿拉伯人继承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他们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古典著作,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同时在亚欧大陆的交流中起到中介作用。奥斯曼帝国控制着亚欧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在东亚,则介绍了日本、朝鲜,他们都是中国文化影响下的国家。
第五课介绍了孤立的文明——美洲和非洲。这里的是非洲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尽管有沙漠的阻隔,西非与北非之间仍有活跃的贸易,驮运货物的主要是驴和骆驼。”因此,非洲地区的文明,和贸易和很大的关系。书中提到了班图人的扩张,他们在非洲发明了农耕吗,势力强盛起来,不断扩展。今天的非洲基本都是黑人,和班图人的扩张有关。书中还介绍了阿克苏姆、加纳、马里、桑海、津巴布韦等国家。在“历史纵横”中提到了游历非洲的中国人——杜环。在美洲部分,介绍了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帝国。
结语:总结起来,最新版的教材在介绍的世界史更加注重全面性和客观性,在寻找统一的历史规律中又正视各大文明之间的区别。因此,世界就是一个统一性和多样性并存的世界。世界的文明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碰撞、交流、吸收。因此,妄自尊大、封闭自守都是不可取的。我们要看清别人的优势,看清自己的短处,以做好取长补短、兼容并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