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界哲学史32古希腊哲学之苏

缺铜引发白癜风 https://m-mip.39.net/pf/mip_7007768.html

公元前五世纪到六世纪,各种哲学思想在希腊的不同地区几乎同时出现,诞生了许多高度创造性地思考宇宙和人生问题的思想家。这在思想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哲学史上重要的问题没有一个不是被那时的希腊哲学家思考过的,即便他们没有解决。

鼎盛时期

自从希腊人在希波战争中打败了波斯人的入侵,希腊的社会生活开始富裕繁荣起来,雅典成为希腊的政治文化中心,人们产生了接受更高级教育的需求。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不像以前那样多,但是思想体系的完整性和影响力直到今天仍然让人叹为观止。

主要代表:智者派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

一、智者派

智者派像漫游教师一样四处传播思想,尤其是辩证艺术,他们轻理论,重实践,认为纯粹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辩证艺术在他们那里成了说服他人的工具,而不是为了表达他们的某种信念。他们认为,不存在客观的、普遍的功德法则,辩证的强者就是公理。

一位智者关于法律和正义说过这样的话:法律和习俗从来都是为了维护弱者和大众的利益的,借此来吓唬那些强者,因为他们比弱者更懂得如何获取更多的利益,这样强者就不得不约束自己,因为弱者和大众认为,意欲更多的利益是丑恶的和不公平的。我想,如果能够人人平等,他们就会非常满意了,因为他们都是劣等人。但是依我之见,自然本身应该决定一切,公平合理在于高贵者应该比低贱者获取更多的利益,有才能的人应该比低能之辈获得更多的利益。在许多情况下,不管是在国家之中还是宗教中,强者统治弱者都被认为是合理的事情。

由于他们否认真理和公正的客观标准存在,很多人给了他们“诡辩派”的名字,也一直沿用到今天。

智者派的意义:

他们把目光从自然身上移开,转到人的身上。

他们首次把思想本身作为认识的对象,开始批判性地考察思想的条件、可能性和限度。

他们用一种非常理性的态度审视道德的价值标准,使得人们可以将伦理问题纳入到合乎逻辑的哲学体系中。

二、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

1、苏格拉底的主要经历

大约在公元前年出生于雅典,除了参加战争的时间,他一直都没离开过雅典,在那里进行他的教育活动,为此还离开了他的家庭。

当时雅典的民主政治实际上是一种极端的形式,那时希腊大多数人都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奴隶,奴隶的劳动是富人富裕的基础,这已经违背了民主的原则。

在持续了近三十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雅典把力量放在对抗斯巴达人上,这时民主派和暗地里实施斯巴达式贵族政治的人展开了党派之争。即使苏格拉底没有参与政治,但是他被看作贵族派的思想提供者。雅典战败后,民主政府暂时垮台,之后民主派复辟,于是苏格拉底遭受了悲惨的命运。

他因为“亵渎神明”的罪名被送上法庭,被判处死刑。

关于苏格拉底之死,柏拉图在《斐多篇》中作了详细感人的描述:

我们停下脚步,相互谈论着刚才说过的话并思虑再三。然后,我们又愤愤不平地说起那件令人伤心的不幸的事情,我们都觉得,仿佛我们将要成为失去父亲的孤儿,我们将要孤苦伶仃地度过今后的人生。他洗浴之后,有人把他的孩子带到了他的面前——他有两个小儿子和一个大儿子,和他有亲缘关系的妇女也来了,他与他们说话时,克里同也在场,他把他想委托他们做的事情交代完之后,他就让妇女和孩子们都离开了,但是,他又朝我们走过来。那时已近黄昏时分,太阳快要落下去了,因为他在里面已经待了很久。他回来之后便坐下来,还没有说多少话,看守就来了,他走到苏格拉底面前说:“苏格拉底,我不会像抱怨别人那样抱怨你,当我通告他们,让他们遵照当局的命令喝下毒酒的时候,他们会记恨我并诅咒我。可是,在这一段时间里,我看出来了,你是我在这里面见到的最高贵、心地最善良和最优秀的人,现在我也相信,你不会记恨我——因为,或许你知道这是谁的错,而只会记恨他们。也许你也知道,我来要对你说什么,那么,你就多保重,别太难过,因为事情已经无法改变了。”然后,他哭了,转过身去走了。苏格拉底望着他的背影说:“你也多保重,我们会按照你的意思做。”他又对我们说:“多好的一个人哪!他一直待我很好,有时还和我聊天,他真是最好的人。他多么真诚地为我而痛苦啊!好吧!克里同,开始吧!让我们听从他的话,要是毒汁已经榨出,那就把它拿过来吧!要是还没有榨出,那就让人着手准备吧!,然后,克里同说:“不过,苏格拉底,我以为,太阳好像还没有落山,而且我也听说,即使得到通告,其他人也是在很晚以后才会喝下去的,而且还要吃饱喝好之后,甚至还有人提出要求,让人给他带来美女做最后的享乐。你不要那么过分着急,你还有时间。”苏格拉底说:“克里同,你说的那些人当然会那么做,因为他们以为那样就能得到什么好处,但是,我当然不会那样做。因为,我不认为稍微晚一点喝我就能得到什么好处,如果我贪生怕死,那只会使我显得十分可笑。好!就按我说的去做吧!不要再有什么别的想法了!”然后,克里同就示意站在他身旁的那个男孩,男孩就走了出去,过了一会儿,他又带了一个人进来,那个人就是给苏格拉底来送毒汁的,他手里端着已装满毒汁的杯子。当苏格拉底见到他进来时,就对他说:“那么好吧,最好的人,就请你告诉我该怎么做吧!”那个人对苏格拉底说:“很简单,你喝下去以后就来回走走,当你觉得两腿发软的时候,就躺下来,那时药就已经起作用了。”然后,他就递给苏格拉底那个杯子,苏格拉底接过杯子,一点也没有发抖,他神色坦然,面不改色,和平时一样,他非常直率地望着那个人,问他:“能不能再多赠给我一些这样的喝的?”那个人说:“苏格拉底,我们只准备了这么多,我们觉得,这些就足够了。”苏格拉底说:“我懂了。不过我想,向神祈祷总还是允许的吧,通向神界的路程肯定是幸福的,我在这里祈祷,我想我会如愿以偿的。”说完,他就扬起脖子一饮而尽,他镇定自若,情绪很好。直到那一刻,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强忍着没有哭,但是,当我们看到他已经喝下那毒汁以后,我们就再也忍不住了。我的泪如泉涌,夺眶而出,我禁不住掩面失声痛哭起来。我不是为他而哭,而是为我自己的命运而哭,为我失去这样一位高贵的朋友而哭。克里同走到比我更远一点的地方,因为他也已经忍不住声泪俱下了。阿泼罗多洛斯原先就一直在哭,这时他更加悲痛地大声抽泣起来,这使得在场的人除了苏格拉底之外都更加伤心欲绝。苏格拉底对我们说:“你们这些奇怪的人究竟怎么了!正因为这个我才让女人们都离开了,我不想让他们身陷这同样的错误,因为,我经常听人说,当有人正在死去的时候,在场的人应该保持肃静。那么,你们也保持肃静吧,要坚强些!”听了这一席话之后,我们都自感羞愧,并强忍住内心的悲痛不再哭出声来。苏格拉底在屋子里来回地走着,当他觉得两腿发软的时候,他就平躺下来,因为那个看守就是这样对他说的。然后,那个给他送来毒汁的看守又进来了,他不时地用手摸着苏格拉底,检查着他的脚和腿。过了一会儿,他就用力按着苏格拉底的脚,并问他是否还有感觉。苏格拉底回答说:“没有。”然后,他又按着苏格拉底的膝盖并一直往上,并指给我们看,苏格拉底的身体是如何变得越来越凉和越来越僵硬的。之后,他又摸了一下苏格拉底并说,如果药性到了心脏,那么一切就结束了。当苏格拉底的下半身已经完全变凉了以后,他自己就掀开了盖在身上的床单,因为他躺下的时候就盖上了。然后,他说,这也是他的临终遗言:“呵,克里同,我们还欠阿斯克莱朴斯一只公鸡呢,别忘了替我清偿债务。”克里同说:“这我会做的,可是,你想想看,还有什么要说的。”当克里同问这话的时候,苏格拉底就再也没有回答了,接着,他的身体抽搐了一下,看守又给他盖上了床单,这时他的眼睛已经翻白。克里同见到此状,他就为苏格拉底合上了双眼和嘴。我们的朋友就这样死去了,他被大家公认为是一个久经考验的最高贵、最富有智慧的人。

苏格拉底之死

2、苏格拉底的学说

关于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他并没有留下一点文字性的东西,今天所知到的,主要是从柏拉图、色诺芬和亚里士多德的记述中而来。

他与别人人谈论关于人的问题,借此探讨何为虔诚,何为渎神,何为美,何为耻辱,何为正义,何为非正义;什么是审慎、癫狂、勇敢和胆怯;一个国家和政治家,一个政府和君主应该如何作为,以及诸如此类的问题。

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是苏格拉底的思想创新。他试图通过让人们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来唤醒人们的自我审查和反省。

关于苏格拉底,我们不禁要问:我们几乎不可能了解他真实的哲学思想,但为什么如此模糊的历史人物能够产生不可估量的历史影响?

苏格拉底之所以能够对后世产生影响,更多是因为他那种历经千年而经久不衰的独特的人格魅力,而并不是因为他的思想,他的人格和他这个人一起被写进了人类历史。这就是“苏格拉底的神圣信条”,做一个内心自由的人,为了自己而向善。

三、柏拉图

小节思维导图

柏拉图出生于公元前年,是雅典贵族的后裔。二十岁时柏拉图遇上了苏格拉底,成了他的弟子,柏拉图放弃了他在文学方面的志向,专心研究哲学。他做苏格拉底的弟子长达八年,后来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对柏拉图的心灵震动很大,于是他背井离乡,先是到了麦加拉城,后来又去周游各地。公元前年,柏拉图在自己故乡的一个花园里创立了一所学校,这所被称为“柏拉图学园”的学校在柏拉图死后仍然存在达一百年之久。柏拉图一直有政治理想,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曾经两次离开雅典前往叙拉古,但都是无功而返。

1、柏拉图的一些著作

《会饮篇》(Symposion)——追求美和善的动力就是厄洛斯(爱欲)。

《斐多篇》(Phaidon)——论不朽。论灵魂的永恒和超验性。柏拉图理念论的形成。

《国家篇》(Politeia)——论国家。这是柏拉图内容最丰富的著作,从个人到社会,它几乎涵盖了柏拉图哲学的所有领域。

《斐德罗篇》(Phaidros)——这篇对话对于理解柏拉图的理念论和他的“灵魂划分”的思想尤为重要。

《泰阿泰德篇》(Theaitetos)——关于知识的本质所做的认识论解释。

这几篇对话被认为是柏拉图成熟时期的著作。柏拉图对话的语言极其优美,参与对话的人物性格突出且观点鲜明,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不朽之作。

2、柏拉图的思想

①柏拉图思想的历史基础

柏拉图从智者派那里继承下来并加以发展了辩证法。

相似之处

第一,柏拉图也对流行的知识产生怀疑,他认为人的感官知觉不可能感知事物的本来面目,只能感知始终在变化着的事物的现象。

第二,柏拉图和智者派思想家们一样,怀疑流行的道德观念,对故步自封的元老制以及政治家们的所谓丰功伟绩持怀疑态度。

不同和发展

在理智和道德问题上,柏拉图的思想不同。

智者派思想家们认为,对于思想和行为来说并不存在普遍的标准。

柏拉图认为,哲学的任务恰恰就在于要表明这样的标准是存在的,要告诉人们该如何获得这种标准量器。在这个问题上,柏拉图发展了苏格拉底的思想,但远远地超过了他的老师,苏格拉底曾说“我自知自己一无所知”。

②理念论

从事哲学思考的原动力和方法

哲学思考中,对美的直观感受是准备,工具是辩证思维,原动力是“厄洛斯”(爱欲)。

修辞法是说服别人的工具,而辩证法则是一种艺术。

辩证法帮助人们在共同的探索中不断地接近普遍有效的真理。一方面,辩证的思想会从特殊上升到一般,从相对上升到绝对,另一方面,辩证的思想会从一般下降为特殊和个别。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柏拉图式的爱”指的是男女之间的纯粹精神的爱或纯粹的“友谊”,这意味着肉体的欲望已经被消除了。但实际上这是对柏拉图的一种误解。柏拉图只是说过这样的话:“那些爱肉体更甚于爱灵魂的庸俗的情侣是不好的。”柏拉图根本就没有提到过要消除肉体的欲望。此外,柏拉图说这句话时指的也根本不是男女之间的爱,而是同性之间的爱,同性爱在当时也是很普通的事情,所以柏拉图提及此事也并不感觉难堪。

理念与现象

理念——就是存在物的普遍特征。柏拉图认为,它具有绝对的现实性,是唯一真是的现实。理念相区别于个别事物,举个例子来理解。

白色的物体——是一个理念的概念。白衣服、白粉笔等就是个别事物。

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究竟是一般的理念比个别事物具有更好的现实性,还是个别事物是真实的,一般理念只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之中?

柏拉图坚定认为,理念就是真实的现实。柏拉图将可见的自然也纳入他的思想体系之中,由于唯一真实的理念能被纯粹的思想所认识,所以对柏拉图来说,以研究物质存在为目的的自然科学永远都不可能达到确定性。

与理念论紧密相关的问题:

影像世界(即可见的自然)究竟是如何实现其存在的呢?

显而易见,由于美的直观也可以通达理念,所以自然物就是理念的映像与显现。

存在于更高的、“彼岸的”精神世界中的理念如何显现为现实世界的具体物质?

柏拉图认为在理念之外必定还存在一种反映理念的物质,他在《蒂迈欧篇》里称这另一种东西为(虚)空,实际上就是我们普通意义上的“物质”,物质反映理念,所有白色的个别物体反映了白色物体这个理念。

柏拉图关于理念与现象存在一个漏洞:因为,即使回答了上面两个问题,仍然不清楚是什么力量促使本来沉睡的理念现身为物质?

为了弥补这个漏洞,晚年的柏拉图倾向于接受一种神的观念。

③人类学与伦理学

关于人类,在柏拉图看来,人的灵魂可划分为思想、意志(情感)和欲望三部分。思想存于人的头部,情感存于人的胸部,欲望存于人的下身,但只有思想是不朽的,灵魂没有终止。

柏拉图认为,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对过去事物的回忆,是对灵魂的体现。他论述到:

“既然心灵是不死的,并且已经投生了好多次,那么它已经看到了阳间和阴间的一切东西,因此它获得了的知识。因此可以说只要我们有勇气并且不知疲倦的探求,就能够通过对于一件事情的记忆来发现一切其他的事物,因为一切探求、一切学习都只不过是回忆罢了。”

这些句子让我觉得柏拉图可能对古代印度哲学生死轮回有所了解。

柏拉图的伦理学从至善的观念中得出结论,人的目的就是通过使自己上升到超感觉的世界从而达到至善,肉体和感性是阻碍人们达到至善的桎梏。

柏拉图发展了苏格拉底的德行理论(道德与知识合二为一),他将一般的德行概念分解为四种,智慧、勇敢、审慎和正义感。

其中,智慧是理智的德性;勇敢是意志的德性;审慎,虽然(在德语中)被称为审慎,但柏拉图的意思是平衡,在享乐与禁欲以及严厉与顺从之间能够保持中庸;正义感包括其他所有的德行。

关于中庸,似乎柏拉图也了解过中国哲学。

④国家

柏拉图是一个未能如愿以偿的政治家,政治问题以及国家的正确体制问题都是他终生为之殚精竭虑的问题。柏拉图的国家学说中既有消极的批判性成分,也有积极的建设性成分。在前者中,他考察了现存的国家体制;在后者中,柏拉图描绘出一幅理想国的画卷。

对现存国家体制的批判

国家是由不同个性的人组成的,人会对国家的形式产生影响,所以国家体制是由人的个性特征所决定的。柏拉图考察了不同的国家形式以及国家中的人的类型。

寡头政治

建立在对财产的过分尊重之上,有钱人拥有政治权力,穷人被排斥在执掌政权之外”

寡头政治有三大缺点:

第一个缺点,误用没能力的富人,错失有能力的穷人。

第二个缺点,这样的国家不是一个而是两个,一个是富人的,另一个是穷人的,他们威胁着对方。

第三个缺点,人们不去追求智慧和正义,而是去追名逐利,聚敛钱财。这就会产生贪得无厌、游手好闲的人,这种人与恬淡寡欲、合乎道德的人格理想相去甚远。

寡头政治的阶级之间的斗争会导致民主制的产生。

民主政治

民主的口号是自由。

人是自由的,整个城邦都在享受着行动自由和无限制的言论自由,所以是是一种令人心满意足的制度,不管平等与否,所有人都享有同样平等的权利。

僭主政治

寡头政治所推崇的至善是拥有巨大的财富,也正是由于对财富贪得无厌而走向衰落……

民主制之所以走向衰落也是因为它对自由的贪得无厌。事实上,物极必反。

僭主政治是对民主政治的一种反动。

理想国

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欲望、意志和理性,只有三者处于一种合理的关系中,公道才能得以实现。同样,一个国家面临着三个与生俱来的任务:保障人民的基本营养,保护国家不受外敌侵犯,理性的领导。与此相适应,也存在三个自然的社会阶层:劳动者、战士以及统治者,也只有当三者的关系和谐一致,国家也才能实现公道。就如同在个人那里一样,国家必须由理性来统治,这种理性是由统治者来体现的。

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

柏拉图回答:通过选择。

首先,国家为每个儿童提供同样的受教育机会,不管他是什么出身。孩童时期,体育运动锻炼体魄,音乐塑造灵魂,随后学习算术、数学以及初级的辩证法,他还要经受疲劳与匮乏之苦,接受一些诱惑的考验,到了二十岁时,他们要经过最高当局的严格选拔,留下来的人继续接受十年的教育,再一次筛选。然后,被选中的人再接受为期五年的哲学智力教育。经历过所有这些考验的人到了三十五岁时还缺少在实际生活中和生存斗争中的经验,在这方面他们还要接受十五年的锻炼,与过去所经历的思维训练不同,这时他们要经受冷酷的现实的考验。最后,他们到了五十岁,这时他们经过生活的洗礼而变得沉着冷静和意志坚定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他们经过精心全面的培养而成为非常成熟的人,所以他们这时就可以进入领导阶层去担当要职,而且这也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不用再经过选拔,因为他们已经被确定为是最优秀的了。他们将成为柏拉图梦寐以求的“哲学王”或君王式哲学家,集权力与智慧于一身。

柏拉图构想,统治者和护卫者不应该拥有私有财产,对于护卫者,包括女人和孩子也是共有的。广大的从业者允许拥有私人财产和建立个人的家庭,在这方面政府不应插手干涉。

⑤对柏拉图的评价

历史地位

柏拉图在希腊思想史上的达到了顶峰,他吸收了苏格拉底及智者派的思想,承袭了早期的希腊自然哲学,首次将希腊理性哲学与神秘教派以及毕达哥拉斯的灵魂转世等结合在一起。一方面是对希腊哲学的总结,另一方面也是发展和突破。

柏拉图与后世

柏拉图对后世的影响是难以估计的,在新柏拉图主义得到复兴,而新柏拉图主义一直在古典后期的几个世纪中占主导地位。他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在心理学上的见解,他永远都是所有时代唯心主义哲学的奠基者。

关于理念论

理念就是一个名字,不要纠缠它的字面意思,这个概念贯穿了两千多年的西方哲学史,我们可以理解为“原型”或者“真实的存在”。

对国家学说的批判

柏拉图的乌托邦思想使他的国家学说遭到抛弃。主要原因在于他低估了人对物质财富和性的占有欲望。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520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