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直以来,马其顿是一个相当落后的山国。那究竟是如何壮大起来的呢?希腊各邦因争夺霸权而疲惫不堪的时期,马其顿一直处在偏僻角落的暗处迅速壮大。
聊起亚历山大帝国的创立,很多人都评价其为一段传奇。而说起亚历山大帝国的壮大,便不得不从马其顿说起。很多人都好奇:马其顿一小小的山国是如何一步步壮大起来的呢?其实,这其中的原因与希腊发达城邦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原来,马其顿自公元前五世纪开始,便已经加入希腊各国的贸易圈当中,接受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文化。到了四世纪,马其顿的国王腓力二世(公元前-)进行了锐意变法。他根据底比斯的方阵作为蓝本,掀起了一场军事改革。他将原本骄傲自大的贵族编在了国王统率的骑兵之中,与此同时,腓力二十还平定了国内不服的部落,显而易见,这对于扩充王权可是相当有利。在经济方面,他实行金银并用的制度,同时,开采金矿,着力于商业的发展。在初期的扩张中,他还夺取了色雷斯海岸和卡尔克底半岛的几个商业城市,从这些城市的税收中获得了新的财源。因此在腓力二世执政的时期,马其顿已经从一个落后的国家跃升全希腊瞩目的一大强国。据说,当时的希腊已经没有一个能够阻止马其顿的南下。
公元前年以后,马其顿开始介入希腊各国的纷争腓力二世的扩张活动在希腊的主要城邦雅典得到了巨大的响应。雅典在这个时候分裂成了亲马其顿党以及反马其顿党。反马其顿党代表一些商人和平民群众,商人害怕马其顿切断黑海的商路,而平民群众则是担忧会推翻民主制度。这一派的代言人是大演说家德摩提尼。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不希望马其顿的南下,其中,许多上层的奴隶主则非常欢迎本次南下。他们期待着腓力二世能够带来稳定的社会局势,将雅典从“流浪份子”中拯救出来。不仅如此,他们还期待着腓力二世可以率领全希腊去攻击波斯,通过这种掠夺东方的方式来拯救奴隶制所出现经济的危机。这一派的代言人是另一位演说家则是著名的伊索克拉底。公元前年,马其顿在克罗尼亚之战当中粉碎了雅典的抵抗。并于柯林斯召开的泛希腊会议。果然,腓力二世最终还是没有辜负亲马其顿党大奴隶主们的期望。他宣布保护私有财产和现存秩序,严禁任何以革命为目的的重新分割土地。同时,马其顿还命令不得取消旧债、奴隶解放等活动。他还组织了全希腊那些参与东侵波斯的联军,被全军推举为了统率。这样一来,马其顿的扩张和希腊大奴隶的利益就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以腓力二世为首的军事王国的统治,成功取代了过时的各自独立的城邦。
然而,好景不长。两年后,腓力二世在他的女儿的婚宴上被刺伤身亡。但是,将马其顿王作为全希腊的最高统治者并向东方扩张的客规形势并没有丝毫改变。其王位继承人也十分推崇这一客规的形势。这位继承人是腓力二世刚满二十岁的儿子亚历山大!
公元前年,亚历山大率军渡过了赫仑斯滂海峡。然而,他带的军队并不多,总共还不到五万人。其致胜的原因是他带领的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很非常强,拥有步兵和骑兵的各色兵种,同时还配备当时技术水平所允许的最好的攻城装备。亚历山大一开始的目的单单只有征服小亚细亚。可是,随着军事形势的发展,他发现大流士三世在政治和军事上很脆弱,这才让他下定了决心要去囊括整个波斯。于公元前年伊苏战役后,惨败的大流士三世前来同亚历山大议和,他并没有同意,但是他也没有穷追败走的大流士三世,而是用冷静的战略表示了他的决定。亚历山大先是清除了腓尼基一带波斯的海军根据地,之后以不战而定埃及,并在埃及建立了与土著统治力量相结合的政权。这样,他无后顾无忧,才能于公元前年带军突然进入波斯的腹地,用必胜之算前来寻求最后的决战。在高伽墨拉之战中,波斯不出意料地全军溃败,帝国名都大邑从此就要匍匐在马其顿军队的脚下。亚历山大一边掠夺着东方财富,一边成为波斯皇统的实际继承人。
公元前年以后,他掠夺了阿母河和锡尔河一带的国家,最后穿过兴都库什山。于公元前年入侵印度河流域。但是,亚历山大在这些地区的军事活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好景不长,由于当地人的强烈反抗,他只能占有暂时性的据点。公元前年,他因为无法成功征服印度只能让海陆两路退出军队,沿途饱受了饥饿和恶劣天气的折磨,军队的死亡惨重,一直到第二年才返回新帝国的中心巴比伦。而这次也是极大地削弱了亚历山大的力量。公元前年的夏天,他还在计划着要攻打阿拉伯的时候,可惜染上恶性疟疾而死,当时的亚历山大才三十三岁。
亚历山大建立的帝国,在很多方面沿袭了波斯帝国的古老规则。政治上,继承了东方的专制政体,采用了波斯的服装和朝仪,一直保留波斯的行省制度。他还起用许多波斯旧臣,甚至有些旧臣被提拔上来担任行省的总督。宗教上,亚历山大一直保留东方宗教的习惯,并自命为神,让臣民把他当作神一样来崇拜。军事上,他征服了东方,但在政治上却溶于东方的制度。
亚历山大死后,他的帝国很快崩溃了。但是,由于长时间的纷争,他的旧将在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几个国家。这些国家在近代史学上被称为希腊化国家。但是,在古代东方古老土壤中的托勒密王朝统治下的埃及和塞留西王朝统治下的叙利亚,在社会和政治制度方面从根本上依旧继承了东方的传统。希腊式的城邦和奴隶主民主的制度,并没有随着亚历山大的马蹄在东方留下过太过明显的印迹。即使马其顿王朝统治控制下的希腊,这些制度大部分变成了历史上的陈迹。
但是,亚历山大的东侵和他的一些措施在后来的历史中发挥了他没有预料到的作用。东侵的经济结果开辟了比以前广阔得多的东西方贸易通道。年轻商人和殖民者紧紧地跟随马其顿军人的足迹,与东方各城市中经营活跃的地方进行贸易。亚历山大在东方各地曾经建立了几十个城市,这些城市最初建成的时候是军事据点,但其中许多后来发展成了商业的中心。通过分割亚历山大帝国的希腊化国家,有意识地发展城市,更促进了东方经济的繁荣。亚历山大于尼罗河口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新城,并在托勒密王朝时期成为了地中海最大的商港。那里有良好的港口,矗立云端的灯塔,集聚了四方来往的商船。就连当时中国和印度的商品都辗转运到这个城市的国际性贸易市场。除此之外,塞留西王国的安条克城、帕加马王国的帕加马城,希腊和东方的商人也进行着密集的交易活动。这些日益发展的东西方经济的交流,可以一直追溯到亚历山大东侵的时候所带来的影响。
亚历山大的东侵也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在他的军队里,有很多跟随军队的学者。他们有的负责收集标本、有的负责记录地理知识。这些活动大大的丰富了古代科学研究的数据,同时还对于扩大人们的知识范围非常有益。不仅如此,东西方交通和商业迅速发展的结果,又促进东西方的艺术、思想、智慧发展与交流,孕育了希腊时期的文化和科学技术的繁荣昌盛。一方面,东方拥有悠久的传统天文学和数学知识,无疑培育了希腊化时期在这一方面的发展。另一方面,希腊优美的建筑和雕刻,在东方也被广为流传。在东方各大城市,到处都能看到希腊造型艺术的巨大影响。其影响不仅波及到地中海附近的东方各国,甚至到黑海北岸各国和咸海以东的大夏都可见到其影响力,随后这些影响从大夏又蔓延到印度西北角。在思想方面,由于东西方知识的融合,哲学家们胸襟和眼界也被其大大地开阔了。姑且不详细地去谈论希腊化时代兴起的斯多亚噶和伊壁鸠鲁两派的哲学内容。但有一点可以指出的是,这两派哲学家所说的人已经不是属于狭小的城邦里面的人,而是属于复载之间的世界的人。他们已经消除亚里士多德希腊人和“蛮人”的界线,认为所有人都可以用理性追求自己的人生幸福。这种超越种族和跨越国界的对人类的看法,无疑是亚历山大帝国以后东西双方交替渗透的历史现实在思想上最好的证据。
当然,希腊与东方的经济和文化接触并不是在压力山大帝国建立帝国之后才出现的。但是,从亚历山大帝国时期开始,特别是亚历山大帝国建立以后,那种原本属于偶然的接触便发展成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在近代史学上,将亚历山大帝国以后的这一个历史时期称为希腊化时期。希腊化时期大概是从公元前4世纪末左右开始,一直持续到到了公元前1世纪才结束。不过希腊化这一个名词本身就是具有片面性的,只代表影响这个时期历史的希腊的因素,而把东方因素全部抹杀。但是,历史学家一直习惯于使用“希腊化”这一名词,所以我们也就把它继承了下来。所以在理解这个名词的时候,要记住不能被它的字面的局限。
结束语:古典希腊的历史以亚历山大的东侵结束,而希腊化时期的历史则以罗马的东侵结束。在以上叙述中,我们还没有涉及罗马的相关字眼。但是,在公元前2世纪,罗马早已经从一个第伯河的城邦发展成地中海强大的霸权国。在希腊化时代的最后,东地中海已经能够不断地听到罗马军团的喧闹战斗的声音。